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与自尊关系的研究

2016-08-02 16:11吴翠萍刘国政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相关关系影响机制自尊

吴翠萍 刘国政

摘 要:自尊作为大学生个体人格的核心,对大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体育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讨论体育对于自尊的促进作用,本文对闽南师范大学大学生体育活动时间量和自尊水平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计算体育活动时间量和自尊水平之间的相关,探讨体育活动与对于自尊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体育活动时间量与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建议:为更好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自尊感,学校应当改革教学和评价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从而提高自尊水平。

关键词:体育;自尊;相关关系;影响机制;教学评价模式

1 引言

自尊是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的内容,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和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1]。自尊作为大学生个体人格的核心,对大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读书无用论,许多大学生出去之后发现自己的收入还不如一个小学毕业生,他们开始质疑自身能力的,自卑的情绪不断在他们中间蔓延。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尊水平,确保大学生以良好、阳光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学校及以后的社会工作,成为我们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体育活动作为调节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对于大学生提高自尊水平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往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于体育活动与身体自尊之间关系的研究,而本文想从体育活动对于整体自尊的影响上来进行研究。对闽南师范大学学生体育活动情况和自尊水平和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行分析,探讨体育对于自尊的影响机制。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闽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对于自尊水平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心理学与生活》、《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等书籍。并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全文期刊等检索和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从而奠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罗森伯格自尊量表(中文版),用以评定大学生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在校内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198。

2.2.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利用SPSS19.0、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最终得到体育活动时间于自尊水平的相关关系。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自尊的定义及作用

对于自尊的界定,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研究自我和自尊的奠基人之一詹姆斯(James, W.1892)提出,自尊的公式=成功/抱负。自尊是自我要领的一个有评价性质的成分,即一个人对其自我或人格的重要品质所作评价的综合感觉,或者说,是对个人价值所作的整体性情感评价[2]。

对大学生来说,自尊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方面,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持有重要作用:1.自尊对情绪情感的直接制约作用。西方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自尊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自我情感,它以深层心境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理活动中。个体自尊较高时,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促使人们积极向上,去追求更远大的目标;相反,当自尊水平较低时,就会使人丧失自尊心,从而表现出种种不利于进步的消极情绪。2.自尊是影响个体社会适应性的核心因素。所罗门(S.Solomon)曾指出,自尊是个体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的心理机制,是行为的中介,它调节人与环境的关系,并影响人际交往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自尊能预示着个体对其行为的认知模式。高自尊者对自我非常自信,倾向于不接受信息的影响;低自尊者被试容易受到信息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强调了信息传递对高、低自尊者观念转变的影响作用。4.高水平的自尊可以影響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罗森伯格(Rosenberg)指出,在大学时期形成积极的自尊,可以培养大学生形成对待自己和周围事物的正确态度,容易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习有兴趣,情绪稳定[3]。

3.2 体育与自尊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体育锻炼对维持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古希腊人不仅把体育锻炼作为增强体质的必要手段,还通过体育锻炼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在国外,对体育锻炼调节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研究已达到很高水准。近年来,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也明显增多,体育对自尊水平影响研究渐渐成为体育心理领域中的热点。国内外锻炼心理学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体育对于自尊水平影响的研究,基本上都认为体育活动能够提高和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和自尊水平。在运动和锻炼心理学领域,自尊常用来检测锻炼后的心理效益。国内已有一些学校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培养大学生的自尊感来促进心理健康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取得良好效果。

3.3 大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与自尊水平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3.1大学生体育活动参加状况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法,从闽南师范大学随机抽取200人进行测量。调查结果显示: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有136人,占总人数百分比为68.69%。不参加体育活动人数为62人,占总人数比例为31.31%。近三个月没有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有30%以上,说明我校学生体育活动参加情况不容乐观。

3.3.2体育运动时间量 根据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具体状况,并参考有关体育锻炼运动量定制标准资料,以大学生平均每周体育活动参加时间为单位,本文将体育运动时间量分为:小运动或无运动时间量(0-3小时);中等运动时间量(4-9小时);大运动时间量(10小时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学生中,小运动或无运动量的有55.56%,中等运动量的有33.33%,大运动量的有11.11%,这说明我校体育锻炼时间量水平较低[7]。

3.3.3大学生自尊水平 关于我校大学生自尊水平的调查使用的是罗森伯格自尊量表(中文版),目前是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测量工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男生自尊平均值为30.71,女生为30.13,样本总体为30.41,与张艳霞等人(2004)调查结果中本科学生的28.67基本一致,而明显高于张艳霞等人调查结果中专科的27.90和高职的25.77,可见我校学生自尊水平符合本科生的自尊水平[8]。并且男女大学生在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一点与我们长期以来所认为女性自尊水平低于男性是不同的。我查阅了一些有关自尊的研究,性别因素对于自尊水平几乎没什么影响。

3.3.4体育活动时间与自尊之间的相关分析

将调查结果中的体育活动时间和自尊输入SPSS19.0,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样本大学生体育活动时间量与自尊两变量之间相关的显著性小于0.000,可以拒绝原假设认为两变量之间显著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252,说明体育活动时间量和自尊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由以上研究可以初步推论出,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的意义,但体育锻炼对自尊影响属于低效应。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参加调查的学生有30%以上近三个月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说明我校学生体育活动参加积极性不容乐观,体育活动情况开展有待改善。

4.1.2样本中大学生平均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运动时间量为小运动或无运动时间量的有55.56%,中等运动时间量的有33.33%,大运动时间量的有11.11%,调查结果说明我校体育活动的运动时间量总体水平较低。

4.1.3我校学生自尊水平与以往研究中的本科大学生自尊水平相符合。

4.1.4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时间对身体自尊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但体育运动时间量对自尊影响属于低效应。因此,体育活动对于自尊水平提高有显著意义,属于低效应。

4.2 建议

4.2.1在体育活动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才能获得愉悦的心理感受,有利于锻炼的坚持,更有助于改善自尊水平、增进心理健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需求,适当降低知识要求,使体育知识通俗化、实用化、现代化,使学生愿学、会学、能学。尽可能拓宽技能目标,按照学生的特长和爱好选择项目进行考查和测试,做到扬长避短。

4.2.2在体育教学中要调动主体的积极性。一是改变放任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一进校就为他们提供内容丰、计划周详的体育教学方案,使每一个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严格按照方案实施。二是改变强迫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老师,自己决定项目和内容,自由确定学习和练习形式。这样,目标自己定,内容自己选,方式自己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体育课减少了自卑感,提高了自尊感。

4.2.3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改革成绩评价标准。在体育成绩评定过程中,一是注重全面性,不仅看成绩,还看学习态度、情感和意志水平,综合评定。二是注重发展性,变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不仅看现在的成绩,还要看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潜能,变一次性评定为多次整合评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尊感。

4.2.4引导学生确立适当的体育目标。大学生成就动机比较强,容易树立过高的目标,致使现实我与理想我之间的差距过大而难以达到既定的目标,结果造成期望与失望之间极为显著的心理落差,导致自尊下降。为了避免大学生因目標过高而带来的心理失落,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确立适当体育目标。同时也要对学生抱有适当的期望值,避免过高期望对学生自尊心带来的损伤。

参考文献

[1][美]格里格,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 [M]王垒,王甦译注.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03:406-407.

[2]叶东惠.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的研究述评[J].浙江体育科学,2007, 29(4):110-113.

[3]刘慧娟.谈学生自尊意识的培养意义和途径[J].焦作大学学报,2009,18(4):79-80.

[4]李凌云.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J].山东体育科技,2007,29(2):43-45.

[5]刘贺.网球锻炼对超重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自尊及心境的影响[J].体育成人教育刊,2007,23(4):43-44.

[6]梁日忠. 篮球和健美操班大学生身体自尊特点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2007,27(5):100-102.

[7]何颖,徐明.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1):65-68.

[8]张艳霞.大学生自尊的特点及培养[J].交通高教研究,2004,23(1):41-42,46.

[9]陈福亮.体育锻炼与自尊关系的研究进展[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8(4):31-36.

[10]王昕.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2):83-85. [1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0-221.

[11]徐霞,姚家新. 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的修订与检验[J].体育科学,2001,21(2):78-81

猜你喜欢
相关关系影响机制自尊
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效率评估
地区公路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探究
城镇化进程影响居民福利的内在机制探究
以数据新闻获奖作品探析数据新闻特征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复原力与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