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明东 马瑜 卢刚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干扰和影响
保明东 马瑜 卢刚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母语是学生开展外语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二语习得除了基本的语言,还包括语言环境、语法习惯、 语法思维,等等,当学习者不能完全掌握第二语言时,必然会利用自身的母语来实现二者之间的转换,并且想要借助母语来完成第二语言的学习。如今,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已经成为应用语言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引起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重视。
母语;二语习得;正迁移;负迁移
(一)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最早被美国心理学家沃森提出,他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对语言习得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语言行为带有先天性的性质,是由一系列的活动对语言思维和逻辑形成的刺激而形成的,所以刺激与反应是二语习得中紧密联系的两个重要环节,而随着刺激的激烈,反应的速度加快,采取的行为也随着增强,这便形成了二语习得的行为主义理论基础。 当这种刺激与反应持续进行,并且逐渐形成规律,就最终形成了一种语言习惯,这种习惯带有自发性,如果在外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这种习惯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在这种理论研究基础上,我们认为母语的习得过程与二语习得过程有着很大差异,母语习得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在二语习得之前已经养成了母语的语言习惯, 这对于二语习得必然会产生影响。
(二)迁移理论。
迁移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术语,指的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对于新知识、 新技能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这种迁移产生的影响有积极的,称之为正迁移,指的是对新知识和新技能有利的影响;也有消极的,称之为负迁移,指的是由于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新知识和技能学习带来的副作用。这种迁移作用的影响在母语与二语习得的研究中十分常见,母语语言习惯迁移到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也会形成正迁移和负迁移的作用,所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要能够扬长避短,发挥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迁移,克服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负迁移。
二语习得过程中受到母语习惯的干扰,会在语音、 词汇等方面出现不同的错误,这些错误的存在就是母语对二语习得的负迁移作用的表现。
(一)音方面的负迁移。
学习外国语音的出发点是本族语的语音。外语学习者总爱根据母语的语音系统和音位系统去判断外语的发音,并用母语的发音去替代外语的发音。例如,中国学生普遍发音困难的因素为[θ]和[ð],因为在汉语中没有齿间音,他们就分别用[s]和[z]来进行替代.因此, thank[θæ k]]就变成了[sæ k];these[ði:z]就变成了[zi:z]。
同时,因为汉语中无长短元音使得一些学生无法区分出英文中的长元音和短元音,因此易将tit[tit]错发为teat[ti:t],full[ful]发成fool[fu:l]而caught[k :t]变成cot[c t]。
(二)词汇方面的负迁移。
词汇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因此,词汇负迁移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一个重大障碍。初学者常认为汉语词汇和英语词汇是一一对应的,忽略了一个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有多个词语来对换。以汉语中的“打”为例.在英语中“打架”是“fight”;“打败”是“beat”;“打动”是“touch”,有些学生一遇到“打”,就联想到“fight”竟把“打破窗户”直接译成“fight the window”。
此外,汉语属于非形态语言,即没有词形的变化,过去式的表达主要借助副词“了”,如“我吃饭了”,而英语的动词有时态、语态、人称等多种形式,形容词有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人称有单数和复数之分。因此中国学生在使用过去时往往错误百出,比如:I go to park yesterday;He is tall than me;There are three student here等等。
(三)语法方面的负迁移。
语法是语言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Zobl认为二语学习者经常利用母语句法组织原则和目标语词汇构建二语语法,然而,由于英汉差异,这种做法并不经常行得通,语法规律负迁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语序。
英汉语言主要都为SVO句式,但语序却有所不同。英语的状语比较灵活,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尾,而汉语中状语则多位于句首,例如:我非常喜欢英语:I very like English.(正:I like English very much.);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一般在修饰词之前,而英语则比较灵活,有时可以放在修饰词之后,如,这儿的警察:the here policeman(正:the policeman here)。
2.被动语态。
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英语用动词的形式表示主语与动词动作之间的关系,而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动词本身没有语态变化。汉语被动句的特征是句中有个“被”或“由”字,但由于汉语中常用主动形式来表被动意义,使英语学习者的“被动意识”不强或使用不完整的被动形式造句,从而产生负迁移,如:①手表无法调节: The watch cannot adjust(正:cannot be adjusted);② 商店8点开门:The shop will open(正:will be opened) at eight o’clock.
3.关联词。
在汉语中,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例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然而,英语中却只需取其中之一即可表达上述含义,由于母语关联词的负迁移,使英语学习者在造句中时常出现:①因为他很英俊,所以女孩们都喜欢他:Because he is handsome,so girls all like him.(正:Because he is handsome,girls all like him.) ② 虽然他很富有,但他很吝啬。Although he is rich,but he is very mean.(Although he is rich,he is very mean.)
通过对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可以发现,母语对二语习得产生的影响,除了上述的负迁移,也有很大一部分正迁移作用。母语的语言习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二语习得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在母语习得的过程中养成的语言思维和逻辑习惯,也可以为二语习得提供一定的帮助。 虽然不同民族和国家的语言存在差异,但是语言之间也具有一些相似的特征,所以当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母语习得的思维和习惯,便可以促进二语习得的学习成果。
(一)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正迁移。
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认知程度需要依赖学生对母语思维的领悟程度:一方面母语思维可以运用到二语习得的阅读习惯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词汇和概念;另一方面母语的思维习惯对于二语习得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帮助,能够合理运用母语思维习惯的学生,在英语作文水平方面也相对较强。
(二)母语语音对二语习得的正迁移影响。
如果母语与目的语在语音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可以更有效的处理目标语的语音系统。比如在汉语语言体系中某些发音,与英语的发音较为相似,因为汉语中分为声母和韵母,而英语中分为辅音和元音,汉语中的声母与英语中的辅音是相对应的,汉语中的韵母与英语中的元音相对应,这时可以发现在汉语中的拼音与英语发音较为相似,如汉语中的“你好” /nihao/中的开头声母 /n,h/就相当于英语中相对应的辅音/n,h/,所以合理的运用母语的语音系统可以降低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发音障碍。
(三)母语词汇对二语习得的正迁移影响。
在汉语中有很多词汇与英语的词汇在词义上有一定的对应性,所以可以借助汉语的词汇词义的解释,来增强对目的语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比如在汉语和英语的词汇中都有按照名词、 动词、 形容词、副词等分类方式,而不同词汇的应用技巧也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借助中文词汇来实现英语词汇的记忆。
(四)母语语法对二语习得的正迁移影响。
在汉语和英语中有很多语法的表达方式有相似之处, 如汉语中的陈述句结构与英文中的陈述句结构在主语、 谓语、 宾语的结构上基本一致。 如中文 “我喜欢冬天” ,语法结构是主语 + 动词 + 宾语的形式,英文 “I like winter” 的结构语法也是主语+ 动词 + 宾语的结果形式。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对母语语法结构有深入的掌握,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也可以灵活运用,可以利用母语的语法习惯快速掌握面目标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本文的论述,总结出母语对二语习得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而母语对外语的影响已经成为外语学习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根据文中二语习得理论的阐述,中国学生在母语环境下完成语言的习得,自然而然形成母语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以及母语的语言运用能力。 这种语言习得方法对于外语的学习也同样适用,所以只要具备相应的语言环境,学生便可以运用其母语习得的思维和能力得到良好的外语学习结果。总之,在外语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适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对外语语言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1] 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7-54.
[2] 戴伟栋,王栋.语言迁移研究: 问题与思考[J].外国语, 2002( 6):1-8.
[3] Terence O.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4]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5: 16-20.
H319
A
1671-864X(2016)07-0181-02
保明东(1992-),男,云南曲靖人,云南民族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国华裔文学。
马瑜(1966-),女,哈尼族,云南宣威人,云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美文学和女性问题研究。
卢刚(1990-),男,安徽宣城人,云南民族大学英语口译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口译与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