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旧体诗词的媒介呈现

2016-08-02 20:42梁艳青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讲义丛书民国

梁艳青

摘 要:民国时期旧体诗词传播在近代出版的推动下出现了新的特征。作为出版中间物的大中学校的教师讲义构成一个重要的著述群体;一些旧体诗词相关著作跻身于商业出版的丛书编纂体系中获得传播机会;报刊尤其专业报刊成为旧体诗词传播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旧体诗词;民国;讲义;丛书;专业报刊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3YJC751028

近代出版为旧体诗词传播带来了新的传播机遇。民国时期的旧体诗词传播的大众媒介主要有书籍和报刊。与传统的出版形态相比较,民国时期的旧体诗词传播出现了以下特征。

1 以讲义形式存在的出版中间物形态较多

书籍出版中,讲义基础上写作的旧体诗词研究资料是这一时期的一个特色,这些讲义是任课教师为课堂教学所编写的材料,最早在课堂师生间进行人际传播。近代出版的便利和读者对旧体诗词创作和研究类图书的需求,使这些讲义最终走出课堂,被印制成纸质印刷品在学校内部发行,或者被刊载的期刊上,或被出版社出版。这个现象让我们看到了旧体诗词创作与研究从小众的人际传播走向媒体的大众传播的动态过程。

文言是横亘在精英群体和普通大众之间的鸿沟,文言写作也是精英群体的文学表达优势。作为社会精英群体的在校师生是旧体诗词写作和研究的重要群体,而以授课讲义为底本的诗词研究论著也在民国时期出版物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据金鑫《民国大学中文学科讲义研究》[1]统计,有近70种有关诗词研究的论著是各大学的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写作的讲义。其中吴梅《词余讲义》、陈匪石《宋词》、刘毓盘《词史》、俞平伯《读诗杂记》、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等32种最终被当时所在学校、报刊、出版社印刷刊行。这些论著以授课为主要功能,普及性与研究性并行。这些著述经由各种形式的出版之后,走出了课堂的狭小空间,传播范围明显扩大,成为当时旧体诗词传播中的重要文献。

2 商业出版的丛书语境为旧体诗词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文白之争落定之后,以白话文和新文学为刊载内容的出版选择逐渐占据主流。很多出版物经历了由旧而新的转变。在旧体诗词相关的出版物之中,在诗词集和研究论著之外,丛书出版给旧体诗词的传播争取了一席之地,成为这时期出版书籍传播的一个特色。很多旧体诗词类作品依托丛书出版追求体系完备的出版动机,跻身其中,走向读者。

丛书出版是出版者对出版物的主动策划行动,分门别类、规模传播是其优势,民国时期,根据读者需求,很多出版社都组织编纂了诗词类书籍,其中上海大东书局编纂了历代诗读本丛书,包括张廷华《评注古诗读本》、王承治《评注唐诗读本》、《评注宋元明诗读本》、凌善清《评注清诗读本》等。另有《评注唐诗三百首》、《评注宋元明诗三百首》、《最浅学诗法》、《最钱学词法》、《韩昌黎集编年笺注》、《王次回疑云集》、《随园集外传》、《词话丛钞》、《绝妙近词》、《历代白话诗选》、《中国诗学通评》等。上海文明书局王文濡编选历代诗评注读本包括《古诗评注读本》、《唐诗评注读本》、《宋元明诗评注读本》、《清诗评注读本》等。上海文力出版社出版词学小丛书包括《唐五代词选》、《宋名家词选》、《清代词选》、《女性词选》、《李清照词》、《李后主词选》、《辛弃疾词》、《纳兰性德词》、《吴藻词》、《词学研究》等10部。这些诗词作品集和研究论著以丛书的形式集中传播,便于读者构建其诗词接受的完整体系。

除了专门的诗词类丛书之外,百科、国学等丛书的编纂都给诗词作品或研究留有一席之地。丛书编纂是当时出版界的出版潮流之一,旧体诗词往往跻身于丛书之中,走入读者的视野。这些作品将诗词作为知识或学术之一种,其编纂重心虽然有时并主要不是诗词,但是又往往收录诗词著作来完善体系。如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ABC丛书。该丛书体系庞大,涉及很多学科门类。与诗歌有关的著作收录在文艺、国学两部。读者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另有中华书局的初中学生文库收录有李辉群《注释历代女子词选》、中华百科小丛书收录卢冀野《词曲研究》、国立云南大学文史丛书收录刘尧民《词与音乐》等。

此外,一些针对学生或青年读者群体的普及型书籍也大都选录旧体诗词类作品。如蒋伯潜、蒋祖怡编纂的《国文自学辅导丛书》是“供初高中学生国文课外阅读及一般程度相当之青年自修国文之用[2]”。该套丛书第二辑中选择了有诗、词、曲三种体裁的作品,“以文学、子学、经学为经,以文学史学术史为纬,而文学概论、古书校读、文艺批评等,均融汇于其中[3]”。商务印书馆的百科小丛书、国学小丛书、学生国学丛书以及后来的万有文库,都收录有诗词研究著作。如学生国学丛书中戴景素辑注《李后主词》、徐珂《清词选评》等,国学小丛书中收录夏敬观《词调溯源》等,这些诗词类作品或研究著作,借助丛书出版的东风,向读者传播。

3 报刊尤其是专业报刊是旧体诗词传播的重要阵地

与传统的大众传播以书籍为主要载体不同,民国时期的报刊是这一时段旧体诗词获得的新的媒介平台。

在报刊上年发表诗词,无论对于诗词作者还是对于报刊来说,都是双赢的局面。一方面,报刊通过征稿解决了稿源问题;另一方面,以报刊为媒介发表诗词作品,也为诗词作品的问世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因此,报刊征稿往往得到创作热烈的响应,报刊成为旧体诗词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平台。如《国立东南大学南京高师日刊·〈诗学研究号一〉》曾向社会征稿诗词,读者踊跃支持,编辑部收到的稿件远远超出了刊载空间。“本期研究号辱荷诸君踊跃投稿,耐限于篇幅未能一一登载,容当发刊第二期再为揭载不误。如荷同文仍以佳稿惠寄者请照研究号投稿办法征稿期十一月终截止[3]。”来稿除了旧体诗词,还有很多白话新诗,编辑者拟另辟版面刊载“本次征稿以语体诗见惠者甚多,同人意味语体诗问题亟待研究之点颇多,容当另刊专号从事讨论,所收各稿已代保存,知此念白[3]。”

在众多报刊之中,专门刊登旧体诗词的刊物逐渐成为旧体诗词发展中的重镇。

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及其作品逐渐占据主流,旧体诗词的发表空间受到了新文学不小的冲击。旧体诗词的创作与传播渐渐呈现小众化趋向。在新旧阵营泾渭分明,互为水火的情形之下,这一时期仍然以刊登旧体诗词为内容的期刊,以它们的实际行动标明了支持和包容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文论及《国立东南大学南京高师日刊·〈诗学研究号一〉》曾集中刊载了向读者征集的旧体诗,并以专号的形式刊发出来。这样的态度引发了新文学阵营的不满,并最终引发了该刊与《文学旬刊》长达四个月的“骸骨之迷恋”的论争。“两者论争的实质,则是维护旧体诗、抑制新诗,还是抑制旧体诗、发展新诗的问题,因而是属于两种诗艺观的论争[4]。”可见,在新旧文学激烈交锋的环境之下,旧体诗词被打上了旧文学乃至旧文化的标签。

新旧文化交锋之后仍旧发表旧体诗词的刊物,多与编辑者相对保守的文化态度有关。这些刊物有《学衡》、《诗经》、《雅言》、《词学月刊》、《学术世界》、《学艺》、《国学专刊》、《国专月刊》、《国专季刊》、《民族诗坛》、《同声月刊》、《文艺春秋》、《国闻周报》、《学生杂志》、《国学辑林》、《国立暨南大学中国语文系期刊》、《光华大学半月刊》、《大夏周报》、《南针》、《中日文化》、《国学杂志》、《华国》、《国学论衡》等。其中《诗经》、《词学季刊》、《同声月刊》为旧体诗词的专门刊物。这些刊物凝聚了相当规模的创作和研究者队伍,成为旧体诗词创作与研究的重要阵地。在民国时期旧体诗词发展的过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综上所论,民国时期旧体诗词传播较之此前的时代有了更多的平台和机遇,但是在新文学运动的大环境中,旧体文学的创作与传播依旧无法抗拒发展潮流,最终由主流身份上退居下来,成为时代的边缘。

参考文献

[]金鑫:《民國大学中文学科讲义研究》,南开大学2014年博士学位论文。

[2]蒋伯潜、蒋祖怡:《编辑例言》,《词曲》,中华书局1848年版。

[3]国立东南大学南京高师日刊编辑部:《国立东南大学南京高师日刊·〈诗学研究号一〉》,1921年10月26日。

[4]刘炎生:《中国现代文学论争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3页。

猜你喜欢
讲义丛书民国
“人梯书库”丛书
以道致君:程俱“经筵讲义”研究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
十八而志 初心讲义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新见黄淬伯《文字学讲义》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