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策略

2016-08-02 13:11张晓旭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策略

张晓旭

摘 要:高校辅导员制度是目前高校中普遍采取的一种学生管理模式,辅导员工作是一项细致繁琐、管理难度极高的工作,而辅导员从事的诸多管理工作中就业指导又是难上加难的工作。诸多人认为,辅导员绝大多数都是校园对校园的模式产生的,自己本身都没有参与过就业或职业的熏陶,其指导能力不是很强。基于此类认识,本文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误区分析和相关工作难点阐述,介绍一种实用性的就业指导模式。

关键词:就业指导;高校辅导员;策略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全方位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重视安全稳定问题等大形势、大方针的引导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这一辅导员基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被学校、社会及其本人忽略掉,即使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也不是能够尽全力做好学生的就业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尽管很多辅导员工作热情高、劲头足,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但工作成效不甚明显,原因主要在于辅导员工作策略中的方式方法问题。因此如果能够清楚分析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误区,找出工作中重点和难点,在就业指导专项工作中探索出一条较为科学、具有实用性的策略是极为可能的。

1 毕业生就业过程的误区与成因分析

(一)误区

1. 跟风现象严重

当代的大学生自主意识较差,较多都没有什么主见,比较爱凭着感觉走,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对于用人单位的看法也是这样,只要有一个人说它不好,就不会问为什么不好,极大地呈现出盲目性和随意性。

2. 期望值太高

很多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前景极度乐观,并且非要进国有企业、公务员、银行等大型单位,对于小型企业或其他单位不屑一顾。甚至还有学生不仅要求高工资、高回报,还要求单位包吃住,报销一系列生活费用等。至于岗位,更有甚者,要求的是坐在办公室里面,不能外出跑业务、不能下基层等。对于相反的工作,普遍被理解为,没有前途、浪费时间和生命。

3. 缺乏自信

还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对于自身的优势把握不足,没有足够的信心,不善于在外人面前表露自己,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展示自身优点,避短取长,进而失败后就再也不敢进一步展示自己,导致而后的所有应聘都属于失败的状态。

4. 应对挫折能力不够

还有部分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差,情感脆弱。在应聘失败后,极其容易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密闭的自我空间里面,偃旗息鼓,生怕别人看到自己的失败而瞧不起自己,甚至被他们所排斥和摒弃,进而导致不再敢参与后面的所有应聘和面试。

(二)成因分析

1. 社会根源

当代的大学生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仍还是天之骄子,上大学的目的就是有一个稳定、安逸、高薪的工作,与繁重体力劳动脱钩的工作。诚然,那个北大的高材生去卖猪肉在网上也不会宣吵的沸沸扬扬,然而,在国外那些名牌大学毕业生去开出租车、去做工人等等从底层开始干起的案例确是比比皆是。这不得不让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汗颜了。

2. 家长因素

现代的中国,虽然已经摆脱了封建家长制的束缚,但是几千年来传下来的制度还是有些遗留,家长过多的关心子女工作的问题,毕业生要必须要找到自己合适、父母也合适的工作才能真的就业;更有甚者,许多家长不允许孩子离开自己的身边,不允许到外地工作,自然也限制了毕业生求业的方向。

3. 个人因素

许多刚刚毕业的学生,对于自身的认识过于乐观,对于学校上课所教授的知识过于自信,哪知,社会上的知识远比书本上的复杂,社会上的交往远比校园内的困难,导致部分毕业生在离开校园后就陷入了失业的地步,举步维艰、难以维持。

2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难点

基于上述误区和因素,我们不难看出毕业生之所以就业困难的原因。作为高校辅导员的我们,在指导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麻烦,诸如:

(一)就业压力过大导致毕业生听之任之无所谓现象严重

随着经济危机和次货危机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当今愈演愈烈的通胀压力,大部分企业在逐步的削减雇佣人员,以减少企业开支,对于需要招聘的人员也是慎之又慎,多数倾向于有工作经验或者高学历的人员,对于本科毕业生的需求较小,导致很多毕业生在应聘过程中次次失利。

(二)社会形势复杂导致毕业生就业无门现象严重

当今社会形势复杂多变,专业技术性岗位行业仍处于稀缺状态,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对于实践领域所掌握的信息较少,对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认识不够,仍抱着在校园中的那种纯朴与天真择业,自然在尔虞我诈的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状态。

(三)岗位配比不合理导致毕业生就业两级分化严重

社会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企业岗位配置中体现的尤为突出,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行业往往是低等的、高付出低回报的行业;还有些家中有关系或者有门路的毕业生家庭就会动用各种关系将自己孩子送入低付出高回报的行业,自然那些自认为天之骄子的大学毕业生,总会心存不满,进而放弃工作。

三、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学生就业指导的策略

(一)进行思想教育模块设计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要为毕业生就业铺路,更要教会毕业生怎么探索和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要着眼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在就业指导,尤其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方面,应该多作为深入的探索。基于上述观点,选择另一种方式让学生接受这种先进的课程體系。

再有大多数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均是采用学期或者学年授课的方式来进行,往往将学生本应在四年内逐步掌握的知识同一时间获得,往往使学生们不是不能接受就是接收太多无法吸收。作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领域,我们既要传授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决策行为的基本知识与技巧,训练大学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更要唤醒大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引导大学生从单纯的“解决就业”问题转向对未来职业道路的思考和探索。因此,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进行了系统的划分,把在每一个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汇总,把不需要学生当下了解的知识和技巧进行筛选,分阶段不同时段的给学生讲述。

(二)开展全程职业指导方略

1、第一学期——初步认知职业生涯。采用生涯基本理论培训和“四问”关系模型构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并认知职业生涯。

2、第二学期——自我认知。采用360度评估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采用乐嘉性格色彩测试让学生了解自身性格,采用兴趣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技能评估。通过上述三种方式使学生建立自己的职业砝码,基于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授课。

3、第三学期——了解职业环境。采用职业体验和生涯人物访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职业环境。以社会实践基地和学生社团为依托,以创业中心为前提,以各企业HR为主要访谈对象,以往届毕业生为补充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多种职业环境,了解多种职业生涯人物。尽量采用户外访谈的模式,以学生活动为依托。

4、第四学期——绘制生涯蓝图。通过三个学期的锻炼,学生基本已经建立较为明确的生涯目标。本学期采用理论授课的方式,突出SMART原则,回味自己本人在入学伊始设定的大学四年发展目标完善修正并绘制自己的生涯蓝图。

5、第五学期——职业社交。进行礼仪、无领导小组面试等方面的培训,锻炼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说服力等。进而发现学生中需要针对性培训和改善的地方,针对弱项进行培训,提升工作技能和水平。

6、第六学期——准备求职材料。简历、求职信等方面的培训。比较有针对性的开始求职培训阶段了,要鼓励学生进行实地社会体验,开始凭借技巧和技能进行针对性的求职。引入社会因素,开展企业HR面对面活动。

7、第七学期——毕业生就业指导。创设“不要让毕业成为一种负担”的口号,结合校就业指导中心下发的相关材料,对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讲述相关政策和就业提示等。分为就业动员篇、就业政策篇和就业推荐篇三个章节。

8、第八学期——后期服务和个体指导,包含就业推荐。这个阶段主要工作在于个体学生辅导,尤其是就业困难和心里困难的群体上,保证做到与每个学生交流不少于10小时,特殊人群不少于20小时。

以上每个阶段看似相互独立,其实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在这样一个有机的整体中,让学生们充分寻找自己的价值,树立自己的生涯观,更好的服务就业。

4 结语

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能使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特点、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还能让学生们认准就业方向,为成功就业增加保障,在企业与自身的双向选择中处于主动状态,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工作。

参考文献

[1] 韩旭,赵荣鑫:《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改革与开发,2010年第3期

[2] 蒋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并轨研究初探》,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第7期

[3] 石芬芳,任婷:《高校辅导員专业化研究之综述》,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4] 吕昫光:《基于大学生年级特点的辅导员工作策略刍议》,高校辅导员,2010年第4期

[5] 刘芳:《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策略与途径》,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年第6期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策略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