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军
审计是我国国家监督体系中八大监督之一,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决定了必须要做到勇于担当。作为审计局长,肩负着抓班子带队伍、强管理提质量、促改革防风险的责任,所以,只有坚定自信,奋勇前进,树立依法行政、科学创新、务实求真、勇于担当的意识,才能坚守共产党人的利益观,才能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才能很好地履职自己的职责。
1以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勇于担当的前提
学习是提高个人素质的必经之途,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坚强保证,是具备担当资格的前提条件。审计局长应该通过学习,积累知识,丰富经验,掌握信息,筑底气、增才气、生锐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学习可以增智,学习可以释疑,学习可以解难,学习可以破题。不加强学习,个人素质和审计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提升。胸无点墨,遇事不决,何谈“担当”?担当是什么?担当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遇事不推诿、不退避、不说谎,积极主动、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在履职中发挥自己的能量,施展自己的才干,体现自己的价值。
2以创新思路,
提高工作质量作为勇于担当的关键
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强化“危机、责任、进取、精品、落实、规矩”6种意识,勇于破解审计人员力量不足与工作量大、审计取证手段滞后与工作要求严、社会不良风气存在与公众期望值高等各种矛盾和问题,创新审计工作思路,大气谋事、精细做事,顺势而为、乘势作为,把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作为勇于担当的关键,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对审计局长来说,担当是责任,更是义务,履职必须要有担当,没有担当的履职就是不作为,就是贻误事业,就是放纵违纪,就是漠视腐败。所以一定要突出工作的担当,把握工作的规律,提炼工作的亮点,推动工作不断上水平、出精品。
3以改进作风,
提高履职能力作为勇于担当的底气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事关审计形象。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高效,高效则绩升。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实行审计全覆盖”的目标要求,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加强政务透明度的需要,更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对于审计来说,从“审计风暴”的刮起到《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的出炉,承载了老百姓太多的期许,提高履职能力成为一种必须,所以审计局长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担当意识,从根本上杜绝“人在心不在,在岗无状态”的现象,切实改进作风,提高履职能力,增强担当的底气、养足担当的胆气、蓄够担当的才气,能担当、实担当、善担当、勇担当,把担当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做人、谋事、创业上,工作上做出成效,业绩上创出辉煌。
4以执审为民,
提高服务意识作为勇于担当的目标
审计服务是一种责任,审计服务是一种担当。审计局长要把提高服务意识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勇于担当的目标。一是服务民生。加强民生资金的审计,服务民生项目的发展,着力揭示和反映落实政策不到位、政策目标未实现以及资金分配不公、资金管理不善等问题,促进公共资金、公共资源配置更好地向民生领域倾斜,解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二是服务发展。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审计目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那些与发展关系密切、影响较大的领域和事项上,通过审计监督,促进经济体制改革,规范经济运行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三是服务领导决策。对领导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事项进行认真审计调查,深入收集意见,真实反映情况,客观公正评价,帮助领导及时掌握这些事项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做到“参”在方法措施上,“谋”在贯彻执行中。
5以牢记宗旨,
提高党性修养作为勇于担当的保障
牢记宗旨意识,提高党性修养,严守政治纪律,听党指挥、为民尽责是勇于担当的保障。审计局长要带头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精神,常修为政之德,常思审计之责,把老百姓利益放在首位,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和公众安全感为着力点,把老百姓关心的、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项作为审计重点,自觉担负起保障经济发展、维护公平正义、查处贪污腐败的责任,让老百姓看到一个透明的、尽责的、为民谋利的政府,努力维护好一方风清气正、政通人和、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
(作者单位:南昌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