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农家书屋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

2016-08-02 07:55江美霞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调查建议

江美霞

摘 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遂昌县自2011年始,在全县各行政村、各社区建设农家书屋,目前,遂昌县“农家书屋”建设已初见成效,然而由于存在地域环境、人口因素、思想认识、管理体制等限制,我们有必要在认清现状和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剖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农家书屋;建设;调查;现状;建议

农家书屋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为满足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农民自己管理、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它既有助于促进农村文明程度和广大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又有助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

1 农家书屋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新知识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农民需要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图书在农村还是非常贫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加快农家书屋的建设也就成历史的必然。

1.1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是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是民心工程。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讲,先进文化提高到治党治国的高度来认识。从科学发展观来看,农村的全面协调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中央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包含了文化建设。从这个全局出发,从农民的需要出发,建设农家书屋是非常必要的。

1.2建设好农家书屋,有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在经济浪潮的推动下,我县农村有很多外出务工者,夫妻双双外出打工赚钱,将年幼的、学龄儿童留在家里,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暑期,少年儿童的安全更是值得人们的关注。农家书屋的建立和定期开放,给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庇护场所,在图书室,有适合他们阅读的刊物,有他们的读书伙伴,通过阅读来安慰他们孤独的心灵,使他们在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关心下健康的成长。

2 遂昌县农家书屋发展现状

遂昌县从2011年开始到2012年6月中旬,投入206.9万元,建成214个书屋点,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实现了行政村、社区的全覆盖。各书屋均达到拥有图书1500册,电子音像制品100张,报刊30种的标准,还配备了书柜、阅览桌椅等辅助设施。2015年选择了11个利用率高、管理好的书屋点共增添图书分别增添了800册左右的新书。到目前为止,全县农家书屋共有藏书32、9万册,种类涉及政治、农林水、医药、教育、文学以及少儿类读物等。我县农家书屋多数建在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文化礼堂等地,管理人员也由坐班村干部轮流或由文化礼堂管理人员兼任,管理员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义务性的。书屋的管理主要采用“自主管理、自我服务”模式。

3 遂昌县农家书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农家书屋建设几年来,很多点都能发挥其功能,为农民提供先进的种养新技术,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然而我县是个山区县,由于受地域环境、人口因素的影响,部分村的农家书屋在建设、管理、利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图书借阅人少,利用率低。我县是个典型的山区县,受地域环境的影响,部分村庄农户住得离村委会较远,户与户之间相隔也较远,建在村委会的农家书屋,大部分群众不方便前往借阅,由于长期无人借阅,导致农家书屋未能正常开放,甚至有的铁将军把门。还有的村庄本来人口就少,加之年轻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都是“三六九”部队,对书的渴望、需求也不大。宣传不到位也是影响图书室使用率的一方面重要原因,有些村民根本就不知道村里有图书室的存在,或者想要借书也不知道要找谁,因此有的书屋虽然已按标准建设好,但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使用效率低。

3.2管理不规范。目前书屋的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由村里工作人员兼任,均为义务管理者,没有受到过正规的工作流程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对于书屋管理方面的知识也没有深入的了解,对图书分类不清,没有图书明细台帐,没有借阅登记,由于借阅人少,部分农家书屋书架上、书上落着厚厚的灰尘。管理员对图书的不推荐不宣传,不利于图书功能的发挥和阅读活动的推广,对书屋发展影响很大。

4 对农家书屋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4.1加强组织领导。将农家书屋建设纳入当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相关的考核机制,理顺管理体制;成立农家书屋建设领导小组,监督、管理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其功效。

4.2注重资源整合。针对我县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地域、人口等方面的限制因素,要建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必然要进行资源整合。

4.2.1做好村与村之间的整合。将村庄较为分散、人口少的书屋逐步取消,将资源整合到农户较为集聚、发展较好、人口集中、流动人口多的村庄,加大投入,加强引导,将其做好做实,将周边群众吸引到该点借阅书籍,最大限度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

4.2.2做好村内场所及人员整合。将书屋建在闲置校舍、村口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把农家书屋工程与农民文化广场建设、电教室、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相结合,既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内容,又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并且可选择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干部、教师等文化人担任书屋管理人员,不仅方便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还可为留守儿童进行文化知识与心理健康辅导。

4.3完善管理机制。农家书屋建设好是前提,管理好是关键,维护好是重点,使用好是目的。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规范管理过程,有效预防和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农家书屋建设和正常运转需要完善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规范开放时间、服务内容、读者权利、管理员的职责、捐赠管理、图书和设备安全与管理等活动。

4.3.1建好管理制度。结合省市农家书屋管理工作情况,建立健全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管理员岗位职责等相关制度,用制度管好书屋,用好书屋。使其逐步达到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利用率。

4.3.2选好管理人员。根据各书屋点的实际情况,积极选用素质好、责任心强,有文化、能奉献的同志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可从村干部、退休教师、贫困家庭和残疾人群中挑选管理人员,设置公益性岗位,积极探索结合遂昌特色的赶街服务网点、便民服务中心聘用管理人员专心从事专职工作。

4.4保障经费投入。农家书屋建成后,后续管理费用如修补图书、管理员工资,以及增添新书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为此,农家书屋的正常使用,还需各级政府将此项经费纳入预决算范畴。同时,为聘用的专职管理人员发放管理工资或补贴,让其安心静心管好图书,做好服务工作。

总之,在当前我县县域“汤公”文化大力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要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流平台和阵地,达到提升农民文化生活、文化素质的预期,还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规范管理,在书屋建设的兼容性、趣味性等方面多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使农家书屋真正进入农民“心中”,并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颖.欠发达山区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4(4):29-31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调查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新时期下农家书屋的机遇与挑战
农家书屋伴随你——关于农村书屋的几点思考
浅析农家书屋的建设与管理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