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彦兵 潘红波 唐献江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喀什 844000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疗效分析
胡彦兵潘红波唐献江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喀什844000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对垂体腺瘤(PA)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04—2015-02收治的30例垂体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显微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则于神经内镜下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肿瘤切除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1.2±20.5)min、(45.5±11.6)mL、(8.6±2.7)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0±27.2)min、(73.2±22.0)mL、(14.5±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肿瘤全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PA安全有效。
【关键词】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PA)为临床一种常见颅内原发性良性肿瘤,典型症状为内分泌紊乱,治疗以手术为主[1]。由于PA肿瘤位置较深,与许多重要神经及血管邻近,手术难度相对大且风险高[2]。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逐渐成为垂体腺瘤治疗的主要术式之一。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提高,神经内镜下手术在临床PA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可尽可能扩大显露及切除范围。本研究通过与显微镜手术比较,分析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3-04—2015-02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30例,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男10例,女5例;年龄31~69(54.7±2.0)岁;病程3~30(16.0±2.1)个月;肿瘤类型:大腺瘤9例,巨大腺瘤5例,微腺瘤1例;临床表现:头痛13例,视力下降5例,泌乳3例,闭经2例。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年龄30~70(55.0±2.1)岁;病程2.5~31(16.2±1.9)个月;肿瘤类型:大腺瘤10例,巨大腺瘤4例,微腺瘤1例;临床表现:头痛13例,视力下降6例,泌乳3例,闭经1例。2组年龄、病程、肿瘤类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2)鼻腔、鼻窦正常、未感染,蝶窦气化良好;(3)患者意识正常,首次垂体腺瘤手术治疗;(4)患者知情并签署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同意书。排除标准:(1)鼻腔、鼻窦感染者;(2)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者;(3)开颅手术或中转开颅手术者;(4)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1.3手术方法
1.3.1对照组: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选择仰卧位,后仰头部约15°,单侧鼻孔选择依据肿瘤特点,顺着鼻腔经由剥离子对蝶窦前壁探查,顺着方向将牵开器置入至蝶窦开口周围,撑开牵开器使部分犁骨、中鼻甲折断,把鼻中隔软骨推至对侧扩大术野,显微镜下顺着鼻腔找到蝶窦开口,利用咬骨钳将蝶窦前壁咬开并将窦内黏膜清除干净,暴露鞍底并打开,切开硬膜进入蝶鞍,然后经由吸引器、刮圈、取瘤钳对肿瘤组织分块切除,肿瘤完全切除以鞍隔塌陷、肿瘤不再出血为依据。术后凡士林纱条填塞双鼻腔。
1.3.2观察组: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卧位相同,单侧鼻孔在0°镜引导下顺着鼻中隔及中鼻甲进入,双极电凝止血,术中保持术野清晰(冲洗装置使用),于蝶窦隐窝内寻找蝶窦开口,为解剖标志,对蝶窦前壁行显微磨钻开骨窗,将窦内黏膜清理干净,鞍底充分显露后将其磨除,对硬膜呈十字形切开,鞍底位置正确判断后顺中线将肿瘤组织分块切除,内镜随着肿瘤切除慢慢往瘤腔内探查,直视下切除残余肿瘤组织;接着更换成45°镜全方面探查,确定瘤腔是否残留肿瘤组织及出血,术后不填塞鼻腔。
1.4观察指标观察和记录2组手术相关指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肿瘤切除(全切、次全切或部分切除)及并发症(鼻中隔缺损、电解质紊乱、尿崩、脑脊液漏等)情况。
2结果
2.12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2.2肿瘤全切情况观察组肿瘤全切14例(93.3%),次全切或部分切除1例(6.7%);对照组肿瘤全切13例(86.7%),次全切或部分切除2例(13.3%)。2组肿瘤全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
2.3并发症情况观察组鼻中隔缺损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垂体腺瘤以外科手术为主,最大限度将肿瘤切除,促进垂体及其他神经功能恢复[3]。临床表明不同手术方法及入路方式对同一颅底病变效果各异,对于垂体腺瘤手术患者来说,理想入路方式应使切口至病变路径最短,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存在或潜在的机体通道[4]。近年来经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成为PA患者手术治疗首选入路方式,有效利用自然鼻腔通道,经由鼻孔直接至蝶窦前壁,相比传统经额开颅手术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等特点,手术切除成功率高达96%[5]。
传统微创手术为经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手术,与常规手术习惯相符,采取双手操作,同时直接利用鼻腔作为手术通道,操作空间相对宽松,鼻腔内无观察设备,便于直接止血。但近年来显微镜手术缺点越来越明显,主要包括:(1)鼻腔撑开时易引发鼻中隔等折断,增加鼻中隔缺损等并发症发生几率。(2)术野暴露有限,部分重要解剖标志可能在视野外,鞍区盲点多,难以处理鞍上及后外侧肿瘤组织,易残留肿瘤组织,且可能出现脑脊液漏症状;同时术中未使用磨钻,蝶窦前壁咬开时易出血。(3)外置型照明光源,鞍区深部光线不好,难以分辨出肿瘤和正常组织之间的界限,增加肿瘤残留或脑脊液漏发生几率[6]。(4)术后鼻腔被纱条填塞,增加患者呼吸不适感。而神经内镜手术以内镜照明及观察引导,适用于手术空间狭小等孔腔操作,相比显微镜手术,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具有以下优势:(1)充分利用自然鼻腔间隙,对鼻腔黏膜、鼻中隔结构等不破坏,减少鼻中隔穿孔等相关并发症发生,且术后鼻腔无需填塞。(2)神经内镜可成视角观察术野,不仅观察面广,无死角,对切除后瘤腔各角落直接观察,且可直视下将隐肿瘤组织切除,提高肿瘤全切率。但该手术对术者水平要求高,不仅要对解剖结构熟练掌握,而且需经特殊训练,同时术中需及时止血,避免血液污染镜头,增加手术难度。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与王松等[7]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观察组肿瘤全切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显微镜手术与神经内镜手术在肿瘤切除上效果类似。另外,观察组并发症中鼻中隔缺损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可能与神经内镜可多角度、全景观察、无需推断鼻间隔有关,与韩磊等[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肿瘤全切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4参考文献
[1]赵锐.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与鞍底修复的应用及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4):16-18.
[2]郭英,李文胜,蔡梅钦,等.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72例临床分析[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35(5):364-366;443.
[3]白吉伟,乌优图,桂松柏,等.神经内镜技术在联合入路治疗垂体腺瘤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7):655-658.
[4]胡火军,黄益玲,王雄伟,等.神经内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45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20):2 026-2 028.
[5]郑文键,李维平,纪涛,等.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6):609-613.
[6]王嵩,李牧,王晨,等.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老年患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 601-1 603.
[7]王松,苏菲,高海晓,等.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大腺瘤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19):58-60.
[8]韩磊,赵明,徐欣,等.神经内镜与传统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手术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7):1 975-1 976.
(收稿 2015-06-13)
【中图分类号】R73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5-0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