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 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正畸,沈阳 110000)
正畸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应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正畸,沈阳1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固定矫治后导致患者的复发相关因素,为预防正畸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固定矫治后结束的患者152名进行回访,根据复发的标准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者的依从性、保持器类型、拔牙数、错牙合畸形类型差异等六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差异显著性分析。再将分析结果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分析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保持器类型与复发关系的OR值为3.586,表明使用Hawley保持器与压膜保持器相比更容易产生复发,是复发的危险因素。患者的依从性与复发关系的OR值为0.86,是复发的保护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保持器类型、患者依从性两项指标中,只有患者依从性与复发密切相关,OR值为0.86,是复发的保护因素。表明患者依从性越好越不易发生复发。结论:复发与否与按时复查,是否良好戴用保持器密切相关,与拔牙数,年龄,性别,错牙合畸形类型,保持器类型相关性不大。
【关键词】固定矫治;复发;正畸
复发是一个矫治后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临床上,从对错牙合畸形的诊断,矫治计划的设计,治疗手段的选择到保持方式的应用及患者的配合都影响着最后治疗效果的稳定。
国内外有很多学者研究过复发的相关因素,也产生过争议和不同的结论[1]。本实验对152名最长结束10年的患者进行调查回访,对临床上常见的复发因素,包括拔牙、错牙合畸形的类型、保持器的类型、年龄、性别、保持器戴用时间等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出影响复发的因素,从而在临床上减少甚至避免复发现象的发生。
1.1病例选择回访2000年1月~2010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全口固定矫治后保持满两年的患者152人,男37例,女115例,矫治结束平均年龄15.4岁,均由同一位医生运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后佩戴同一压模机,同一材质的制作的压模保持器,以及同一种材质的hawley保持器。
1.2研究内容及方法对按时复查的患者及回访成功的未按时复查的152名患者,制取研究模型进行测量分析。根据患者的上下牙不齐指数,上下牙弓宽度,及覆牙合覆盖的保和前后的变化判断有无复发,并分别统计患者中戴用良好与戴用不良的人数和复发率。按是否复发进行分组,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者依从性(遵医嘱带用保持器)、错牙合畸形类型差异、拔牙数,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另外,对可能导致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复发的高危因素。
1.3复发的判断标准本实验选用的是用PAR指数作为评价复发的标准。在诸多牙颌指数中,PAR指数作为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正畸矫治效果及稳定性评价指数,被普遍认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8]。本实验采取使用PAR指数作为复发的标准,保持后的PAR指数与治疗后相比增大5以上可以认为复发的发生。明确复发的标准,对按时复查和回访到的未按时复查患者进行取模,判断有无复发的发生。
1.4实验方法统计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可能影响复发的因素进行变量分类和赋值:性别(0为女,1为男)、保持器类型(0为压膜保持器,1为Hawley保持器)、拔牙数(0为未拔牙;1为拔牙数1至2颗;2为拔牙数3 至4颗;3为拔牙数在4颗以上)、安氏分类(1为安氏Ⅰ类,2为安氏Ⅱ类,3为安氏Ⅲ类),年龄、患者依从性(遵医嘱带用保持器)。
复发因素的回归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首先对可能导致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算每一个复发因素的OR值,P值。当P<0.05时,作为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变量。作为多因素分析的变量,以逐步法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αin=0.05,αout=0.10,估计每一个危险因素的调整后的OR值及95CI%,当OR值<1时,为复发的保护因素;当OR值>1时,为复发的危险因素。
2.1一般情况本研究共回访2010年1月1日~2010 年12月31日正畸治疗结束的患者152例,男37例,女115例;复发39例(25.65%),未复发113例(74.35%)。
2.2正畸治疗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保持器戴用时间与复发关系的OR值为0.86(P<0.01),表明患者遵医嘱带用保持器超过21个月,是复发的保护因素,患者的依从性越好越不易产生复发。保持器类型与复发关系的OR值为3.586(P<0.05),表明使用Hawley保持器与压膜保持器相比更容易产生复发,是复发的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复发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的最大似然估计的向前逐步回归法),在保持器类型、患者依从性(遵医嘱带用保持器)两项指标中,只有患者依从性(遵医嘱带用保持器)与复发密切相关,OR值为0.86(P<0.01),是复发的保护因素。表明患者的依从性越好越不易复发。(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对正畸治疗后10年的病例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正畸治疗后的复发率为25.7%,与霍伶俐的调查结果35.6%[4]有差异,可能存在样本选择上的差异。单因素结果显示:患者依从性以及保持器的类型与正畸治疗后的复发有关,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患者依从性不好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国外相关文献一致[2]。具体分析如下。
3.1正畸治疗后与患者依从性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矫治患者依从性(遵医嘱带用保持器时间)OR值为0.86,表明患者的依从性越好越不易产生复发。这与国外的报道,量化每个患者的依从性可以减少复发的发生相一致[10]文献报道:正畸结束后1年内复发的风险最大[3]牙齿在刚刚进入保持期的时候复发趋势也是最强的,如果患者在结束矫治后遵循医嘱按时复查并良好带用保持器的话会明显降低复发的风险。因为定期复查的患者能够更容易发现保持器损坏、丢失等问题,并能马上遵照医嘱及时做出补救措施。有学者曾做过临床调查:由于未按照要求戴用保持器和保持器戴用时间过短占复发原因的47.2%,由于保持器损坏丢失未按时复诊占复发原因的的17%[5],这说明预防复发的前提是要患者良好的配合。
3.2保持器的类型对复发的影响从本实验的数据上来看压膜保持器和hawley保持器在预防固定矫治后复发上没有明显的差别,这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致[3]两种保持器在患者的依从性可以保障的情况下,维持矫治后稳定上是没有差别的。
3.3可能影响复发的其他因素拔牙数对复发的影响:从实验的数据上来看,拔牙与否不属于复发的相关因素之一,但是超限患者的治疗设计上,不拔牙矫治复发的可能性更大。拔牙与否能否影响复发相关的因素比较多,目前尚存在争议[6],但是在关闭牙列间隙时要尽量使牙齿整体移动,如果牙根过度倾斜的话会对矫治的稳定性有影响。这与霍伶俐[4]的调查结果一致。牙根过度倾斜会降低双尖牙区的咬合面积,严重倾斜的话还会有早接触以及颌干扰的现象发生。不稳定的咬合比较容易造成复发的发生。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在拔牙患者中,良好的咬合关系更有利于维持拔牙间隙关闭后的稳定性[7]。拔牙矫治会带来牙弓长度和牙弓宽度上的减少,牙齿在一个新的位置上重新找到平衡,是否能稳定与唇肌和舌肌的力量也有关。
畸形类型对复发率的影响:本研究显示错颌畸形与固定治疗后的复发没有相关性。但是治疗方案的设计在影响矫治后的稳定方面至关重要。尤其在设计一些骨性畸形的代偿治疗方案时,矫治后的复发是很难避免的。所以在治疗前应该避免一些过度代偿的设计。畸形类型的分类能否对复发产生影响尚是存在争议,但是很多学者肯定了颌骨的畸形或者说生长发育的原因会对复发造成影响。Nanda曾对骨性深覆牙合作过此类的研究,在实验中发现,骨性深覆牙合的患者与开牙合的患者相比的青春迸发期要迟1.5~2年的时间,所以由于生长因素的作用,骨性深覆牙合的患者需要更长的保持期[9]。牙弓垂直方向上的保持更难做到,大约30%~50%所纠正的量可以被保持下来[9]。spee曲线的曲度的复发也与矫治中所纠正的量有关,治疗前平均是spee曲线深2.54mm可以被纠正63% (1.6mm),复发16%(0.26mm)[9]。
可能影响复发的其他因素:下前牙的倾斜度也是影响复发的倍受争议的因素之一,下前牙在唇舌肌肉的作用下被稳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这种相反方向的力的作用下,前牙的唇舌向的位置不应该通过正畸手段轻易被改变。Glynn曾做过类似的研究,下切牙可以直立在3度以内的范围,超过这个界限将会有不稳定状态的发生[11]。换句话说,为了达到长久的稳定,控制下切牙的直立位置是必要的。下前牙的位置与尖牙的宽度也密切相关,有学者曾做过研究考虑到尖牙的宽度是对矫治后的稳定十分重要的[12]复发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现象,既需要矫治前正确的设计也需要治疗中力的控制才能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治疗效果。当然这种治疗效果也是需要建立在患者有良好依从性的前提下才能保持。
参考文献
[1] Heymann GC, Grauer D, Swift EJ, et al. Contemporary approachesto orthodontic retention[J]. JEsthetRestorDent , 2012, 24 (2): 83-87
[2] Dyer KC, Vaden JL, HarrisEF. Relapse revisited-again[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12, 142( 2) : 221-227.
[3] EdmanTyneliusG, BondemarkL, Lilja-KarlanderE. 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hree orthodontic retention methods in class I four premolar extraction cases-stability after 2 years in retention[J]. Orthod Craniofac Res, 2013, 16( 2) : 105-115.
[4] 霍伶俐. 正畸治疗后复发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分析. 口腔医学, 2015, 08(35): 654-657
[5] 杨振华, 段银忠, 刘红, 等. 正畸保持期复发情况的临床调查分析[J]. 中国美容医学, 2003, 12(1): 65-66.
[6] Aslihan Ertan Erdinc, Ram S Nanda, Erdal Isiksal, et al. Relapse of anterior crowding in patient treated with extration and nonextraction of premolars[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6, 129: 775-784.
[7] Storniolo JM, Janson J, Chiqueto K, et al. Influence of occlusal finishing on extraction-site closure stability[J]. J World Fed Orthod, 2014, 3(3): 106-109.
[8] . 缪耀强, 莫如昌, 王传贵, 等. PAR指数在评估矫治结果中的临床应用[J]. 口腔正畸学, 1998, 5: 4.
[9] Kyle R Shannon, Ram S Nanda. Changes in the curve of Spee with treatment and 2 years posttreatment[J]. Am J Orthod Dentofacail Orthop, 2004, 125: 589-596.
[10] Schott TC, Schlipf C, Glasl B,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patient compliance with Hawleyretainers and removable functional appliances- during the retention phase[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13, 144(4): 533-540.
[11] Glenn G, Sinclair PM, Alexander RG, et al. Non-extraction orthodontic therapy: Post-treatment dental and skeletal stability[J]. Am J Orthod, 1987, 92: 321-328.
[12] Kanayama K, Watanabe N, Takeyama M, et al. Long-term changes in the occlusion post-retention on Japanese[J]. Othod Waves, 2011, 70(3): 89-94.
通迅作者:应明,E-mail:zu5822465484@163.com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6X(2016)03-0058-04
收稿日期:2016-01-10
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of relapse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
Ying Ming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O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0, China)
[Abstract]Purpose Analysis after the fixed appliance to maintain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recurrence in patients, compared to hawley retainer,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queeze film retainer. Methods and methods full mouth fixed appliance to maintain at least two years after the 152 patients Will all return visits to the patients,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recurrence recurrence group and non-recurrent group, compared the two groups were age, sex, time and referral rate, retainer type, extraction number of different types of malocclusion deformity, and the difference significant analysis.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of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Results Recurrence group and the group without recurrence wear situation, there remain differences in typ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wear conditions (OR = 0.86) for the recurrence of protective factors. ConclusionsRelapse or with the time and review, a good retainer wear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extraction, age, gender, type of malocclusion deformity, maintaining type is not relevant.
[Key words]Fixed orthodontic treatment; recurrence; orthodon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