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思考

2016-07-30 19:28李琳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阅读初中语文

李琳

摘要:《新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意义。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并对学生的识字量、阅读书目、练笔写作都作出了具体的量化要求,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保障和评价标准,语文教师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教学方式。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人们不断补充新的知识、不断学习的社会。而阅读正是终身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重点,把提高语文素养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61-02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智慧的火花,抓住他们独特感受善意诱发,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实现个性化阅读。现结合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一点肤浅的探讨。

1.个性化阅读的意义

"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这对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肢解文本一讲到底,不容学生有半点疑惑地被动吸收的阅读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鲜活起来,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也充满了欢乐,使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并最终培养起学生真正的独立阅读能力。

个性化阅读切合语文学科的思维性的本质属性,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中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语文是一门思维的学科。听说读写是语言思维的具体表现,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从根本上是由其思维品质的高低所决定的。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的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其指向便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源源不动的动力来自于本身对阅读的兴趣。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将无意识的学习行为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来,才能积极调动自身知识储备深入探究文本,从而获得独特的见解与阅读感悟。相反,如果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即使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一本非常优秀的书籍放在他的面前,他也没有阅读的激情与欲望。即使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了阅读,也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一个任务。没有学生的积极情感参与,阅读只能浮于表面,只能看到字面的意思,而无法将阅读引入深处,那么个性化阅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景图,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山、水、风、雨、花、草等,同时配以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美妙的春天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仿佛已经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从而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主观意愿。

3.通过创新来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新课标"大力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来的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重视概念图式的前提下,通过打破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图式。使学生在接触文本进行阅读时,能在自己原来的认识基础上,通过大脑进行构图或重新组合,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再用自己的话语来概括和总结全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领悟,产生另一篇同类的文章,从而拓宽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因为在阅读时,由于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理解也不一样,所以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形成一篇新的文本,在阅读完后,融入个性化的东西,形成一人一个感想的局面。这样便形成了个性化阅读。例如在对《风筝》这篇课文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在阅读的同时对重点部分进行批注,通过创新阅读来实现个性阅读。在阅读时,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有些学生认为文中作者损坏弟弟风筝的行为是正确的,因为玩风筝很浪费时间,耽误了学习。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可能在家中也受到过类似的批评;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在阅读完课文后,却认为作者的做法不正确,对小孩子只能教育,不能横加干涉,再说小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也是有思想的,通过不同的玩法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智力。鉴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辩论,得出最佳结论,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文章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

4.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

重点加强分析、综合能力和联想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联想能力指对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总而言之,阅读不但是一种感情和智慧的积累,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的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潘涌.走向个性化和语感型——新课标下的课堂阅读教学例说[J].重庆社会科学,2011.

[2] 何超莲.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11,1.

[3] 牛俊生.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究[J].现代阅读,2011,(09).

猜你喜欢
阅读初中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