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通过把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优化校园文化,开展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基本路径。构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梦”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主题思想,习近平同志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理想、有追求,一个国家更应该有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的梦想。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和新时代的接班人,不仅要求要具备科学的文化素养,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平。在当今科技创新日益加速发展的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创新研究,理应提上日程。
1 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智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和传统文化结合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中国梦的提出,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和完善,也是加强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契机。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接班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更是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2 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深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
中国梦的内涵深刻,大学生对中国梦精神实质的把握需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出发,同时开展有益的实践活动,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情况下,大学生能更加系统地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并深刻认识到中国梦的实践体系,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2]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其次,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我国领导人重视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业绩,培养的大批知识分子和高素质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贡献。但是在各种社会思潮碰撞的时代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西方的文化和思潮充斥的大学生的心灵,使大学生群体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大学生思想趋于成熟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各级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行措施。高校需要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二)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在经济、文化和思想多元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处于混乱的阶段,从而使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信服力不足。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述以及要求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3]等有关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基石,体现了中国梦的精神实质,理想信念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我们伟大 的民族复兴梦;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梦;实现我们的小康社 会、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梦。它与我们每个年轻人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它需要我们的年轻人为之奋斗终身。开展中国梦教育能够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为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形成崭新的视角。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引领大学生清晰地审视自己,明确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能够分清楚事物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意识作用下能够正本清源、去伪存真,使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理想信念成为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内在驱动力。
(三)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既包括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包括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审美、思想、认识态度等方面的影响。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基石,是形成区别于其他国家的重要标志。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主观认识主要包括对大学生的审美、思想、品味、情感、人生态度等方面的影响。中华文明有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些传统文化精髓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文化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3 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对中国梦的认识水平,是全民构筑伟大中国梦的基础条件。
(一)在高校课程中融入“中国梦”的内容
第一,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文明的道德氛围对实现中国梦至关重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将法制教育和道德培育有机结合,通过德法并重的教学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熏陶。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下,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梦的意义和价值,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学习氛围。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梦引导学生,可以更加稳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用荣辱观引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另外,这门课里有一章的标题是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这一章就与中国梦的精神内涵高度契合,这帮助大学生群体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有利的学习平台。[4]第二,在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融入中国梦的内容,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至今的170多年的历史,这段历史,“就其主流来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5]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是贯穿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一条主线,因此,为了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学习和践行中国梦,就要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进行学习。
(二)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熏染感知作用。
第一,正确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向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实行办学理念的过程中抵制一些不良思想和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错误思潮。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积淀中吸取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分,让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梦理念,使学生意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第二,强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运用网络媒体这个平台宣传中国梦教育,使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实现网上网下之间的合力作用,虚拟和现实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有效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让中国梦教育覆盖全校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01).
[2]唐洲雁.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 .[EB/OL](2013-03-08).
[3] 习近平.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N].中国教育报,2013-05-05.
[4] 邓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方法与途径研究[J].改革与开放。 2010 一08:135-136.
[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作者简介
杨文娟(1989—),女,陕西省兴平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