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生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2016-08-02 23:38高海燕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工作措施民生问题

高海燕

摘 要:本文阐述了民生问题的认识与思考。首先分析了当前民生工作的主要成效及亮点,以及民生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进一步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目标取向、工作理念与主要措施。

关键词:民生问题;认识思考;目标取向;工作措施

全面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也是各级政府施政的第一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要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级政府务必加快从经济增长型向民生服务型转变,始终把民生问题铭记在心里、牢抓在手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现结合当前实际,对进一步改善民生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调查与思考。

1 当前民生工作的主要成效及亮点

(一)执政为民、改善民生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自觉行动。各级政府在工作中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民本意识不断增强。

(二)公共服务、公共投资已经成为财政的最大支出。围绕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建立和完善了公共财政制度,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切实加大了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公共投资等民生支出。

(三)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全省典型。坚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切实加快公共服务向弱势群体、向农村延伸,既成为改善民生的一大亮点,也在全省创造了典型经验。

(四)好字优先、集聚集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主模式。解决民生问题,发展是根本。近年来,全市各级坚持好字优先、量质并举的方针,坚持走高起点、特色化、跨越式的路子,努力扩大有质量的总量,既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支撑,也为群众生活留下了一片绿色环境。

(五)收入水平、幸福指数已经有了明显提升。近年来,各级政府坚持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幸福指数作为核心指标,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点来加以突破。

2 民生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透析

虽然我市在民生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呼声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总量不大与收入水平偏低的问题并存,民生发展缺乏强力支撑。加快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与前提。

(二)民生投入不足与投资效率不高的问题并存,民生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由于财力所限,各地民生投入普遍不足。

(三)发展不均衡与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并存,民生发展还存在恶性循环的现象。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和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导致农村发展与投入明显不足,贫富差距、区域差距逐步扩大,不均衡性一时还难以消除。

(四)政府转型不到位与长效机制不完善问题并存,民生发展缺乏制度保障。各级政府的职能还没有完全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为主转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为主上来,还没有实现经济增长型向民生服务型转变,区域发展模式也还没有向民生导向型转型。

3 进一步改善民生的目标取向、工作理念与主要措施

改善民生既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因为只有民生得到全面改善,才能更好地促进群众消费,进而更有力地拉动内需、更好地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同样民生问题解决得好,社会才会安定、政权才会巩固,政通人和的和谐格局才能真正形成。因此,“改善民生是头等大事”。

(一)目标取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二)工作理念

——坚持改善经济结构与优化再次分配并举。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一靠提升发展水平,二靠调整分配格局。我们要坚持“提高平均数”与“缩小贫困面”两手抓。

——坚持保障生存条件与提升生活质量并举。民生问题包括保障生存、提高质量两个层面。

——坚持解决实际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并举。全面改善民生是个长期的持续性工作,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稳步推进。

——坚持促进政府转型与强化市场运作并举。解决民生问题的外在动力主要来自政府与市场两个方面。

(三)主要措施

——在工作绩效评价上明确新导向。要切实打破政绩观,全面确立起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和年度工作目标确定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指标围绕民生指标转,切实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最终归宿;要明确与民生利益攸关的城乡居民收入、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环境质量、安全指数等指标,并全面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在民生经济发展上开创新局面。發展始终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金钥匙。发展既是民生事业的物质保障,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直接手段。在新时期发展经济,必须与资源环境可承受程度相适应、与广大社会成员基本公共需求相适应。重点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优化结构。二是要提升效益。三是要引导创业。

——在公共服务投入上落实新举措。坚持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弱势群体覆盖的原则,切实加大公共投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二是要强化市场运作。三是要讲求投资效益。

——在公平制度构建上迈出新步伐。解决民生问题重在建立利益均衡机制,设计公平正义的制度空间。一是必须坚持人人平等、城乡一视同仁的原则,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设定政策和制度;二是要坚持“提低、调高、扩中”并举,加强全社会统筹力度,促进共同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要完善民情沟通、民主听证、民主恳谈等制度,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四是要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与群众参与度,通过重大决策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市民代表列席政府常务会议、推进阳光政务等多种形式,真正让当事人的意见进入决策层,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政府决策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在解决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生活环境等六个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既要创新方法、完善机制,也要持之以恒、狠抓落实。就业方面:要关注城镇居民转轨就业、大学生等青年就业与农民转移就业的“三碰头”问题,要实施“创业促进就业工程”、“就业援助工程”、“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就业岗位拓展工程”,促进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并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医疗方面:重点要解决医药改革滞后,特别是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药不分”和“以药养医”等体制性问题,着力完善社区和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加大公共医疗的保障力度,健全大病救助和惠民医疗制度,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教育方面:重点要解决好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通过实施“名师名校共享工程”,推进城乡学校结对互助,加快教育布局调整,提高优质资源共享度,促进区域教育公平。社会保障方面:要按照“城乡统筹、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的要求,尽快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同时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生活,总的目标是要探索区域间社会保障资金的流转机制、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并轨。住房方面:要合理安排开发规模,有效遏制炒房行为,严格控制商品房价格,同时要完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民工公寓建设机制,确保居者有其屋。生活环境方面:重点要做好环境保护和安全保障工作,特别要保障城乡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保障城乡居民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品,维护好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同时,要按照“公交优先、停车有位”和“城乡公交一体化”的要求,切实解决好“出行难”和“停车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党裕民.论民生问题.实事求是.北京出版集团,2015、9.

[2]刘继宇.论民生问题的思考.政治研究.山西出版集团,2016、4.

猜你喜欢
工作措施民生问题
浅谈计量工作的重要作用
高校系部教学管理工作之初探
西海子管护站森林防火工作措施
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路及对策分析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探索
能源富集区资源红利与民生问题——以晋、陕、蒙为例
国外医疗保障模式对我国医疗保障的启示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架起民生与日常生活的桥梁—— “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民生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思想对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