● 陈兴盛
特教学校创办残疾人庇护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陈兴盛
残疾人庇护中心进校园有诸多优势和积极影响,作为实施主体的特教学校,必须创造条件并做好相关配套工作。
中重度智障青年;庇护中心;特教学校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以就业为导向,鼓励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多种形式促进残疾人社区就业和居家就业”[1]。根据《纲要》精神,温岭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了一所残疾人庇护中心。庇护中心已运作一年有余,招收了十余名中重度智力障碍青年进行庇护性就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一)可缓解中重度智力障碍青年就业安置压力
目前智力障碍青年就业安置主要有两种方式——支持性就业安置和庇护性就业安置,前者是对中轻度智力障碍青年进行的就业安置,后者是对中重度智力障碍青年进行的就业安置。
随着培智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两头延伸发展,有些地区办起了培智职业高中。经过培智职高学习的学生,大部分可到企业进行支持性就业,有些学生仍需要得到庇护性就业安置;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毕业生,有一部分进入培智职高班学习,还有一部分也需要得到庇护性就业安置;另外,历年毕业的一部分中重度智障学生还未得到庇护性就业安置,这部分智力障碍学生急需解决庇护性就业的问题。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普查显示的数据比例,按县(区)级城区20万人口来推算,一座县(区)级城区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人口约为1800人,已得到支持性就业安置的约有140人,还有1600余人需要庇护性就业。但为这部分残疾人提供庇护性就业的庇护中心寥寥无几,有些县(区)级城区没有或只有一两家能容纳不到20人的残疾人庇护中心,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因此,在特教学校创办残疾人庇护中心,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重度智力障碍青年就业压力。
(二)可发挥特校优质教育资源优势
一般来说,特教学校都有自己的职业教育工场,尤其是设立了培智职高班的特教学校。职业教育工场大都有洗车、洗衣、陶艺、奶茶休闲、居家、健身、手工制作、烹饪、面点、小型超市等职教功能室。此外,学校还有运动、膳食、文化教育等设施,庇护中心进校园就可与学校共享这些设施。
绝大多数特教学校拥有一支充满爱心、素质良好、专业过硬的教师团队,他们往往积累了丰富的残疾人教育服务经验与职业教育经验,尤其是职业教育做得较好的特教学校,在与企业合作进行来料加工、创办手工操作工坊、学生就业安置等方面做得比较成熟与到位。庇护中心进校园可得到特校教师团队的服务,使庇护中心智慧运转。
(三)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促进特校发展
衡量一座城市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是残疾人公益性服务机构的数量与质量。不少特教学校是集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为一体的教育事业单位,有为城市文明增添亮色的便利条件。庇护中心进校园,不仅使残疾人公益性服务机构的数量得到增加,更在质量上得到保证,为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添砖加瓦。
建设一所专业性强、运行规范、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的综合性残疾人庇护中心,对特教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特校教师团队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做好这个课题的过程,也是特校教师团队的成长过程。庇护中心进校园,反过来会促进特教学校的发展,两者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共同打造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教育与服务的窗口。
(一)确保经费有来源
庇护中心既是智障人士培训机构,又是非正规就业的劳动组织,应作为各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扶持项目。项目建设和日常运作经费,原则上由市残疾人联合会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多渠道募集社会资金支持。
(二)依托职教工场进行中心建设
残疾人庇护中心可开设在学校职业教育工场内,要有自己独立的室内面积,一般不少于60平方米,可与学校共享运动场所、食堂、职业教育功能室等。庇护中心迁可与学校职业教育工场共同设立职业技能训练区、简易劳动工作区、康复训练区和文体活动区,并根据功能设置和发展规模需要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重点添置职业技能培训设施设备。
(三)按需要配备人员
庇护中心是公益性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庇护中心工作人员按招收残疾人人数和工作需要设立岗位,一般按照学员总人数6∶1的比例配备专职服务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待遇参照相关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
(四)拟定学员招收条件
招收对象应具有本市户籍,年龄在16周岁以上,生活能自理,愿意参加培训、简单劳动,没有传染病或严重躯体性疾病(如心脏病、肝炎、癫痫等),无严重行为障碍,无攻击、自伤行为和轻生意念,本人自愿并经监护人同意,愿意遵守中心相关规定,家庭有能力并保证能接送学员往返的中重度智力残疾人员。起步阶段,首批学员以本市中重度智力残疾人员为主,优先接纳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应届、历届智障毕业生。[2]
(五)确保学员待遇
庇护中心为学员购买在工场内培训时的人身伤害保险,免费为学员提供午餐。学员在庇护中心从事有偿手工劳动,按计件或计时发放劳动津贴。
(六)设立双向管理机制
为推进此项工作,残联和特教学校要分别设立庇护中心负责联系人。学校设立班主任与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庇护中心日常生产、生活等具体事宜;残联方面负责人主要负责协调庇护中心生产项目、学员再就业等事项,以及筹集经费、拟定发展规划等。
(七)学员再就业途径
学员在庇护中心学习训练一段时间后,符合条件的,由市残联就业中心推荐到用人单位就业,也可以通过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灵活就业;无法就业的,经本人同意、市残联批准,可继续留在庇护中心从事简单手工劳动。
其一,为了突出特教学校创办残疾人庇护中心的优势,可充分利用特教学校教育资源。比如,可每天为庇护中心学员开设一节艺术休闲课或体育锻炼课,学校有讲座之类的活动也组织学员参与,从而让学员在工作之余得到一定程度的休息与放松,也让学员学到一些知识,并让学生逐渐适应从学生到学员的角色转变。
其二,庇护中心一般通过做一些简单的来料加工,以工疗的形式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体会自身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来料加工项目必须符合智力障碍青年的特点,以简单、易操作为宜,可选择当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加工项目。学校要利用社会力量,努力为残疾人庇护中心寻找更多更好的手工加工项目,逐步提高在庇护中心就业的智力障碍青年收入水平。
其三,可在淘宝或微信上注册开店,来销售庇护中心生产的手工产品。店铺的设计以及产品的拍照上传可由特教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完成,平时的打理可在教师指导下由部分能力较好的学员进行,如与顾客对话、产品包装、填写快递单、发货等。这样既能给产品找到销售出路,增加生产收入,也可让学生学到网络开店技术,体验成功。
其四,学校可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到残疾人庇护中心参观、考察,让社会了解和支持庇护中心。还可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社会正确认识和理解残疾人的各项需求,唤起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和爱心。呼吁有关方面积极发动社会各界支持庇护中心的建设,并与庇护中心结对共建,在设备、资金、生产劳动项目、志愿者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
(一)学员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较低
笔者所在学校庇护中心的大部分学员都刚从九年级或职高班毕业,加之庇护中心又设在学校里,很多学员角色转换还不到位,没有意识到自己就业者的角色。刚开始上班,还有新鲜劲,不到两个星期,迟到、旷工等现象多了起来,一些学员工作时间在工场内东走西逛,甚至跑到操场上溜达。
学员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庇护中心专职工作人员在学员入中心之初没有对他们进行角色转换教育,没有对他们进行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除为他们补开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也可通过经济方面的奖罚进行补救。比如,可设立出勤奖制度和评选先进制度,每天进行出勤登记,月末发出勤奖,对迟到、早退、旷工的学员不予发放或少发出勤奖;根据学员工作表现评选先进,对先进学员给予奖励。
(二)学员流失
因引进的手工加工项目工价低,学员一个月辛勤工作下来,收入少的只有几十元,多的也只有一百多元。有些动手能力稍强的学员两相对比,感觉在家做手工更挣钱,于是就没了工作积极性,甚至干脆不来上班。
要解决学员流失的问题,一是要加强引进项目的甄选,选择工价合适的手工加工项目。可发动教职工、家长一起想办法,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努力寻找适合智力障碍青年、工价合适、简单易学的手工加工项目。二是要争取残联经费支持,或争取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支持,给学生补贴手工加工收入,可按比例给予工价补贴。学生收入增加了,工作起来更有动力,也不会轻易流失。
(三)学员融入社会程度较低
庇护中心创办之初,往往手工加工项目单一,学员每日重复简单枯燥的加工,过着隔离状态下的庇护性就业生活,缺乏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违背了庇护中心对学员进行康复训练、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的初衷。
解决办法是让学员也有机会到社区进行实践活动,可以每周安排半天到社区进行实践。因为庇护中心学员多为中重度智力障碍,可适当增加陪同管理人员,确保学员安全。还可让学员参加学校举行的全校性社区实践活动,比如春游、看电影、运动会等,从而丰富学员的工余生活,提高其融入社会的能力。
(四)学员走向企业的就业道路艰难
庇护中心开展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训练、就业辅导和就业服务、康复训练和文体活动,并组织简单的手工劳动。在庇护中心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能力够了,也可参加支持性或竞争性就业。就业失败的,可回到庇护中心继续接受培训。
但学员走向企业的就业道路艰难。为了让庇护中心学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能走向社会、走向企业,可适时组织学员到企业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
[1]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EB/OL].[2011-06-08].http://www. gov.cn/jrzg/2011-06/08/content_1879697.htm.
[2]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厦门市建立轻度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庇护工场的实施方案 [EB/OL].[2009-06-18].http://www.xm.gov.cn/sm/kstd/cjr/xgzc/201211/t2012 1114_565637.htm.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特殊教育学校,317500)
家乡作者:顾李娜(浙江省湖州市教育康复学校)
G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