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涛 刘海军
河北唐山市第五医院门诊科 唐山 063000
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
孙玉涛刘海军
河北唐山市第五医院门诊科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03—2014-08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65例和60例健康体检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IL-2、IL-6和TNF-α水平。同时对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IL-1β、IL-2、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Ⅰ型患者血清IL-1β、IL-2、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Ⅱ型患者;男性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IL-1β、TNF-α水平比较,男女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精神病理之间有关联,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望通过抑制其细胞IL-6水平和TNF-α等细胞因子得以治疗。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细胞因子;生理作用
细胞因子是多种细胞分泌的产物,具有可以调节细胞免疫及生长分化的作用,合成和分泌的过程是在生理和心理的应激状况下[1]。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与体内的细胞因子水平有密切的关系,细胞因子对精神分裂患者的发病起重要作用[2]。精神分裂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会使患者精神恍惚,认知能力下降,神志不清,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不能与他人交流[3]。本研究通过检测精神分裂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并与健康者比较,以及不同性状之间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03—2014-08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65例为观察组,符合我国精神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男35例,女30例;年龄15~44岁,平均(25.8±6.4)岁;病程2~10月,平均(4.6±2.3)月;体重指数18.2~24.8 kg/m2,平均(22.2±2.2)kg/m2。入选患者均无肢体残疾,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经受试者同意,近半年均未服用过与免疫相关的药物,最近1个月内未服过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对照组:同一时期身心健康者60名志愿者,男30例,女30例,年龄16~42岁,平均(26.1±5.9)岁;排除残疾、内分泌失调及其他疾病者,近半年未服用过激素累药物及有过敏史者。2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样本的采集与处理:均在07:00~08:00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10 min后,待自然凝血,离心分离血清,放入冰箱中封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Iβ、IL-2、IL-6和TNF-α水平。入院前1周,由受到过严格培训的医护人员通过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定,最终65例患者中Ⅰ型42例,Ⅱ型23例。
2结果
2.12组血清IL-1β、IL-2、IL-6和TNF-α水平比较观察组IL-1β、IL-2、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血清IL-1β、IL-2、IL-6和
2.2Ⅰ型、Ⅱ型患者血清IL-1β、IL-2、IL-6和TNF-α水平比较Ⅱ型患者IL-1β、IL-2、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Ⅰ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Ⅰ型、Ⅱ型患者血清IL-1β、IL-2、IL-6
2.3男女患者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比较男性患者1L-6水平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男女患者血清IL-1β、IL-6和
3讨论
目前,精神分裂在我国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病,多发于青壮年人群中[4]。患者的一般意识清楚,各项智能也基本正常,但有一部分患者,在患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在思想、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精神活动中不协调[5]。尽管致病原因尚未明确,但个人心里的压抑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是其发病的主要诱因,已为众多人接受[6]。很多研究表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与精神分裂患者有密切的关系,我院在临床研究中也得到相识的结论[3]。
IL-1β、IL-2、IL-6和TNF-α是细胞中常见的细胞因子,其中IL-1β为一种致炎细胞因子,广泛参与了人体组织破坏、水肿形成等多种病理损伤过程。在细胞免疫中,IL-2起主要的作用[7]。IL-2通过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诱导与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增强、IFN-γ作用的增强、辅助T细胞的增殖以及LAK细胞的诱导与增殖、中介免疫系统等,显示抗肿瘤作用。IL-6是一种有复杂生物学功能多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8]。TNF-α是一种能够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毒性的细胞因子[9]。
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患者血清IL-1β、IL-2、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身心健康者,由此可以推断出细胞因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作用与细胞间的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有关[10]。在Ⅰ型与Ⅱ型患者血清IL-1β、IL-2、IL-6和TNF-α水平的比较中,Ⅰ型患者上述水平明显高于Ⅱ型患者,说明精神分裂症在不同性状下,细胞因子水平不同,相关性存在差异。很多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在年龄、病程及性状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在精神分裂患者中,男性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提示患者性别不同,IL-6水平也有明显差异[11]。血清IL-6水平的上升,常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由此可推断精神分裂患者的致病原因为自身免疫疾病或病毒复活。精神分裂患者较身心健康者血清TNF-α中水平明显增加,TNF-α和IL-6都是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分泌的产物,所以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中,TNF-α增加与IL-6的上升是一致的,但TNF-α对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有待研究[12]。Ⅰ型与Ⅱ型比较血清水平升高,提示两种患者性状间免疫功能有差异。
另外,本结果显示,血清中IL-6水平可能作为监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变化的一种生物学指标,IL-2受体由α、β、γ 3个亚基组成,只有当IL-2与由α、β、γ组成的高亲和力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免疫调节作用[13]。本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IL-2水平明显增高,提示患者的细胞免疫处于激活状态。Ⅰ型与Ⅱ型患者IL-2水平明显不同,Ⅱ型小于Ⅰ型,与性状呈负相关,提示血清中IL-2水平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性症状之间存在一定关联[14]。目前,关于血清中IL-2水平对信息的调节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研究结果初步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6和TNF-α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血清IL-6水平可能是其亚型的标志之一。
综上,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与精神病理之间有一定的关联,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望通过抑制其细胞中IL-6水平和TNF-α等细胞因子得以治疗。
4参考文献
[1]赵燕,王刚,陈大方,等.首发未治精神分裂症患者IL-6、IL-10和IL-12水平及影响因素[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7(4):70-73.
[2]何小群.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研究进展[J].右江医学,2012,40(6):884-886.
[4]刘文芳,姜文亮,傅得兴,等.抗精神分裂症药帕利哌酮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2012,7(4):516-518.
[5]彭瑛,黄远帅,邓正华,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差异 microRNA 谱的检测[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12):1 290-1 293.
[6]刘洋,李敬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缺陷及其影响因素[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6):1 266-1 269.
[7]范宁,谭云龙,李佳,等.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2):105-108.
[8]熊鹏,吴秋霞,王继才,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FAP与MBP水平的变化[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1):44-47.
[9]宋红涛,过伟,孙欣羊,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miRNA表达水平与精神症状的关系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39(5):388-391.
[10]Brooke-Sumner C,Petersen I,Asher L,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feasi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for schizophrenia in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J].BMC psychiatry,2015,15(1):400.
[11]李立青,祝扬,宋瑞华,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与生化指标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5(21):2 960-2 962.
[12]刘婵媛,陈珺.血清中IL-6、IL-10与TNF-α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检测意义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28(12):2 019-2 020.
[13]李宝琴,秦青,赵景,等.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激素、细胞间黏附因子-1的影响[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3):250-253.
[14]刘琳,岳淑英,李金丽,等.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自知力恢复、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J].中华护理,2014,39(5):330-332.
(收稿2015-05-16)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3-0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