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利用手机媒体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6-08-02 16:11贾鹏敏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摘 要:当今社会科技产品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随身携带的必备用品,手机媒体虽然对大学生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但不容忽视的是手机媒体在大学生人生道路上存在的负面影响,有的学生过度依赖手机不能自拔,本文从高校的角度出发,探究手机媒体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手机;依赖;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 手机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一)手机媒体的概念

手机是一种媒体,具有媒介所具有的特性,媒介、媒质是媒体的别称,媒体指的是传播信息的工具,比如有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但这三大媒体的缺陷就是人和媒体是相分离的,手机媒体的出现则实现了人和媒体之间的紧密连接,实现了以人为中心式构造的媒体。从狭义来看,手机媒体是在移动通信的基础上传播信息的个人移动信息终端设备;从广义上来看,手机媒体是在信息网络基础上即使信息传播载体,由通信网络服务商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方式传播信息的新型媒体形式。

(二)手机媒体的特点

手机媒体早已成为社会大众常使用的媒体,具有普遍性等基本特性,但它与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性:

首先,手机媒体具有便携的特点。便捷、使用方便是手机媒体较网络媒体最具优势的特点,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手机媒体实现了传统媒体不能实现的移动性,无论在路上、汽车上、公交上、火车上,只要是在移动的状态下,我们都可以自由的用手机看视屏、新闻、听音乐。报刊、电视等媒体需要传统的读者的传统习惯,而手机媒体则引发了用户们即使接收信息的新习惯。

其次,手机媒体具有多媒体的特点。手机媒体将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新型媒体,手机媒体有多种传播方式,比如:手机播报、手机电视、手机微博等等,这些形式的传播满足了不同人群对手机媒体的需求,手机媒体还将人际传播等多种形式融入进来,形成了复杂的传播系统。手机媒体还可以与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结合起来进行互动连接,使得大众能够更方便快捷的接收到信息。

第三,手机媒体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广泛性指的就是大众使用的普遍性以及广泛性,手机媒体的用户较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手机媒体具有更广泛、更大数量的受众群体,极具优势和竞争力,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手机用户已达12亿,这个数字相当于北美手机用户数的三倍,更是超过了整个欧洲的手机用户数,由此可见,手机早已成为了我国民众的第一上网网络终端,这更加使得手机拥有更加广泛的使用范围。

2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手机媒体的使用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途径

手机媒体的使用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学者认为大学教会了大学生如何学习和怎样做人,而手机媒体给大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首先,在手机媒体之前的时代,大学生学习知识只能从书本上、老师的传授获得,获取的知识比较模式化或公示化,而是手机媒体出现以后,大学生可以运用手机媒体在手机浏览器搜索想要解答的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查询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识。在问卷调查中,问到大学生在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会向谁请教这一问题时,百分之八十的大学生选择手机查找資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其次,手机媒体是一种可移动的媒体,改变和丰富了大学生传统单一的学习途径,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二)手机媒体的使用便利了大学生的交流

大学生在读书期间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与人交往的能力也是大学生必须要学习的课程,实际上,人际交往是衡量一个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运用手机交往是大学生交往的一种常见形式,手机媒体具有轻便携带、费用廉价等特点,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方便了大学生之间的沟通。经调查显示,大学生使用手机通话比例很高,多数大学生表示,亲人朋友之间,很多见面无法说出口或表达的话通过手机却可以很轻松的交流,避免了尴尬的情景,显然,手机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起到了很好的维系作用。另外,手机网络也是大学生很常见的一种交往形式,手机微信、QQ、微博等网络通讯软件交流的比例更是高达百分之八十多,这些都迎合了大学生含蓄表达自己情感的特征,对其压力的减轻有很有效的作用。

(三)手机媒体的使用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

手机媒体具有即时性、灵活性、廉价性的特点,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浏览网页、听音乐、看视屏等等,有效的将大学生的时间利用起来。大学生还通过微信、QQ、人人网等第一时间发布自己遇到的新鲜事,分享自己的心情,成为其很好的互动交流平台,很好的缓解了大学生平时紧张的学习压力,创造了轻松的成长环境。除了这些,相当大比例的大学生还利用网络平台购物,买到了物美价廉物品,还有通过网络寻找价格优惠、性价比高的餐馆或是旅馆,或者为其导航寻找路线,显然,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是学习,更加为其生活、休闲、娱乐提供了很多的生活便利。

3 大学生在手机媒体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手机媒体的使用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成绩。

当今很多高校上课实行点名制来制约学生的旷课行为,而旷课的同学被上课的同学用手机通风报信,使其成功逃课,这实际上就助长了逃课行为的气焰,放纵了这些学生不良学风的出现。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让同学解答,很多同学却第一时间想到上网查询百度答案,而不愿自己思考,大多数同学的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更是直接抄袭网上的答案,导致老师收到的作业大都雷同。更有甚者,不少同学将手机作为考试作弊的工具有机取巧。这些不良的行为长期下来会导致学生减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不利于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形成,直接影响其学习成绩。

(二)手机媒体的使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虽然由于手机和互联网的相互融合给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经调查表明大多数同学都收到过暴力、反党、色情、虚假的短信或电话,一部分同学看到立即删除,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很相信网络上的信息,这些同学处于好奇心理按照网址查询相关信息,这样导致了很多不良的后果发生,很多不良青年的犯罪行为都是因其平时受到反面网络信息的影响。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显然很多大学生虽然早已成年,但因为人生历练太少导致心智不成熟,在面对一些之前没接触过的东西时就会好奇心驱使想要查看或尝试,极其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如果高校缺乏有关的课程教育,将会导致大学生道德缺失、不利于学业的发展,更有甚者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最后酿成大错。

(三)手机媒体的使用导致大学生攀比心理的产生

当今的大学生对时尚的追求越来越高,对手机的品牌、外形、性能以及功能都有很多的要求,处于大学生强烈的自尊心以及虚荣心,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同学也要求跟家庭条件好的同学用相同的手机,为此,这些同学给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更有甚者,这些同学还负债买高端手机和别的同学进行攀比。事实上,很多大学生在攀比时心理得不到满足,就会造成其自身心理的不平衡进而导致自卑感的产生,甚至,部分学生还会产生极端的想法,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另外,手机媒体的使用毕竟不可能是免费的,每个月的月租、通话和上网产生的服務费用以及手机业务的费用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这对家庭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4 高校利用手机媒体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手机社交软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QQ、微信、微博、人人网是大学生经常使用的手机媒体,教育工作者可以注册这些社交软件,添加学生为好友,学生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自己的生活学习状态以及在此期间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他们还喜欢收藏自己喜欢的文章图片等内容,与朋友分享好玩有趣的东西,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最近的生活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第一时间找出应对之策因材施教,同时,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更新有关学习、人生方面的感悟,将其与有趣的图片、视屏结合起来的形式呈现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逐渐开始关注并发表评论,做到潜移默化并且达到在日常中学习的目的。

其次,高校可以开设属于学校自己的网站,设计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主页,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宣传,加大创新力度,将这些主题的知识与大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视屏、以及著名的公众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变得生动有趣,即易于学生接受,又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还可以开展一些论坛或是辩论赛,并且实施奖励制度,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二)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的学习功能,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手机

首先,加大手机媒体学习资源的开发力度。调查结果显示,近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学生利用手机查找和下载学习资料,手机媒体已经完全成为学生学习可移动的图书馆,所以,学校应该多开发有关课程学习的平台,要及时了解具体到哪个部分适合放在手机媒体平台更适宜学生去接受,还有文字、图片、视屏更易于学生接受,要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降低学生学习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针对学生在课堂玩手机的现象,学校一味的没收,一味的希望做出改变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某高校为了杜绝这一现象,设计了一个手机袋,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将手机放到手机袋里放到讲台,下课后再各自领回,结果学生出于自愿或不自愿都听从了老师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显然,学校要杜绝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是不能光靠强制手段强迫学生的,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变上课教授课程的形式和内容,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学形式,积极开展有趣的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要多鼓励学生,提高其表达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频率,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对手机媒体过度依赖的态度

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在大学的校园里,无论在教室、图书馆、餐厅还是路上,都能看到大学生的身影,几乎是手机不离手,更有学生出现了幻听的现象,会不时的翻看手机,查看是否漏掉了电话或者短信,将调查显示,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表示对手机很依赖,几乎每天不离身,如果没带手机外出都会感到焦虑、不安,没有安全感,这样长期下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针对以上情况,就需要高校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理使用手机媒体,学生一旦出现有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学校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告诉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会引发网络成瘾的严重疾病,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思想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多走出去和其他同学进行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交流,调整自身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帮助学生从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中走出来。

(四)充分利用手机媒体平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当今大学生频繁玩手机,很少与亲人朋友面对面交流,但其实无论手机功能多么齐全都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交流可以很好地感受到对方的表情和动作,可以更好地把握对方的表情,进而更好的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因此,学校要经常开展一些面对面交流的文化活动,给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创造交流的机会,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首先,学校要多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趣味活动,比如歌手大赛、戏剧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比赛积极性,更是帮助他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校园活动旨在培养他们的学习精神以及实践精神,吸引那些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学生参与进来,感受到参加实践活动的充实感,最后拜托手机的控制。

其次,高校要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的活动形式。学生既然喜欢使用手机平台,那么学校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发相关课程的学习软件,比如有手机主体报比赛、手机短文竞赛、手机摄影大赛等等,吸引学生加入其中。另外,还可以将名人的成功成才事迹发布到校园网或者开展讲座,让学生了解这些成功人士背后的故事,激励他们积极上进。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加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机控的学生摆脱手机的束缚,改掉坏习惯,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朱妍妍.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

[2]邢璐.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陆晓红.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4]曾静.论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刃剑”效应[D].武汉工程大学,2013.

[5]王小英.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

作者简介

贾鹏敏(1990—),女,山西忻州人,重庆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手机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苹果手机黑产案件侦查与法律适用研究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