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7-30 04:38李贤儒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能力培养思考

李贤儒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成为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本文就小学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与思考。

关键词:创新意识;能力培养;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45-0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问题是数学的核心,通过"问题解决"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新问题和想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思路。因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重要课程,现就此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1.营造创新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新人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信任学生,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才能思想开放,才能大胆猜想,才能有与众不同的创新性思维,才能从不同角度突破性地打破常规思考问题。创新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而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所应具备的创新思维,并不是科学史上惊天动地的创造和发明,二是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点滴表现所积累起来的思维方式。针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去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就可以视作创新;针对同一个问题,能够从以往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找到另一种解题方法,也可以视为创新。作为教师,应多给学生思维空间,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课堂还给学生。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将课堂范围进行扩展,在课堂中引入各种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行为,引发学生的思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生读中有思,行中有想。

2.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创新保证

"问题解决"是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不断进行探索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从生活的数学学习中提炼出好的问题,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营造一种符合需要的情境。教师要善于启发,善于把学习内容转化为认知中的矛盾、内在的需要,还要不断设疑,激励培养求知欲望,通常通过以旧引新、沟通引趣、设疑生趣,利用多媒体制造悬念等。

例如,在《圆柱的体积》教学中,利用以旧引新,通过让学生回忆怎样求园的面积?它是如何推导对的?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圆柱,让学生提出圆柱体体积的推导猜想,再提出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立体图形,在仿造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的计算公式呢?这样就激发学生积极设想,是学生对圆柱体公式的推导产生浓厚的兴趣。

3.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尝试创新,创设思维空间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自己的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形成提问技能,并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中分别提出要求,是学生产生不同水平、不同种类的问题意识,并加以引导训练,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敢于怀疑,善于发现,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时,用短除法求解为2×3×3×5=90,有位学生提问:能否用18×5=90或30×3=90?这一问题提出,引起了同学们的纷纷议论,我及时表扬这位同学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做法,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短除法分析、验证,结果是正确的。通过引导学生质疑、讨论、验证,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他们逐渐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促进了创新意识的培养。

4.注重追溯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一直停留在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教学模式上,过于强调对传授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的灌输与记忆上,而忽视了对这些知识中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方法的发掘和传递。因而,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通过追溯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概念、法则、公式等的推导过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增强。作为教师,应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蕴涵的科学家的思维活动,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熟悉的情感。

5.注重操作实践和科学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脑并用,在操作中发现规律、概况特征、掌握方法,通过随意的拼、剪、贴、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创新。这样的实践活动,由于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使思维得到锻炼。

6.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

6.1 教学中,引导学生逆向思考问题,即从相反的角度、立场去思考问题。它是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拓展解题思路,活化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是培养学生未来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引导学习进行逆向思维训练。经常进行此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2 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解决问题时,将其他事物、知识联系起来,从前者受到启示,找到规律。这样十分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让学生在探求共性的思维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例如在进行简便运算的教学先通过5/(2×3)=1/2+1/3,7/(3× 4)=1/3+1/4找到规律,进而计算5/6 - 7/12 + 9/20 - 11/30 + 13/42 - 15/56+ … (99+98)/(98×99)-(100+99)/(99×100)。

6.3 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全部信息,对单一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沿着不同的层次进行思考,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发散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找寻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能得到培养。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能力培养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