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健康宣教在精神科行保护性约束患者陪护中的效果研究

2016-08-02 08:34王淑云刘延锦宋学勤张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3期

王淑云 刘延锦 宋学勤 张华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



规范化健康宣教在精神科行保护性约束患者陪护中的效果研究

王淑云刘延锦△宋学勤张华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52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宣教在精神科行保护性约束患者陪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10-2015-1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陪护家属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陪护家属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在患者入院时通过幻灯片进行健康宣教,约束后发放宣教卡片进行个体健康宣教,并针对患者陪护家属的顾虑及心理反应进行心理疏导。比较2组陪护对保护性约束的心理接受程度及对治疗的影响。结果干预组陪护对保护性约束的接受程度(99%)明显高于对照组(68%),对治疗的影响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规范化健康宣教可有效改善陪护对约束性治疗的接受程度及满意度,减少患者约束时间及护士执行保护性约束所需时间,避免因约束对患者造成的躯体伤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规范化健康宣教;保护性约束;精神科陪护

随着人性化护理的开展,精神科病房的封闭式管理模式逐渐向开放式过渡,开放式精神病房的陪护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生活和心理上的需求,但也给病区的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造成诸多安全隐患[1-2]。

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临床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用以防止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支配下出现自杀、自伤、他伤和逃走等冲动行为[3]。但有资料显示[4],精神科陪护人员往往认识不到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甚至加以阻挠,阻止护士约束患者的陪护占21.4%。家属的不配合导致患者受伤机会增加、护理人员工作时间丢失[5]。

为加强陪护管理,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减少医患冲突,针对精神科陪护,本研究采用规范化健康宣教,旨在探讨适用于精神科陪护的健康宣教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4-10-2015-1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陪护家属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陪护家属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入选标准:(1)所陪护患者在住院期间有约束性保护治疗的经历;(2)精神科陪护人员为患者三代以内直系亲属;(3)陪护1周以上且每天陪护时间大于12 h;(4)理解及沟通能力良好,知情同意。2组陪护的平均年龄为(49.32±18.72)岁。干预组男56例,女44例;小学及以下学历45例,初中高中教育43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2例;与患者的关系父母51例,配偶或同辈37例,子女12例。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小学及以下学历48例,初中高中教育36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6例;与患者的关系为父母55例,配偶或同辈23例,子女13例。2组陪护在年龄、性别、学历与患者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入院时给予常规宣教,其内容包括介绍精神科开放病房的各项规章制度(陪护制度、外出制度、探视制度、服药制度等)、提示可能使用保护性约束、约束的适应证、意义、目的、方法、约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解除约束的时机等内容;约束前签订《精神科住院患者监护人约束知情同意书》约束后再次告知约束的适应证、意义、目的、方法、约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解除约束的时机等内容。

干预组:(1)入院时:主管护士接诊后评估《冲动行为评估表》,指导患者家属观看《精神科入院须知及约束相关知识》幻灯片,幻灯片图文并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播放时间为30 min。内容由经过正规培训并获取证书的3位精神科专科护士制定,并通过3位精神科专家审核,包括:神科开放病房的各项规章制度(陪护制度、外出制度、探视制度、服药制度等);约束替代疗法:一对一心理咨询的介入、体力劳动、消除或减少刺激因素、药物干预、红外线门禁系统、独处等;约束相关的法律问题;患者的人身权利及陪护义务;约束的适应证、意义、目的、方法、约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必要时,医护人员联合保安人员启动干预;解除约束时机等内容;约束前签订《精神科住院患者监护人约束知情同意书》约束后再次告知约束的适应证、意义、目的、方法、约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解除约束的时机等内容。(2)宣教后:主管护士根据患者陪护《精神科入院须知及约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约束的接受情况进行重复口头宣教和细致讲解。(3)约束后:责任护士向约束患者家属发放《精神科约束健康教育卡》,重点告知陪护家属患者约束期间的安全、饮食、心理护理等注意事项、私自解除约束的后果、慎防患者自己解除约束;约束患者监护的重要性;教会家属观察患者气道是否通畅、呼吸是否顺畅、血液循环状况、肢体是否处于功能位、是否受伤及生活护理、解除约束的时机、提供家庭心理支持。(4)解除约束后:针对患者的病情和家属的顾虑进行心理疏导。重点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针对患者家属的具体情况,有效引导。

1.3评价指标

1.3.1对患者的影响:通过比较患者约束时间(h),比较2组陪护对约束知识的应用情况和陪护对替代治疗的影响。通过对发生约束躯体并发症的患者人数统计,比较2组陪护参与约束治疗的能力。患者被约束时间(h)即患者被约束完成至约束解除的时间段。

1.3.2对陪护的影响:通过比较2组陪护入院时对约束的心理接受状况,比较不同宣教模式对陪护约束的心理接受状况的影响;通过对治疗满意度(%)的调查,比较2组陪护对保护性约束治疗的满意状况。

1.3.3对医护人员的影响:通过比较约束患者所需时间(min),比较2组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约束患者所需时间(min)即经约束性保护评估适用时至患者被约束完成的时间段,包括医生就保护性约束问题与陪护沟通并下达医嘱的时间、护士利用有限资源执行医嘱行为所耗的时间。

2结果

2.12组陪护对约束的心理接受状况表1显示2组陪护入院时对约束的心理接受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形式宣教后,干预组陪护对保护性约束的接受程度 (99%)明显高于对照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陪护不同时点对约束的心理接受状况比较

2.22组陪护对治疗的影响表2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患者约束时间、发生约束躯体并发症的患者人数、护士执行约束医嘱时间、陪护对保护性约束治疗的满意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陪护对治疗的影响比较 [n(%)]

注:※P<0.05

3讨论

保护性约束虽是保障精神病人安全的护理措施,但也给家属带来一定的情绪反应,有的甚至私自解除患者的约束,影响治疗效果[6]。健康教育可加强陪护家属的安全意识,而规范化健康宣教[7]更加系统、全面的使精神科陪护了解到约束的必要性、科学性。

3.1规范化健康宣教对陪护的影响精神科陪护作为患者的亲属,更希望患者早日康复,24 h的陪护也使陪护家属更能了解患者的动向。本研究显示:对家属采用规范化健康宣教,使患者被约束时间缩短。这是因为规范化健康宣教能更好的指导家属正确区分患者的精神症状,进而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激惹患者。另外,教会家属采取适合的约束替代工具,也能保证患者的安全,即使是在外出期间,陪护也能与患者沟通并寻求帮助。一旦实施约束,在医务人员较少时,陪护能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参与约束,也能避免陪护毫无准备手忙脚乱中用力过猛或约束姿势错误造成患者躯体不适甚至受损。这也提示医务人员要充分调动陪护家属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参与到病房管理中。

3.2规范化健康宣教对患者的影响本研究中,99%的接受规范化健康宣教的陪护能接受保护性约束性治疗,其对约束的心理接受程度明显高于普通的健康宣教组。这比施忠英等[8]调查结果51.30%要高,分析可能原因是:规范化健康宣教以实例让陪护看到精神症状支配下的患者可能造成的后果,更加细致的讲解了约束的整个过程及注意事项,在增加精神科陪护精神健康知识的同时,有效改善陪护对约束性治疗的态度,让陪护家属意识到约束并非是一种惩罚手段,而是有益于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另外规范化健康宣教增进了医患沟通,使被约束患者的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从85%提高到99%。

3.3规范化健康宣教对医护人员的影响规范化健康宣教使科室现有多媒体资源有效利用,节省护士宣教时间。当在院患者出现自伤、自杀、伤人、毁物或逃走等精神症状时,约束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干预方法[9],当评估患者的行为为高风险的行为问题需要约束时,医生应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开具医嘱,医护合作执行约束医嘱。陪护的阻挠无疑延长了约束患者所需时间,增加了患者精神症状的危险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因此,陪护只有在充分认识约束治疗的情况下才能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采取对患者最适合的治疗措施。规范化健康宣教已使家属充分认识到精神病患者及其监护人的权益、约束的利弊及约束的后果,减少了医患沟通时间。

总之,规范化健康宣教可有效改善陪护对约束性治疗的接受程度及满意度,减少患者被约束时间及护士执行保护性约束所需时间,避免因约束对患者造成的躯体伤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有望将约束性保护知识进一步置入精神科健康宣教片,增进陪护主动配合并参与治疗,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4参考文献

[1]曾会群,邱宁,江桂芳.精神科陪护亲属健康知识教育对患者疾病转归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1):81.

[2]李珊珊,邓屏,石光,等.精神科陪护与非陪护病房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1):59-61.

[3]Pulsford D,Duxbury JA,Hadi M.A survey of staff attitudes and responses to people with dementia who are aggressive in residential care settings[J].Journal of Psychiatric and Mental Health Nursing,2014,18(2):97-104.

[4]张晓峰,杨琴,万晓玮.论精神科陪护引发安全隐患问题及管理对策[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 20(6):127-128.

[5]Taylor K,Mammen K,Barnett S,et al.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Histories of Multiple Seclusion and Restraint Events During a Single Psychiatric Hospitalization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Nurses Association,2012,1 8(3):159-165.

[6]张燕,王加仙.加强精神科陪护家属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4):523-524.

[7]吴云艳,黄丹星,杨鸿梅.规范化健康宣教在ICU保护性约束患者家属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临床护理,2014,6(4):340-341.

[8]施忠英,张菊英,许德君,等.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及护理需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682-684.

[9]Hottinen A,Valimaki M, Sailas E,et al.Attitudes towards different containment measures:a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Finnish adolescent psychiatry [J].J Psychiatr Ment Health Nurs,2012,19(6):521-527.

(收稿 2016-01-12)

基金项目:国家科学自然基金(N81571318)

通讯作者:△刘延锦 (1959-),女,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研究,E-mail:liu-yanjin@126.com

【中图分类号】R749.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3-00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