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林美娜 徐喜志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养现状剖析及提升模式构建
山东林美娜1徐喜志2
【摘要】分析本校近三年科研现状,从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剖析,并针对原因,结合内因主观与外因刺激提出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的双模式构建框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科研素养提升模式高职院校
科研素养是指一个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精通与知新程度,科研素养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整个高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素养现状差强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基于以上分析,高职院校要想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加强内涵发展,这就必须加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科研素质培养。
1.自身科研素养培养意识不强
教师潜意识认为职业院校不具备科研平台,难以申请到省级、国家级课题,认为上好课,让学生获得一种或多种技能即可;另一方面,教师搞科研是迫于职称评定,不免导致论文质量低,甚至产生学术垃圾,缺乏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甚至个别教师花钱买论文、专利等。
2.自身科研能力不高
教师多以本科、硕士研究生为主,有一定的专业理论,但知识结构单一、综合性不强,信息归纳及整合能力低,难以获得有分量的课题或科研经费支持。论文撰写以教研为主,层次不高。
3.缺少学术带头人,科研氛围不浓厚
高职院校创建旨在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授课多以传授技术为主,缺乏科研氛围,高职称教师多为本科院校退休人员,他们有科研经验,但缺乏科研精力,没有职称评定需求,无法成为青年教师的带头人。
4.教学任务重,科研精力不足
教学任务繁重是影响教师科研素养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我校教师平均课时量达20学时/周以上,教师授课需花费一定时间研究教材、教法等,平时忙于教案书写、批改作业等,教学压力大。
5.信息获取渠道单一、滞后
一方面,馆藏科研方面著作较少且老旧,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科研投入不够,教育信息共享化低,无法从权威学术网站下载最新期刊或者硕博论文,导致科研素养得不到提高。
6. 科研制度不完善,评价机制不健全
教学水平评价机制侧重于学生的掌握度来衡量,使得教师没有精力顾及科研活动。科技部门对教师所做宣传和引导力度不够。科研申请方面,制度不完善,趋于论资排辈等原因都影响了教师科学能力的提高。
综述分析,结合内因主观与外因刺激作用提出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的双模式构建框架,如图所示:
1.内部模式—提升内涵
首先培养科研意识,强化科研动力。改变传统科研职称论观念,牢固科研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科研意识,强调科研的目的和功能,提升创新能力。
其次加强学习。不但学习本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同时加强跨学科、综合性知识学习,通过研读、博学、细致、创新,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使自身站在所属学科知识的制高点。
再次,培养科研骨干,打造科研团队,营造学术氛围。建设科研团队,融合多学科知识,科研骨干带领青年教师进行院级、省国家课题设计,在实践中带领团队进行选题,构建项目研究框架,提升科研素养。
最后,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加大科研投入,提高馆藏图书质量,搭建科研平台。聘请校内外资深专家做专题学术讲座、开拓青年教师科研方向;多参加其他院校、科研单位举办的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参与企业交流、研讨活动。
2.外部模式—评价刺激
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科研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通过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科研主动性和科研动力。
一方面,建立科研长效机制,形成科研常态化,统一课题等级、论文级别规范,建立教师年度科研绩效档案,建立全院专业学术排行榜,提升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改革考核政策,探讨科研与教学相互补充模式,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教师的发展是一个学校品牌建设、规模提升、内涵发展的重要前提,教师能力要在科研中得到体现和提高。通过内因推进、外因激励,进一步培养与提升教师的科研素养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马赛. 论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自我提升[J]. 大学教育2016(3)
[2]方志刚.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50)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志码:A
作者单位:(1. 烟台南山学院,计算机应实训中心,烟台2.山东烟台三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