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2016-07-29 12:08罗金玲
物联网技术 2016年7期
关键词:慕课互联网+互联网

罗金玲

摘 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问题,文中借助“互联网+”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文中首先对“互联网+”的概念和特性进行了描述,分析了“互联网+教育”的关系;其次对“互联网+”的教与学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网络课堂教学系统平台的功能;最后给出了慕课和微课两种教学手段。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教学;微课;慕课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07-0-03

0 引 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交、学习、工作及娱乐等方面。互联网的发展给教育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促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产生,特别是课堂的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协作能力的培养及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互联网+”与教育

1.1 “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模式,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的结合,即“互联网+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的信息通信技术将传统行业的业务有机地组合地一起,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形态,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将传统行业的积极性和推广能力充分地调动起来。

当前,“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多个领域中,例如常见的“互联网+餐饮”、“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影视”等,使得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更加快捷便利地为用户服务。“互联网+”这一理念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1.2 “互联网+”的特征

“互联网+”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但這并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创造出来的新的发展形态。“互联网+”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跨界融合。“互联网+”中的“+”就是跨跃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相结合,是一种新的变革,打破原有行业的运营体系,构建新的产业化道路。

(2)重塑结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企业结构。使得原有的人与人的关系、企业与用户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3)开放性。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互联网将传统行业中的一个个企业孤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得传统行业中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的联系更加紧密。

(4)尊重人性。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进步、经济增长、文化繁荣等一系列不断发展的源泉就在于对人性的尊重,“互联网+”更加尊重科技、更加尊重人才、更加尊重每一个用户和潜在用户,尊重所有的人。

1.3 “互联网+教育”

在我国,传统教育发展了几十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已深入到每个学生和老师的内心深处。教育也是一个产业,利用互联网促进教育的改革也是我国“互联网+”的目标。“互联网+教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2)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教育进行全面的融合,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教育体系和理念。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在对教育进行改革时需要极其严肃和慎重。所以在对教育进行改革时,本文在此既尊重现有的教育框架,又打破常规,利用互联网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2 “互联网+”的信息平台

2.1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

互联网与教学相结合,使得教师的“教”发生了重大变化,老师不再仅局限于课堂上填鸭式的教,而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在课前准备量变大,课中管理难度变大,课后与学生交流增加三个方面。

2.1.1 课前准备量变大

互联网与教学相结合,使得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更多的素材。网络教学资源的整理是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要部分,为课堂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资源,资源的准备花费了老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随着学生对互联网认知的深入,老师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制作和寻找教学资源的难度也随之增大。

2.1.2 课中管理难度变大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老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主要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授课的难度在不断降低,授课的时间也在随之减少,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不足进行辅导。由于学生的人数没有减少,而班上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使得课堂上的学生总有一部分处于闲散状态,导致课堂上的不可预测事件不断增加,易产生混乱现象,这使得老师对于互动教学的管理难度加大。

2.1.3 课后与学生交流增加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课堂上进行讲解,课后布置作业,学生上交作业,而在“互联网+”背景下,老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通信工具及相关软件随时进行交流互动,这给学生的学习和解决疑难问题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对老师来说,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时间明显增加,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

2.2 “互联网+”背景下的“学”

随着教师“教”的变化,学生的“学”也随之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由被动的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一方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另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不足之处更有针对性。

对于学生的评价应更加全面,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成绩主要停留在考试的分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上,这种评价方式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教师个人的主观性。而在“互联网+”背景下,除了考试成绩和作业外,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老师、学生个人及小组团队等综合性的全面评价,评价体系更加合理,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层面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

2.3 课程网络信息平台

认识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教”与“学”,针对学校的老师、学生、评审专家、管理员四类人员,设计基于B/S模式的网络课堂教学系统,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其中前台主要针对学生和评审专家,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模块实现课程浏览、互动交流和学生评教等功能,评审专家主要对课程进行评审;后台主要有管理员和教师,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对整个系统进行维护,而老师通过课程管理实现模块管理、界面设置、课程信息发布和课程信息维护等功能。系统设计遵循标准性、易用性、可扩展性原则,其平台的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系统中信息的存储主要依赖于数据库,数据库中涉及到的数据表主要有用户信息表、角色权限表、讨论区管理表、评论表、模板信息表、内容分类表、试题信息表等。

系统的核心代码如下所示:

var d=document;

if(d.images)

{ if(!d.MM_p)

d.MM_p=new Array();

var i,j=d.MM_p.length,a=MM_

preloadImages.arguments;

for(i=0; i

if (a[i].indexOf("#")!=0)

{

d.MM_p[j]=new Image;

d.MM_p[j++].src=a[i];

}

}

3 “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新形态

3.1 慕课

慕课是大型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于2012年在美国提出,可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

慕课将教、学、管、考合为一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两条密不可分的主线,师生在慕课上是平等的,支持學生交流。慕课最大的优势是将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尽可能大的整合,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慕课的教学模型如图2所示。

3.2 微课

微课是指针对课程中的某一具体问题,通过不超过15分钟的微型视频将问题充分详细地描述和解答,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微课与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馈、微反思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其具有强针对性、高灵活性和丰富的资源等特性。微课的学习模型如图3所示。

4 结 语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本文最后提出了慕课和微课的学习模型,对于教学工作者,模型仅仅能够作为参考,而不能直接照搬。学校和教师要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廖贵琼.“互联网+”与课堂教学新形态[J].科学咨询,2015(19):56-57.

[2]温然,赵安城.浅析互联网+时代下O2O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J].亚太教育,2016(4):148.

[3]黄红湖.互联网思维语境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3(4):47-49.

[4]王鹏,许艳平.浅论移动互联网条件下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必备技能[J].职业时空,2014(6):31-33.

猜你喜欢
慕课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