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科技图书馆服务创新能力研究

2016-08-02 07:55盛锦龙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服务创新图书馆

盛锦龙

摘 要:服务创新能力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创新活动的基础,提升服务创新能力是图书馆实现持续创新的关键。在当前新媒体广泛运用时代,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科技图书馆,,都需要我们对科技图书馆的服务创新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创新;沪杏科技图书馆

1 新媒体时期科技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内涵

1.1 服务理念的创新是关键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比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而言的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技术将平面媒体信息获取的枯燥性,延迟性,非互动性等不足的方面加以整合,运用数字技术、无线技术和互联网三方面,极大改变了受众群体对于信息量冗杂以及信息质量残损的劣势,使得信息在保证量的基础上更加能使多个受众群体得到及时的沟通交流反馈。

1.2 以创新为事业发展的推动力

创新是人类活动中的一种普通行为,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中,因而在管理活动的每个环境和每项职能中都普遍地存在创新问题。以往科技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常常以规范人的行为、避免人不犯错误为出发点,有着过多的管制和约束,这种过细过严的规则,通常会窒息那些最初很难识别的新生事物的嫩芽,致使图书馆管理僵化,抑制了创新精神。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管理创新的关键是观念的转变,科技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就是要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对人的能力的开发上、积极性的调动上、创造性的激发上,不断开拓创新是科技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

1.3 创新服务是科技图书馆改革的内在需求

服务创新是科技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核心,也是深化科技图书馆改革的内在需求,在新环境下,科技图书馆的读者需求在不断变化、不断更新,这就要求其服务也要不断创新,保持与读者需求的一致。科技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应该是从“被动服务”转向“服务创新”。科技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扬弃或取舍,通过改革创新,建立一套崭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广大科技爱好者的要求。

2 对沪杏科技图书馆创新服务能力的调查

沪杏科技图书馆始建于1996年,是由香港杏范教育基金会捐资、上海市科委出资建立的从事科学技术交流与普及的公益性机构。近二十年来,沪杏科技图书馆始终秉承务实创新理念,把培育科普服务创新机制和科普教育创新能力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科技知识传播新途径,全力推进数字惠民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了数字科普的“百科全书”,形成了以“上海科普”微信平台、“科普之窗”宣传平台、长宁数字科普惠民平台、数字图书电子阅览平台为主体的科技知识传播支撑体系,使科普教育产生了叠加效应。

2.1 开创了数字科普移动传播新领域

以“上海科普”微信平台为突破口,有效推动移动终端平台、微信服务平台等现代科技新载体与图书馆数字科普优势资源的有机融合,扩大数字科普辐射群体,2014年以来,科普微信订阅号关注当今国内外科技前沿动态,围绕科技热点,以每天一期四段的方式向读者推送科技咨询、科普场馆介绍、养生常识、生活小百科等科普文化信息,为阅读者答疑解惑。2014年5月研发的“上海科普”服务号集成了上海地区科普资源,内容涵盖了科普知识问答、科普活动公告、科普场馆介绍、求医指南、科技前沿、健康天地、公共安全查阅等信息,成为国内首创的多功能科普新媒体平台,开创了科普移动终端平台的先河。目前,“上海科普”微信读者人群达到1万2千多用户,进一步发挥了数字科普优势资源的倍增效应,使科技知识成为市民百姓的良师益友。

2.2 拓展了数字科普网格传播新方式

沪杏科技图书馆以楼宇科普及上海科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载体,“科普之窗”宣传平台为纽带,长宁社区数字科普惠民平台为基础,采用“中心辐射和网格覆盖相结合”,拓展了数字科普惠民的受众面。2014年以来,“科普之窗”宣传平台重点围绕科技前沿、生活百科、健康保健等共制作更新了500多段视频科普资料,近800台触摸屏遍布全市城乡公共场所,科普受众面达到近200万人次。2013年12月开发的随机滚动播放的新屏保系统以楼宇科普为平台,2014年已在市政府办公大楼、上海技贸大厦、上海创业中心孵化基地以及有关三甲医院顺利推进,受到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好评。

目前,沪杏科技图书馆数字惠民视频点播系统拥有1万3千多部科普视频资料片,长宁社区数字科普惠民平台30个科普视频阅览点基本涵盖了社区学院、街道活动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儿博馆、图书馆、养老院等场所,成为长宁区域数十万市民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形式。

2.3 开辟了数字科普全天候传播新途径。

2014年9月,由沪杏科技图书馆承办的《上海科普》栏目“爱生活”板块正式亮相东方明珠移动电视。该栏目是上海市科普联席会议办公室与东方明珠移动电视联手打造的首档具有原创特色的科普栏目,是政府与大众传媒在科学传播方面的有益尝试。《上海科普》栏目时长3分钟,分为“爱科技”、“爱生活”两大板块,“爱生活”板块贴近百姓生活,关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常态科普知识宣传、重要科普活动宣传和突发事件的权威科学解读三大类。栏目将持续全年365天,覆盖早、中、晚三大时段,目前已在全市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播放,全天候、全方位地为市民百姓进行科普宣传服务,成为提升市民科学素养、营造科普浓厚氛围的数字科普移动平台。

3 图书馆服务创新能力的培育

从沪杏科技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发展之路中,我们可以得到不少启发,探寻出能够指引其他图书馆服务创新能力建设的新思路。

3.1 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是由科学仪器、传感设备、音视频软件、网络点击流等多种数据源生成的大规模、多元化、复杂、长期的分布式数据集。目前,大数据技术已在很多行业开展应用,如电子商务、电信、医疗、金融、智慧城市等。在图书馆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会化网络等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数据快速增长,正逐渐成为图书馆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带给图书馆的不仅是机会,更是挑战。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去挖掘、分析隐含在用户行为中的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如文献下载浏览数据、数据库点击流数据等,寻找他们的隐性诉求,掌握他们的需求动向,增进与他们的多渠道互动,使图书馆服务创新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3.2 加强服务创新文化建设

图书馆应通过鼓励馆员质疑传统的工作方法、开展服务创新头脑风暴、为馆员创新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等措施加强服务创新文化建设。同时,积极加强服务创新文化的宣传,努力在馆内形成注重创新、善于创新的整体氛围,使馆员认同创新是图书馆的价值取向,形成创新导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使服务创新成为图书馆共同的信念。这种创新文化一旦形成,馆员创新的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并会增加馆员对图书馆的认同感和图书馆的凝聚力,推动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积极进行服务创新探索。

3.3 规范服务创新过程

图书馆服务创新过程包括服务创新想法产生、设计、营销、评价、调整等环节,其质量是影响图书馆服务创新成败的关键。图书馆应将用户有效纳入服务创新过程,与用户建立信任关系,对服务创新过程中图书馆与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职责、各方不同阶段互动的程度和内容等进行规范、编码,并在创新初始阶段对参与成员进行培训,从而提升图书馆服务创新过程质量。

参考文献

[1]蒙进军.全媒体时代图书馆发展与创新[J]. 宁夏农林科技. 2015(06)

[2]周平.浅析全媒体时代我国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J]. 学理论. 2015(27)

猜你喜欢
服务创新图书馆
图书馆
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互联网+”的业扩双向服务研究与探索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