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王 欣
合作人物
父子种粮大户如何实现种粮梦
■ 文 / 王 欣
要做好销售和品牌,需要很多因素,比如农产品的质量、供货的稳定性等。
江苏省响水县苏北农副产品销售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张春林,本是位下岗职工,不过,靠着自己奋发向上的进取之心,如今已经在种粮售粮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而且他还引导大学毕业的儿子张智琛从事种粮事业,如今张智琛已经子承父业,和他父亲一起带头领办合作社,与众多的成员和农户一起靠种粮致富。
张春林是当地有名的全国种粮售粮大户,2013年,他的儿子张智琛向国家出售粮食1565吨,同样成了远近闻名的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父子俩都有着各自的一整套系统的种粮售粮经验。
张春林是位下岗职工,与众多下岗职工不同的是,在人生的挫折面前,他从没有选择放弃,自下岗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在创业的道路上艰难跋涉了近10年之后,2008年,已经46岁的他手里积累了一些积蓄。那一年,在和一个朋友聊天的过程中,他受到启发:将来种粮必将有不错的发展前景。随后,张春林就开始关注这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文件,他敏锐地从中央1号文件和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发现,国家十分重视粮食生产,种粮不仅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而且,也能成为一个值得奋斗一生的事业。
在获得足够的信息后,张春林毫不犹豫地走上了种粮之路。当年6月,在小尖镇和郭庄村两级政府组织的帮助下,他承包了郭庄村等周边村、组共计1500多亩的土地,种植水稻和小麦,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巧的是,这一年张智琛正好从大学毕业。张春林看准了种粮这个事业,于是,在他的开导下,刚从大学毕业的张智琛放弃了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当起了职业农民。
经过多年摸爬滚打的张春林从一开始就知道,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方法种粮。所以,从2009年开始,他就联系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寻找参与农业项目的机会,经过努力后,他先后参与了几个项目:配合响水县农林部门业务技术单位,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活动;配合响水县种子管理站做好稻麦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参与响水县土壤肥料工作站的水稻与小麦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项目、小麦控释肥试验工作;参与响水县粮油栽培技术中心指导的水稻商品化集中育供秧示范点建设项目;参与响水县农林局开展的小麦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项目。在配合科技人员落实试验示范项目工作中,他严谨细致、精益求精,按照科技人员的要求认真推进各项试验示范工作,为响水县扩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作出了积极贡献,相关科技人员非常认可他的工作。不过,张春林却认为,自己所做的贡献是小事,在这个过程中,他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这些知识,凭他自己去学很难,而在参与项目中,自然而然就学会了,这为以后种好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张春林选择种粮的时候,当地农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已不再适合市场经济的需求,农村需要一些带头人,领办创办合作组织,引导农民组织开展专业化种植,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现状。
由于从一开始就是规模化种植,所以,张春林充分认识到了规模化种植的好处,2009年,张春林先后组织当地50多户农民,注册成立了“响水县军平农机专业化服务合作社”和“响水县杨勇植保专业服务合作社”,进行水稻、小麦等规模化种植。
合作社成立后,经过整合成员原有的农机具,再加上购买的一些新机具,使各类耕作、插秧、植保和机收机具达到了30多台(套)。合作社在引导成员科学种田的基础上,为成员及周边农户提供稻麦生产机械耕作、机械化插秧、植保统防和机械收获等服务,同时推广机耕机种等新技术。
由于制度规范好、作业质量高、收费标准低,到了第二年,合作社就为成员及周边农民提供机械化耕作面积达3000多亩、机械化插秧面积达2000多亩、植保系统防治面积达2800多亩,推广新技术达十几项,合作社受到了成员及周边农民的好评。
张春林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如何种好地上,与父亲不同的是,张智琛则更关注如何提高农产品的综合效益及提升产品的品牌和知名度。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大学生,张智琛认为,不能像自己的祖辈那样世代种粮,但却世代缺吃少穿。自开始种粮后,张智琛就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他认为,农民种出的粮食之所以卖不到高价,是因为没有品牌。所以,他种粮一定要让合作社的粮食有名气,卖上价。
于是张智琛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研究农产品品牌上。张智琛建议父亲在种粮时,加强生产基地管理,严格田间作业规范,为创建品牌打基础的同时,开始抓品牌认证工作。从2009年开始,合作社先后注册了“润响”牌有机大米商标和“三只毛驴”无公害新型生态农产品。
在张智琛的主导下,合作社还租赁当地乡镇的一家废旧厂房,将小麦、水稻的麦麸、稻糠作为饲料来源,养殖了1万多只草鸡和贵妃鸡,鸡粪作为有机肥不仅增加土地肥力,还减少环境污染,更节约生产成本,并注册了“润响”牌鸡蛋商标。由于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合作社生产的鸡蛋很受消费者欢迎。
为了降低销售成本,张智琛以网络的形式销售合作社生产的粮食和农产品,同时销售响水特色农产品,冬瓜荷叶茶、甜叶菊茶、杜仲茶等。经过两年的努力,张智琛主导的网络营销取得很好的成绩,通过网络,合作社和响水的特色农产品除销往我国大陆20多个大中城市外,还打入香港、澳门等地区,提升了响水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发展合作社的过程中,张春林也逐渐认知到了销售和品牌的重要性;然而,要做好销售和品牌,需要很多因素,比如农产品的质量、供货的稳定性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12年,张春林父子俩联合当地其他合作社成立了“响水县苏北农副产品销售专业合作联社”。张春林希望,通过发展联合社,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在现有种植养殖的基础上,增加设施农业、仓储和农产品加工项目,力争通过3年—4年的努力,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成员种植粮食的平均收入在400元/亩—500元/亩,张春林认为,现在农民种粮的收入其实并不高,要想提高收入,就要建立良好的品牌影响力。所以,他现在自己流转的土地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他希望自己和儿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销售和创建品牌上,让合作社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员的收入才能提高,也可以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其中。
栏目编辑:孙超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