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康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深入,带来了经济发展的飞跃,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过度开采、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上市公司又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然担负着保护环境、模范带头的重任。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以期推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引言
2016年4月17日,央视报道了由“毒地”引起的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近500名学生身体异常,校址污染物超标近10万倍。央视报道显示,学校新址原来是常隆化工等三家化工厂旧址,常隆化工是上市公司诺普信的参股子公司,调查之后得知这些化工厂有时为了省事,不光将毒水废水直接排除场外,还将危险废物偷偷埋到了地下,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该上市公司旗下六家企业因倾倒废酸污染河水,被法院判罚1.6亿多元的罚款。
这样的现象不是一处两处,很多环境污染的问题存在但是没有被发现,还有一些被发现了但是并没有报道出来,为我们所知的并不多。但是,这种问题一旦暴露出来就是致命的危险,污染的空气、水资源、土壤都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常隆化工的环境污染问题只是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频频出现环境污染事故的一个缩影。
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有效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现阶段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效性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丰富会计理论,完善会计的控制职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可持续发展下环境会计理论解析
关于环境会计的界定,最早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由研究环境保护与会计技术关系问题入手,为的是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1973年经济学家比蒙斯(F·A·Beams)在英国《会计学月刊》上发表文章《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标志着“企业环境会计”应运而生。
企业环境会计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包含经济学、会计学以及环境学等多门学科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企业环境会计主要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控制环境污染与防治、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费用评估、资源与环境的相关活动对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来研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以求改善企业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综合性新兴学科。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的发展观,是立足于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模式。该战略的提出是人类探索如何合理发展所取得的富有积极意义的成果,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肖特嘉和布里特认为经济——生态效益可以作为企业环境会计的目标,其可持续性的改进通常可以实现经济业绩和环境业绩的双赢。
三、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2016年1月15日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2014年)》显示,我国上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情况总体较上一年度有所提高,进入发展阶段,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报告》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70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这些企业在环境管理、环境绩效、环境信息沟通3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公布了总评前50名企业和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前20名企业等名单。同时,《报告》还针对发布环境报告的企业和属于国家级重点监控企业的披露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没有基本规范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不一,没有统一的基本规范,信息披露较混乱,使得报表使用者难以获取其相关的环境信息。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中基本不会涉及到环境会计的内容,有的企业在招股说明书里或者报表附注里面会有所提及,一些重污染行业会有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但是,其中大部分内容也是文字性叙述,具体的数据披露较少。
(二)企业进行环境会计披露主动性不高
面对环境问题时,上市公司的态度算不上“积极”。污染榜上榜的141家上市公司及其关联企业中,仅28家企业对榜单进行了反馈,占比不足两成。大多数企业对环境会计披露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究其原因是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141家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上市公司及关联公司中,39.72%的公司属于化工、公用事业、建筑材料行业。其中,又以化工企业居前,达到25家;公用事业及建筑材料行业企业分别为20家、11家;紧随其后的是钢铁行业、采掘行业,分别有10家和9家。
据调查研究发现,资源类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相对重视,有的企业还进行了详细的披露。例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动披露了可持续发展报告,里面详细披露了污染物排放的量以及同比变化率,履行了社会责任,赢得了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数量太少
《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分析指出,上市公司是我国发布相关环境责任信息报告比例最高的板块。2014年我国上市企业发布相关环境信息报告的数量为708家,占沪深股市上市公司总量的27.10%,较2013年增加43家。相关信息的披露及报告经过第三方机构的审验数量较上年有所提高,但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数量仍明显不足。
(四)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
笔者通过查阅国内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定性信息,另一类是定量的财务信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加之没有规范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要求,所以企业披露的大多是定性的环境信息,披露具体的环境数据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因此,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全面,其准确性、全面性都比较缺乏。
(五)惩罚力度太小,缺乏制度的保障措施
2016年2月,NGO组织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发布了《A股上市公司在线数据污染物排行榜年度报告》(以下称污染物报告)。IPE称,近年来,各省、市环保部门搭建了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平台,对监测数据实时公开,其编制榜单的数据,正是以收集公开监测数据为基础。污染物报告的监测范围,覆盖1 365家重点控制企业,涉及519家上市公司。发布的榜单显示,仅在2015年,便有141家上市公司及关联方的排放物监测数据超标。
污染物报告提到,监测周期内,上榜的141家上市公司或其关联方中,只有50家企业有环境监管记录或环保处罚记录,占比不到四成。这一数据表明,NGO组织监测到的数值超标企业,仅有四成被环保部门查出环境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一是环保部门存在执法不严的问题,另外就是企业在环保部门实地检查时,弄虚作假。
近年来,因篡改、伪造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被行政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数不少。2015年12月,环保部公布了第二批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弄虚作假的典型违法案例,上市公司中国建材和晨鸣纸业的下属企业名列其中。加上当年6月份公布的3家上市公司关联方,2015年因自动监控数据造假被曝光的上市公司关联方达5家,占被曝光企业总数的1/3。
因数据造假,中国建材和晨鸣纸业受到了3万~5万元不等罚款、涉事主管人员行政拘留的处罚。污染物报告中提到,2015年涉事企业因环保问题被处罚款的记录共有52条,总金额为2 504.08万元,平均每次罚款在50万元左右。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鲁抗医药。2015年初,央视报道称,鲁抗医药将含抗生素的废水外排至京杭大运河。鲁抗医药最后被当地环保部门5万元的罚款。有舆论称,这样的罚款如“隔靴搔痒”。
四、对解决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一)提高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积极性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积极性不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环保数据难以监测,往往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监测成本过高。为了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积极性,政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提高环保设备减税的比例和免税的力度;二是鼓励购建环保设备并严格审核再进行补贴;三是对节能环保领域投资项目给予信贷支持。
具体来说,首先,符合节能节水项目的企业所得可以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的、节能节水的设备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加大抵免的力度,甚至可以政府出资进行补贴,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环保成本,调动积极性。
其次,鼓励污染行业上市公司购买或者建造环保设备,用以处理污染物以及监测污染排放、处理量。比如说,现阶段,对企业的补贴措施已经在进行,但是审批和核准措施不够到位。比如说,实地考察时,企业弄虚作假,检察人员没能发现或者收受贿赂,导致企业领取了高额补贴,却并没有实施环保措施,骗取环保补贴现象发生。因此,在鼓励企业构建环保设备的同时也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程序来确保政策的执行。
最后,对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给予信贷支持,低息甚至免息放贷,在内外税合并工作中引入环保的优惠政策,对于企业在资源节约、控制污染方面投入的成本给予优惠,抓紧研究建立可再生资源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环保、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研究、工程勘探。
(二)完善和细化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实际上,从2005年起,我国相关机构就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办法,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保障和规范。其中,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环境会计信息、污染物排放信息、资源消耗信息、环境管理信息等。但是,这一系列的措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很多企业依然不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的企业依然停留在做定性的信息披露,有的企业即使披露了数据也是不全面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内容和方式的规范应该更加具体化,增强其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有一个细致具体的标准。比如说,通过环境资产负债表,在环境资产负债表中可以设立以下科目:“固定资产——环保设备”、“无形资产——环保专利”、“货币资金——环保资金”、“应付账款——环保费用”等等。
(三)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并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
首先,会计准则是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工作的依据,因此,相应地要尽快制定环境会计准则,扩充财务报表体系,在制度上保证环境信息披露有据可寻,防止企业短期行为。其次,犯大错却小惩罚只会助长企业忽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定,对环境信息披露不重视,或者只是简单披露。因此,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全面的企业要有所处罚,对于信息披露不真实的企业更是要有一定的惩罚力度。最后,在法律层面上来说,完善《会计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保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地位,成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执行的重要保障。
(四)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环境会计是多门学科的交叉融合所得,其复杂多元化的体系需要基础扎实、视野开阔、专业知识全面的会计人员。因此,财会从业人员必须是高素质、专业的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十分有必要,了解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而使得国家制定的政策得以实施和严格执行,绿色会计实务才能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史迪芬·肖特嘉,罗杰·布里特.现代环境会计:问题、概念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8-35.
[2]刘鸽.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实施探讨[J].企业会计,2011,(1):33.
[3]周守华.环境会计——理论综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2,(2).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