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文,陈福军,赵 斌,王允翠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单人结肠镜操作法行反转倒镜191例分析①
朱晓文,陈福军,赵斌,王允翠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关键词: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反转倒镜
直肠肛管是人体下消化道的最末端,也是人体肠息肉、肠道肿瘤、内痔、肛乳头状瘤/肥大等疾病的好发部位。故而对直肠肛管部位的检查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针对直肠肛管部位疾病的临床检查主要有:肛门视诊、肛门指诊、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腔内超声、直肠肛管功能检查等几种常用方式。在这些常用检查中内镜检查由于其可视、直视的特征,广受人们的重视,尤为重要。内镜检查的常用方式主要包括:肛门镜和电子结肠镜[1]。其中电子结肠镜为软质镜,具有应用范围广,检查区域大,可数字化记录等优点,使其目前已成为大肠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最常见、有效、可靠的方法,被称之为结直肠检查的“金标准”[2]。在电子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直肠下端于肛管的交接处用常规直视进退镜观察法观察,存在盲区,不易完全观察到。故而“U”型反转倒镜的肠镜操作手法应运而生。
单人结肠镜操作法作为一种新型结肠镜操作方法相较于传统的双人操作法,具有操作人员可以直观感受肠镜的镜头的空间方向状态和进退镜时结肠镜镜身的阻力,使操作人员可以更加精准、可靠的控制肠镜,并减少了因人员配合不当等因素造成的肠道副损伤,有效的提高了电子结肠镜的安全性,也大大降低了电子结肠镜操作的人力成本[3]。本研究就单人结肠镜操作法行反转倒镜观察直肠肛管部位疾病所取得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10~2015-12在我科行无麻醉条件下单人操作法的电子结肠镜检查的连续病例332例。排除年龄小于18岁,无痛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不充分,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极度虚弱,怀疑患者腹膜炎或肠穿孔,直肠癌术后,直肠部分切除术后,直肠狭窄及其他特殊性情况不适宜做反转倒镜患者141例。其中,男98例,女93例,年龄18~82岁,全部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门诊105例,住院86例。在实验检查操作前,向所有入选者说明实验详细过程,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及预防、处理方法,并取得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及肠镜设备
术前行常规硫酸镁/磷酸钠盐等泄药清肠或洗肠机洗肠等进行肠腔清洁准备,肠镜检查前患者不使用有镇静、镇痛、解痉等效果的药物。
采用奥林巴斯CLV-260SL、奥华LLS-2800、奥华AQ-100等电子结肠镜设备操作。
1.2.2操作方法
基本实验操作流程如下:对入选者先进行常规结肠镜检查,检查后正常退镜,在将结肠镜退镜至直肠肛管交界处时,停止退镜,直视观察直肠、肛管并拍照记录。详尽的记录直肠、肛管的如下情况信息:是否有病变,病变部位,大小及数量,并对发现的直肠息肉尽量予以切除治疗,标本送病理。然后在直肠内行肠镜反转倒镜再次观察直肠肛管,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先行向直肠肠腔内进行充气,使直肠肠腔得到有效的扩张,再在肛管处推进肠镜镜身使镜头处于距肛门10cm处,视野正上方正对着直肠最低处的皱襞,此时调节上下方向的肠镜旋钮,使肠镜镜头向上方旋转至最大角度,此时若未完成倒镜,则同时调节左右方向的肠镜旋钮,并且将肠镜镜身向肠腔内送入10~20cm,使肠镜镜头反转180~210°完成反转倒镜动作。此时肠镜能清楚的观察到结肠镜的部分镜身及末端直肠、肛管,回拉镜身使肠镜视野至肛管齿线处,此时旋转镜身对肛管、齿状线及直肠末端进行细致观察并拍照记录。再次详尽的记录直肠、肛管的如下情况信息:是否有病变,病变部位,大小及数量,对新发现的直肠低位及齿状线以上的息肉予以切除治疗,标本送病理。最后记录从退镜至肛管后重新进镜开始实施反转倒镜到倒镜完成所需的全部时间,并详细记录。
1.2.3观察记录的指标及分级标准
根据所记录的直视观察及反转观察的结果,比较所观察到的直肠肛管情况。在肠镜反转倒镜过程中,对入选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分级,分3级,0级:无痛;1级:仅有轻微胀痛;2级:有短时间疼痛,疼痛可耐受;3级:出现剧烈疼痛或反复操作均无法完成反转倒镜或患者无法耐受而终止肠镜检查。肠镜检查结束后,检查入选患者的直肠黏膜是否受损,并把受损程度进行分级,分3级,0级:黏膜无损伤;1级:直肠黏膜轻度擦伤,有少量血迹;2级:直肠黏膜擦伤明显,见明显血迹;3级:直肠穿孔。检查结束24h后记录所有住院入选患者的疼痛情况,并分3级,0级:无痛;1级:轻度疼痛;2级:中度疼痛;3级:剧痛。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肠镜反转倒镜操作成功例数为173例(成功率90.58%);反转倒镜观察中肛乳头状瘤,内痔等疾病的发现率相对于直视观察均有明显的提高,反转倒镜中直肠肛管息肉新发现19例,占反转倒镜总病例的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反转倒镜与直视观察的结果比较 例(%)
注:由于同一患者体内可有多种疾病同时存在,故本表各疾病样本数存在交叉现象。
肠镜反转倒镜时入选者的疼痛程度级别:0级:无痛19例(9.95%);1级:轻微胀痛73例(38.21%);2级:有短时间疼痛,疼痛可耐受81例(42.4%);3级:剧烈疼痛,反复操作均无法完成反转倒镜,或入选患者无法耐受而终止检查18例(9.42%)。检查结束后,检查入选者直肠黏膜是否受损,受损程度分级,分3级,0级:黏膜无损伤99例(51.83%);1级:直肠黏膜轻度擦伤,有少量血迹63例(32.98%);2级:直肠黏膜擦伤明显,见明显血迹29例(15.18%);3级:直肠穿孔0例。检查结束24h后记录所有住院入选患者的疼痛情况,共86例并分3级,0级:无痛69例(80.23%);1级:轻度疼痛13例(15.12%);2级:中度疼痛4例(4.65%);3级:剧痛0例。见表2。
表2 肠镜反转倒镜的疼痛、损伤分级情况(%)
3讨论
低位直肠为结直肠疾病的常见好发部位之一,在结直肠疾病中占有很大比例,其中,有15%~20%的大肠癌和有恶变倾向的肠息肉发生在直肠[4]。而肛门部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更是非常之高,而由于位置临近,肛门部疾病与很多结直肠疾病的临床表现都非常相近[5],并且肛门部疾病与结直肠疾病也非常容易伴发,故而仅仅凭借疾病的问诊病史及常规查体、直肠指检等常规体检,是非常容易发生疾病漏诊的[6]。而电子结肠镜作为大肠检查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检查项目,在直肠肛管部位的检查应用也是非常广泛。但在低位直肠及肛管部位的肠镜检查中常规的直视观察的视野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直肠末端和肛管的交界处存在盲区,有10%~24%的疾病漏诊率。而电子结肠镜的反转倒镜可是镜头反转180~210°,有效的改善了以上区域的检查视野,弥补了肠镜检查盲区这一缺陷,明显的提高了直肠肛管疾病的电子结肠镜检出率,使肠息肉,肿瘤,内痔,肛乳头状瘤等疾病的疾病发现率显著提高[7]。而通过以上实验统计结果,也明确证实了反转倒镜检查对直肠肛管部位的疾病检出率相对于直视观察显著提高,明显提高了电子肠镜的疾病检出率,提高了诊疗效果。而在反转倒镜的过程中受检入选者的疼痛可耐受,直肠黏膜无损或仅轻微损伤及24h后患者无痛或仅轻微疼痛的比例分别为90.58%,84.81%,95.28%,说明绝大多数受检者可耐受反转倒镜检查。而仅有受检者因直肠肠腔狭小,身体痛域较低等因素无法进行反转倒镜检查。而在反转倒镜的成功病例中统计可得到反转倒镜的平均用时小于30秒,对于肠镜检查的时间增加幅度较小,而对于有经验的单人结肠镜操作者来说,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及很高的安全性[8]。因此,我们认为单人结肠镜操作法操作反转倒镜这一重要操作动作,具有简单、安全、有效、快捷等诸多优点,应列为电子结肠镜的常规基本操作,这对于肛肠疾病的诊疗也有着非常重大的临床意义,故而值得现今临床肠镜医师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戴显伟.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1-352
[2]何国杰,吴国平.结肠镜的临床应用[M].见:刘厚钰, 姚礼庆,主编.现代内镜学.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22
[3]李建国.结肠镜检查中行直肠内U 型反转观察的意义和方法探讨[J].医学信息,2013,26(4):524
[4]Rex D K. Accessing proximal aspects of folds and flexures duringColonoscopy: impact of apediatric colonoscope with a short bendingsection[J]. Am J Gastroenterol,2003,98(10):1504-1507
[5]陈福军,赵建中. 40例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4,27(2):72
[6]刘启志,王颢,傅传刚,等.肛门部手术患者术前常规行结肠镜检查的意义[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11):890-891
[7]李春娴.无痛肠镜在大肠疾病中的实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6: 587-588
[8]王新,周昱,王博,等. 老年结直肠癌致肠梗阻的手术治疗研究[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4):46-47
作者简介:①朱晓文(1985~)男,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医师。 通讯作者:陈福军(1965~)男,黑龙江鸡西人,学士,主任医师、教授。E-mail:535919156@qq.com。
中图分类号:R44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104(2016)03-0164-02
(收稿日期: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