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

2016-08-01 11:40原瑞宏祝天宇沈滨
新课程·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原瑞宏 祝天宇 沈滨

摘 要:针对目前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缺乏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问题,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课程体系开发流程,指导各专业进行课程体系开发,确保课程体系设计与开发的系统性、动态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并且能够切合部队岗位需求。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虽然经历了多年的改革,但至今尚未完全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究其根源,缺乏科学有效的开发方式方法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急需一套标准来指导各专业进行课程体系开发,确保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设计适合部队岗位发展,使人才培养目标满足部队岗位需求。

本研究提出一套比较系统的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开发流程,指导各专业进行课程体系开发,确保学校课程体系设计与开发的系统性、动态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并且能够切合部队岗位需求。

一、开发流程(标准化作业流程SOP)

一个完整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过程应注意开发主体、开发过程与开发成果,每一方面都有纵深的过程,三个方面又有相互关联性。

二、开发方法

1.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内容包括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目的是从宏观上把握部队的人才需求与院校的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改革思路、培养目标、职业岗位、专业方向和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成果形式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分析岗位职业能力

对工作岗位及岗位群进行职业活动和工作任务分析,得到工作所需的知识点、技能点、素质点,确定专业职业能力。基本步骤如下:

(1)确定工作领域

将本专业毕业生所涉及的职业活动按工作的性质和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工作领域。一般每个专业对应的工作领域以8~10个为宜。

(2)确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

按工作的性质与要求,将每一个工作领域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单项任务,也可以将每一个工作领域作为综合项目(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分析要求:应当是岗位上实际存在的工作任务;应当涵盖岗位的所有要求,一般每个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以5~7个为宜;任务分解要体现出清晰的逻辑线索,要避免任务之间的交叉,还要注意同级的工作任务应当大小比较均衡;工作任务表述采取“名词+动词”的短语形式。

(3)确定职业能力

分析完成每项工作任务应具有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析应注意:涵盖主要职业能力要求,每项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4~6个为宜;职业能力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建议采用“能或会+操作要求+操作对象”的格式。职业能力描述不能笼统地进行,只有结合具体任务所描述的职业能力才对课程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可列出与工作任务相关的,独立于具体任务的理论知识作为能力。

(4)形成职业能力标准

把确定好的工作领域、项目与职业能力填入“职业能力标准”表格,形成正式的职业能力标准。

依据相应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职业能力的学习水平。

3.建立人才培养目标模型

人才培养目标模型是指学员经过院校培训后应达到的教育目标和规格标准,是院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依据,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尺度。构建人才培养目标模型,是现代化教学工程的重要任务,是院校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根本体现。应结合教学任务和院校的特点,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标准要求,确保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军队建设和军事行动的需要。要坚持整体设计、系统筹划、遵循规律、适应需求、立足岗位、着眼发展、区分类型、突出特色的原则,认真研究军队建设的人才需求,认真研究院校教育教学的特点规律,使人才培养目标模型体现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新要求,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体现院校现代化教学的新特点。

4.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并描述专业课程,制订专业课程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教学条件建设的前提;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专业课程是指为了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职业能力所设置的课程,是教育行政部门对专业课程设置最基本的要求。操作方法如下:

(1)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总部要求,结合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特点来制订,包括专业名称、入学要求、学习年限、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规格、主要衔接专业、课程结构、核心课程描述、教学时间安排、专业建设基本条件等基本要素。

(2)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在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搭建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框架,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系统设计支撑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课程,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依据工作领域进行。可根据教学课时或工作过程的相关性适度对工作领域进行课程的整合,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一般为5~8门。选修课程原则上不超过专业课程的10%。

(3)制订专业课程标准

确定课程目标与定位。专业课程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其表述要求采取成就目标的形式。它是一个准确描述在某门课程中个体能做什么的简短陈述,以展示学习活动结束后个体对任务的掌握情况。成就目标包括三个要素:行动、条件、标准,即在什么条件下,个体能做什么事情,达到什么标准。

专业课程内容分析指具体分析每条职业能力形成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分析时,应先分析技能,然后根据技能形成要求逐条分析知识。即先确定要求学生会做什么,然后根据会做什么确定要求学生学什么。技能确定除了尽可能地防止遗漏外,要特别注意表达结果。知识内容不能用“相关知识”“基础知识”等概念来表达。应当仔细地列出每条知识内容,并根据技能形成要求、教育层次和课时容量认真甄选每条知识。

专业课程内容分析不仅要描述知识、技能、素质的内容,而且要描述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素质培养要求。知识学习要求包括两个层次:对知识的记忆,可用“描述+知识”“识记+知识”等格式表述。在这两条表述中,“描述”“识记”便是用于界定知识学习要求的词;对知识的理解,可用“理解+知识”这一格式表述。在这条表述中,“理解”是用于界定知识学习要求的词。建议主要采取上面所列动词界定知识学习要求。当然,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内容特点,动词可有所变化,但要注意,为了避免影响表述的规范性所采用的动词不宜过多。

对知识要求的应用层次体现在技能中。技能的描述格式一般为“能(会)+动作+规范+操作对象+表现程度”。对于不能定量描述的学习水平,可定性描述。

5.确定专业建设基本条件

专业设置条件:指设置该专业时对师资与实训、实验设备、教学资源的最低要求。操作方法如下:

(1)专业设置条件主要依据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确定。

(2)师资条件既要包括对教师数量的要求,也要包括对教师能力的要求,尤其要突出对教师部队工作经历的要求。

(3)实训、实验条件以在正常班级规模(每班35人),能满足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对实训、实验设备的最低需要为准。

(4)实训、实验条件既要包含部队实际在用的装备,使学生有机会获得真实的职业能力训练,也要包含教学型设备,满足认知、问题解决等环节的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88-90.

[2]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课程体系的理论研究[J].职教论坛,2004(3):4-8.

[3]孙根年.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及系统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6).

[4]洪庆根,马天翼,王宝乳.任职教育培养目标由专业适应型向岗位适应型的转型研究[J].继续教育,2011(9):56-57.

[5]卞康麟,支叶青,华越,等.“能力驱动、轮式双向”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22):31-39.

[6]孙荣霞.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模型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2-65.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职业技术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军用建筑机械维修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辽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