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物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

2016-07-30 05:18潘丽娜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法制生物教学学习

潘丽娜

摘要:通过中学生物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既是促进中学生物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中学生物教学的目的之一,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生物学科发展的前景广阔,生物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活、学习、环境、法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87-01

1.实际生活常识对中学生物教学的辅助作用

中学生物学知识涉及到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生物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把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所遇到的生活现象相联系。我们知道,生活常识、生活经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生活常识、生活经验生发联想。

1.1 用生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生物教学中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有利于生物知识的记忆和巩固,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讲蝗虫一节,就先举出发生在西北、华北等地区的蝗灾新闻,分析蝗灾的成因,很容易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蝗虫形态、生理知识的兴趣。在讲遗传与变异时,适当举出一些生物技术新成就:基因组计划,长寿基因等,开拓他们知识面的同时也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

1.2 用生活常识说明理论知识。生物学中有的理论比较难以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较难的理论,常需要通过举例来说明,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就可以充当实例。用生活常识说明理论,可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有用,因而能更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

如讲"鱼"这一节课,如何让学生真正认清生活中常见、常吃却不甚了解的鱼呢?通过捉鱼,学生体验到一只手把鱼抓出鱼缸很难,自然得出鱼的体表有黏液这一特征;通过观察,学生了解鱼在水中运动时,鳃的摆动,当它前进时,一对胸鳍像划桨一样向后划水,尾部像摇橹一样摆动。当它后退时,一对胸鳍向前划水,尾部摆动。

1.3 用生活常识印证生物学知识。生活中学生所熟知的一些谚语、俗语、诗词、故事等,往往都含有一些中学生物学知识。在讲到这些生物学知识时,联系有关的生活常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记忆。

如生活中常会听到"树怕伤皮,不怕空心"这样的俗语,从生物学知识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因为植物输导有机物的筛管在树皮中,树干空了的部分只是髓和一部分木质部,靠近树皮的具有运输水份、无机盐功能的新生木质部仍然活着,如果树皮坏了,筛管断了,根部会因缺少有机物而"饿死"。

2.中学生物教学对实际生活行为的指导作用

在解决社会上一些重要的生活问题时,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并合理地应用生物学知识,通过生物知识来指导生活行为。

2.1 帮助学生解答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学生的衣食住行,治病服药均离不开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答案就在生物学知识中。在生物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提高生活能力。

如有人认为"歪瓜劣枣"更好吃。在学习"激素调节"这一内容后,请学生探究产生"歪瓜劣枣"的原因,由此得到正确结论:种子发育不良导致了果实发育的不良, "歪瓜劣枣"属于果实发育不良,与口味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2 帮助学生提高环保素质。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环境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环境教育的基础--学校环境教育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通过生物学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到大量的环境基础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环境情感和环境技能等有着重要作用。

如在"爬行动物"、"鸟类"的教学中,联系有人捕杀麻雀、蛇、青蛙在市场出售,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行为的危害,并坚决做到不吃麻雀和蛇等野生动物。并且组织学生学习宣传"生物防治"技术,放弃对农作物病虫害用农药防治的传统办法,增强对有益生物的保护,加大"以鸟治虫,以蛙治虫,以虫治虫和以菌治虫"的力度。

2.3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学生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科学课程的教学来说,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和领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应该达到这样一个最高目标: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作为中学生物学教师,必须充分理解生命科学的思想基础,善于在生物教材中发掘多样化的素材,教育学生热爱生命,注重卫生保健;在饮食方面讲究完全营养和均衡营养;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科学地生活。

如讲到细菌和蛔虫时,教育学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喝不洁净的生水,生吃瓜果要洗烫。讲到消化时,教育学生不要暴饮暴食,要细嚼慢咽。讲营养时,教育学生不偏食,要保证各种营养物的数量均衡等等。对学生进行这些生活习惯教育时,由于紧密结合了所学知识,所以学生更容易信服和接受,学生就会更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4 帮助学生提高法制意识。"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结合生物学教学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如在学习《青春期》内容时,可让学生明白尊重别人也就是在尊重自己,社会上的任何一种工作和职业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理解,尊重别人的一切隐私,任何偷看或泄露别人秘密的行为不仅可耻,而且违法。

因此,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领会到法制教育的实质,从而达到进行法制教育的预期目的。

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利用生活经验、生活体验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因为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阵地,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生物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断挖掘生活中的知识与课本知识的密切联系,让生物教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猜你喜欢
法制生物教学学习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法制严质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