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DuJiaCeHua·独家策划
中小学教师为何“阴盛阳衰”?
(图片来源:四川省遂宁市遂州外国语小学校)
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女多男少,是一个全世界的普遍现象。例如,在美国公立中小学系统中,女性教师的比例高达70%以上。在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女教师的总量也已超过男教师,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该说,教师队伍女多男少现象已存在多年,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社会共识,并未引起学界及业界的高度关注。然而,随着国家“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女教师的生育“天职”引发了学校人事安排的局促与冲突,从而使教师队伍结构中的“性别”因素赫然凸显。
四川省成都市一所小学的常务副校长表示,分校目前共有49名教师,其中男教师只有9名;湖南省一所学校目前共有在编专任教师145人,男教师只有23人;在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333名教师中,男教师仅49名……在一份对140所中小学校男女教师比例的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现象,较为严重的学校男女教师比例甚至达不到1∶10;女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70%至80%,已属正常现象;而男女教师比例基本均衡,在1∶1到2∶3之间的学校,已属少数。
男女教师比例失衡,在目前的教师招考补充机制下,不仅不能随着新教师的补充而有所缓减,反而“愈演愈烈”。从新教师招考补充的情况来看,湖南省某县2011年至2015年,全县新招教师1560人,其中女教师1344人,占到总数的86.15%;山东省某市近三年新进教师902人,其中男教师只有127人。
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的状况无法随着新教师的补充而自然改善,这和当前师范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密切相关。有数据统计∶山东省2015届师范毕业生中,女生29307人,男生9188人,女生是男生的3倍多。具体到学校而言,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现有硕士生中,男生只有22人,而女生206人;在本科生中,男生也只有66人,女生841人。在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硕士生中,男生11人,女生256人;在本科生中,男生57人,女生833人。这两所学校的数据在当前颇具代表性。
从社会分工来看,女性由于不可替代的生育功能而被圈限在家庭“私人领域”,而男性则走向“公共领域”,在社会分工上逐渐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格局。女性在家庭私人领域中所担任的重要角色是“母亲”,而“教师”角色则成了“母职”的延伸。其实,早期的教师,身兼“保姆”和“教师”的双重职责,成为一些知识女性寻求独立的最主要的工作选择。社会分工延续至今,虽然教师已成为一个公职,但是由女性来教育年幼的学生,几乎等同于由她们在公共领域中继续发挥“母亲的使命”。
从性别特质来看,由于社会性别分工的逐渐形成与稳定,女性被日益赋予了“温和”“友善”“细致”“奉献”“自我牺牲”等一系列符合“母性”的社会心理特征,而男性则被期待具有“阳刚”“正直”“进取”“勇敢”“野心勃勃”等与“父权”相关联的特质。这些理想化的“二元对立”的社会性别特质系统,慢慢建构出了“男强女弱”的刻板印象,它又反过来巩固和强化了已有的社会性别分工,形成特质与分工相匹配的社会性别文化与符号系统,不断塑造着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这让全社会都认同∶女性更适合当教师。
男人和女人因为性别所带来的气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大多数男性可能在课堂教育中会给男孩子带来一种果敢、坚毅、敢于冒险的特质,而这种特质对孩子的影响其实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品质一旦形成,往往是伴随人的一生,甚至影响到以后的工作和家庭,所以在学生阶段,男教师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学生正处于性格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还没有形成固定的社会观和态度,有相当大的模仿性和受暗示性,极易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性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长期处于女性教师的群体中接受教育,女教师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如说话慢条斯理、性格温柔细腻、做事有耐心、工作仔细认真、为人宽厚慈爱等,极易被学生模仿。而男教师的稀缺,使得男性身上特有的行为举止,如勇气、胆量、刚毅、粗犷等让学生无从模仿,最终导致一些男生的行为举止多了一分“女子气”,少了几分“阳刚之气”,甚至个别学生出现了心理缺陷。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和人格的塑造。
教育是用人格塑造人格。只有教师的素质全面,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更完美,要做这一点学校中的男女教师比例必须合理。
既然教师队伍的“女性化”结构存在诸多问题,那么吸引更多的男性进入教育职场,逐渐平衡教师队伍中的性别比例,无疑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
第一,改变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也能做”一度成为男女平等的宣传语,但真正的性别平等也包括“女人能做的事情,男人也能做”。要想吸引更多的男性加入教师队伍,首先要化解他们有关“男性不适合当教师”的消极暗示与压力,帮助男教师建立起对于教师职业身份的认同感。
第二,在全社会营建“尊师重教”的氛围,切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男人在家庭里肩负着养家育子的重任,是家庭的中流砥柱。男教师在中小学的事业发展空间不大,仅有的工资待遇难以满足生活上的需求;不能像大学那样通过职称的评定,提高自己的地位,享受应有的津贴和荣誉。要拯救男教师,就必须合理地提升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待遇,老师们无后顾之忧,才能安心教学。
第三,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师范教育的重视与投入程度。要吸引更多的男生、更多优秀的男生进入师范院校,提高师范教育质量。改变师范男生“降分”“优先录取”等倾斜政策,坚持为男生和女生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消除任何形式的性别偏见或歧视。同时要尽快实行教师专业化。要让教师的职业像医生、律师那样,变得有挑战性和专业性。只有需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富有挑战性,男教师才不会过早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
总之,孩子的人格养成和素质培养,就好像吃饭要注重营养搭配一样,男女教师缺了谁都不行。教育需要“刚柔并济”,师范教育需要男生,祖国的教育事业需要男生,笔者呼吁,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民族的长盛不衰,来吧,加入到教师的行列里来吧!
(本刊综合中国新闻网、搜狐网、中国教育报)
The voices of Education.
教育是一项“慢工程”,不能急功近利,需要静心来办。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必须综合运用“统筹、协调、均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