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编目员素质提升探析

2016-08-02 09:09赵丽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编目员联机编目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联机联合编目以及编目外包改变了原本的编目工作,虽提供了图书编目效率,但也对传统编目工作产生了巨大冲击,动摇了编目员的职业认同感。本文在探讨编目工作产生的变化上,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出编目员面对新形势应当采取的措施,总体而言就是编目员应当巩固并结合自身原本专业优势适应开展各种信息工作,加强综合素质,培养情报意识,在质量控制、文献资源建设、整合、揭示等方面发挥新的作用。

关键字:编目工作;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

传统编目工作包括主题标引、分编、图书加工、典藏等工作。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编目工作标准化的推进,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成为CALIS成员馆,加入联机合作编目,通过数据共建共享加快了编目效率,其中有很多图书馆也将重复率高的编目工作外包给书商,进一步精简了人力。但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工作方式的改变也淡化了传统编目业务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使之边缘化,对图书馆编目人员的工作产生了巨大冲击:图书馆原本编目岗位不是被取消,就是变成对外包数据加工的简单繁琐的逐一检查,导致图书馆编目员职业定位不明确,职业认同感低。面对这一情况,编目员应当结合本身的专业优势,转变职业定位,发展信息素养,利用信息网络调整工作、极探索新的职业发展。

1 编目工作方式的转变

20世纪末,随着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的建设以及规范化机读目录的发展,我国进入了联机编目的实施阶段。目前,我国已发展了一批联机合作编目系统,如国家图书馆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联编系统。其中CALIS于1998年底开始启动,其主要建设任务之一就是开展国内高等院校联机合作编目,并与4年后正式启动“联机合作编目中心”。在CALIS的号召下,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均已加入联机合作编目中心,成为成员馆,共建共享书目体系。CALIS编目中心数据较全,更新较快,质量较高,许多新书一到馆,编目员就能中下载到书目数据,这提高了图书馆编目效率,也解放了人力。

在藏书量逐步增加,编目任务重,联机数据能基本满足新书套录要求,以及各个高校为了迎接评估检查突击完成任务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选择将编目中的一些业务外包给书商进行,以我馆为例,编目(以套录为主)、贴磁条、改馆章、贴条码、贴书标等重复性高的工作都已经外包,仅保留了文献验收、校对核和典藏的工作岗位,削减了编目岗位,让原本是图书馆核心业务的“编目”逐渐消失,对编目员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2 新环境下编目工作产生的问题

由于联机数据的规范化、新书数量逐年上升,新书编目已经成为简单的套录工作,因此有许多图书馆将此简单电脑套录的编目工作外包给了书商进行。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编目人员的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发挥受到约束,进而导致专业知识的逐渐流失;同时书商编目队伍不稳定,编目质量得到不保障,有些图书馆的编目员转换为质量检查员,但由于缺少质量控制的意识和知识储备,只能依靠逐一过目的方式来检查,反而影响了编目的效率,而且长期单一的、重复的检查工作也容易导致职业倦怠,不利于编目员的身心健康;同时由于编目员长期在二线从事流水线般的工作,缺乏对外交流机会,对搜索技巧、信息分析等信息时代的产物知之甚少,无法进一步展开情报服务工作,无法满足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要求。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的编目人员在外包的沖击下失去了职业核心竞争力,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导致职业认同感下降,不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容易造成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浪费。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专业技能无用武之地,丧失核心竞争力

一名合格的编目员不仅要掌握中图法分类体系、主题标引方法,还要掌握MARC数据著录格式。但是在联机合作编目的环境下,以往需要编目员单独进行编目的书目记录也许只要几秒就能在网上找到数据套录,需要原编的情况也越来越少,编目已经成了依赖联机数据的简单套录,最终导致原本是图书馆龙头业务的编目外包给书商,而编目员的技能逐渐变得毫无用武之地。久而久之会导致编目员技能的生疏和流失;同时过度依赖CALIS数据而不加分辨也不利于本馆数据质量的提高,和CALIS数据本身的良性发展;而且更容易导致图书馆越来越不重视编目业务培训,新加入的图书馆员缺少机会学习这一图书馆的基本技能,在不可避免的新老交替、人才流失的情况下导致这一传统技能在许多图书馆的消失。

2.2 业务外包控制发展不成熟,未能使外包最优化

虽然编目外包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但图书馆对外包业务的利弊认识并不充分,导致编目外包的弊端逐渐显露,而优势没有最大程度发挥。譬如,有些图书馆完全将编目环节外包,图书从书商处直接上架,中间甚至没有检查环节,导致编目数据质量良莠不齐,图书加工质量堪忧;有些图书馆则在将一部分业务外后后设置了严格的检查环节,派专人逐一检查数据,这虽然保障了图书编目质量,但是却耗费人力,延长了图书加工环节的时长,不利于图书的上架效率,而且逐一检查的模式也容易导致检查人员的职业倦怠。出现以上状况都是由于图书馆缺乏对质量控制等外包概念没有充分认识,外包知识储备不足,不能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外包施加影响,使利益最大化。

3 新形势下编目员应当具备的素质

面对以上问题,编目员应当转变思想观念,发掘自身潜力和优势,从各个方面提升自身素质,适应新的工作方式、探索新的工作领域。总体来说编目员应当转变定位,巩固原有基础业务知识;重视质量控制原则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同时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培养情报意识,结合专业技能优势更加深入地开展服务工作。

3.1 提升编目员的基础业务素质

编目实质上是对庞大的文献资源体系进行整理,揭示其内部结构,使之系统化,有序化;编目中的分类、主题标引、典藏都是图书馆整个文献资源管理的基础,只有理解掌握文献信息编目知识、文献分类法才能更好地理解整个图书馆服务的基础,才能进一步挖掘编目数据中的隐含信息资源,为深入开展文献推荐、情报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业务如此之重要,编目员应当重视基本功,通过实践、参加讲座培训、对外交流等手段进行学习巩固提升,而不是任由这一基础在外包的冲击下丧失殆尽。

3.2 重视对编目外包的质量控制

在编目工作方式发生转变后,很多编目员从原有的工作中解放转而进行“数据质量检查”的工作中去,但是光有专业的图书馆知识对于质量控制还是不够的。外包作为一种商业经济模式是经济学中的研究热点,有关外包的理论、实践研究都已经十分丰富。在采取编目外包后,编目员也应当适当学习外包知识,了解外包理论,更具体地学习质量控制方面的知识,了解对外包進行质量控制的原则、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馆需求制定出完整的质量控制文件体系,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有方法地对外包业务进行质量控制,以更好地为本馆服务,提高并稳定编目业务质量。

3.3 提升编目员信息素质,实现角色转型

如果做到了以上两点,人力能够得到进一步解放,编目员则应当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结合专业优势进行更加深入的、个性化的文献资源服务。 “信息素养”率先由美国人提出,它是指作为信息时代当中的人“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的能力。图书馆编目人员作为文献资源信息管理人员,对检索点、数据格式比常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只要再进一步了解网络搜索引擎等各种信息检索技巧,提高情报意识,搜集读者需求,就能在进行文献推荐、新书速递、专题推荐等工作时发挥新的优势。因此提高信息素养,掌握各种信息搜集手段也是编目员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挖掘馆内现有文献资源的服务必不可少的环节。

4 结语

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奋斗在幕后的编目员也应当紧跟上时代潮流,改变思想观念,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方式,提升整体素质,调整角色定位,适应信息时代高

等院校图书馆的发展需要,提高其影响采编的工作效率,使文献信息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李淑敏. 业务外包后高校馆采编工作的新发展[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34):79-91.

[2]闫海霞. 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编人员的角色定位[J]. 晋图学刊,2014(5):7-10.

[3]戴成英. 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编人员的素质建设[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8):343-346.

作者简介

赵丽(1988-),女,硕士研究生,助理馆员,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编目员联机编目
对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新思考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新媒体时代编目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浅谈高校图书馆西文编目员的职业素养
高温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研究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发展探讨
分析Automation技术在Word联机考试系统中的作用
编目外包与编目员角色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