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
(吉安市中心血站,江西 吉安343000)
·输血与检验·
吉安市中心血站血液报废情况分析
王可
(吉安市中心血站,江西吉安343000)
摘要:目的分析本站近5年无偿献血报废情况,寻找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以避免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对本站2010年至2014年血液报废情况按原因、品种、检测报废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本站2010年至2014年无偿献血采集量分别为45513U、48345U、44729U、44713U、45565U。2010年至2014年血液报废率分别为:29.58%、32.69%、19. 11%、18.71%和19.75%。其中,因检测不合格的报废率分别为:9.27%、12.29%、5.90%、5.76%和5.15%;非正常报废率分别为:20.30%、20.40%、13.21%、12.95%和14.60%。结论找出可能影响有效血液管理的原因,加强采供血全程质量控制,严格筛选献血者,特别是人为因素可能影响的环节,积极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有效控制血液报废。
关键词:资源浪费;血液报废;血液管理
本站血液报废产品是由经血传播疾病病原体标志物阳性、乳糜、黄疸等非人为因素引起的血液报废;每袋血液在其制备的每个环节经过严格目视检查不达标的血液报废;对于血袋有渗漏、损坏和缺陷迹象,疑似细菌污染或其它异常的血液报废;破袋、滤器漏等物料问题引起的血液报废;不符合标准操作规程的少量、凝块、热合漏等原因引起的血液报废以及血制品保存过期、既往献血淘汰等原因引起的血液报废组成。现将近5年来血液报废情况报告如下。
1.1对象所有数据均来自2010年至2014年血液检测因素与非检测因素引起的血液报废数,共计228865U。
1.2方法根据本站唐山现代管理软件对血液报废情况分别从品种、数量、原因等方面进行统计。报废量均以U计,全血200ml为1U,血浆100ml 为1U,机采血小板1治疗量为1U。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表4。
表1 2010年至2014年总报废血液统计[U(%)]
表2 2010年至2014年按血液品种报废统计[U(%)]
表3 2010年至2014年按原因报废统计[U(%)]
数据表明,2010年、2011年本站血液总报废率颇高,随后几年有所缓解。报废品种主要是以血浆报废为主,占非正常报废率的主导因素是脂肪血报废,在采血前对献血者的咨询不够,是造成脂肪血的重要原因[1]。对年龄偏大特别是腹部肥胖的男性献血者要加以重视,严格掌握标准,对于难以判断脂肪程度的献血者进行采血前血样筛查,以最大限度降低脂肪血的采集[2]。由表2可见,2014年血小板报废率较2013年增长73%,报废原因都有冲红导致采集不足量、不良事件、絮状物和检测因素,其中检测因素较常见,因此我们应从多次固定无偿献血者中大力招募机采献血者,严格规范机采前初筛检测,以降低检测报废率。统计数据表明,不足量报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血液采集量不足导致血浆不足量报废率上升,应引起重视。据纪照红报道[3],因献血者精神过度紧张,空腹,疲劳,睡眠不足,静脉穿刺疼痛等原因引发献血反应而中断采血占了总缺血量的79.4%,因此我们要加强献血前注意事项的宣传工作。我们发现,采集的全血检测不合格率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ALT>HBsAg>TP>抗-HCV>抗-HIV,其中ALT报废的比率最高,与濮阳[4]、克拉玛依[5]等报道一致,ALT是肝功能异常的非特异性指标,引起ALT增高的原因有病理因素,也有生理因素、体重、饮食、药物等[6,7],若是由于非病理性因素引起的ALT、体重、血压、血色素等指数未达标的献血者,应建立暂缓献血管理程序,从而保护献血者利益,避免献血者的流失,保障了血液资源。
表4 2010年至2014年检测报废统计情况[U(%)]
为加强血液质量管理,本站在2014年开展QEO环境、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并成立目标、指标考核小组,严格按照制订的《工作目标及考核办法》,采取不定期、滚动式的检查方式对整个采供血管理体系进行分解考核。为确保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报废,本站采取以下几点措施:⑴加强采集血液过程控制,对血液采集前的献血者体检征询严格按照“一对一”进行,询问饮食是否油腻或空腹等情况。⑵加强对采血护士岗位包括穿刺技术基本培训的个人综合质素的培训;⑶2012年在血液采集前新增ALT干式生化法筛查,ALT升高引起的血液报废率比2011年显著下降6.67个百分点;⑷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应使用灵敏度及特异性更高的试剂,增加核酸检测技术,进一步缩短检测的“窗口期”,降低血液传染病的风险,是提高血液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王依波,高艳.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统计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0,23(6):84.
[2]王希武,邓日富.萍乡地区血液非正常报废原因抽查与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1):85-86.
[3]纪照红.采集血液缺量原因分析与对策[J].兵团医学,2008,18 (4):39.
[4]胡秀兰. 2008-2012年濮阳市中心血站血液报废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8):867-868.
[5]李红.克拉玛依中心血站2010-2013年血液报废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输志,2015,28(1):67-68.
[6]薛丽,谢波,刘常瑛,等.咸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9):722-723.
[7]何子毅,邹文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血液安全监测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和临床,2008,5(5):292-294.
中图分类号:R457.1+2,R1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29(2016)03-0395-03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6.03.046
(收稿日期2016-01-11;修回日期2016-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