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松珍
摘 要: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实施背景下,随着“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提出,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有了更高要求。但部分教育工作者因对此教育模式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很好地实施此种教学模式。本文根据“双动两案”所讲,结合教学实例细致分析此教学模式下如何安排教学,以期帮助更多教育工作者开展工作。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双动两案 教学设计
新课标的实施,使学校教学目标转移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上。高中历史课程作为帮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发展的基础学科,涉及知识面广泛,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或难以理解。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开展教学工作,“双动两案”的推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难题。
一、“双动两案”教授模式研究
(一)何为“双动”
“双动”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新课的过程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按照以下步骤循序渐进:第一,课前预习。依照教材自主学习,初步掌握教材内容。第二,问题反馈。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掌握新课基本知识后,在课程初始阶段对不明白的知识点向老师反馈。第三,疑难的“内部消化”。学生通过预习,发现对课文的难以理解之处,可尝试采用思考、阅读、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在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教师可从旁提点。第四,课程练习。当老师完成新课教学后,学生通过完成课程练习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明确接下来的学习方向。第五,学习小结。课程后期,学生对本堂课程知识点进行归纳,明确课程章节重点。
教师的教学活动指教授过程中传授与解惑学生知识的过程。教学活动是根据学生学习活动设定的,步骤如下:第一,依学导学。依据学生课前预习后课堂反映的学习程度,针对性提出问题,为切入新课做准备。第二,引导教学。如学生自行预习后对课文产生疑问,教师可择其较为普遍、典型的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第三,学习方法点拨。从学生自学成果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并对其不足的地方进行有效引导指点,培养学生高质量的自习能力。第四,课堂练习训练。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教师纠正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辅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第五,总结。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新课教授,反思并完善教学不足之处。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必须配合才能更优质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何为“两案”
“两案”即教案教学和学案导学。教案教学是一种传统教学模式,指教师在课前预备教案,通过教案指导教学。教案主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而学案导学则是以学科教材为蓝本,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主要从“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三方面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途径有限,受阅历与眼光的限制,对知识点的了解比较狭隘。如没有师生间互动,没有课前准备,则不仅教师教学工作无法很好地开展,学生也无法有效吸收知识点。所以根据实际教学状态,有学者提出学与教的“双动两案”教学理念。
“双动两案”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该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构建与实施,掌握有效教学方法,为以后教学积累资源。
二、“双动两案”模式下课程设计案例
了解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为检验此模式是否有效,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课为例进行此模式教学。
(一)以题带文
上课前需要做相应的准备工作。课前准备并非单指学生或老师,而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课程教授前期准备工作。学生要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预习此课文,如“采用列表方法,从生产工具、耕作方法和农作物等方面,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基本情况”等。这些问题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更主动学习探索古代历史发展,让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方,指导学生学习方向,训练学生学习方法。
(二)以点破面讲课
教师在课堂讲学前,首先要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根据学生对之前问题的解答,找出大部分学生存在的疑难点进行精讲点拨。例如,提问“以列表方法说明农业发展情况”时,大部分学生对农业没有过多了解,并不明白农耕工具等设计原理,教师可从设计原理、发展历史等方面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农业。甚至可以在课前动手制作一套简单的工具模型进行现场演示。
(三)归纳延续
课堂教授完成后,学生通过习题练习归纳回顾本节课程学习内容,教师根据练习情况评定教学质量,不足之处在以后教学中加以完善。课尾处,教师布置学生课后动手制作相关生产工具,既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动手能力,加深对本课知识的记忆,又是为新课做准备。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优势,让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互通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优质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宝芳,白瑞敏,张素芬.地理新课程与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4:92-96.
[2]林茂德.提高历史课前预习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1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