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祥 张新柱 张管印
番茄肉厚汁多、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备受人们喜爱,是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蔬菜种类之一。由于连作栽培等原因,黄萎病成了番茄栽培中的常见病,也是难治之病,加上目前关于番茄黄萎病的参考文獻不多,使得农友们对此病束手无策。为此,详细阐述了番茄黄萎病的症状表现与识别方法,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和无公害防治技术,期望对番茄病害的绿色防控有推动作用。
1 症状表现与识别方法
黄萎病多发生于番茄生长中后期,先在下部叶片侧脉之间出现黄色斑驳,后叶片自下往上逐渐变黄,植株出现叶片中午萎蔫、早晨恢复的现象后慢慢枯死,也有久阴猛晴后突然萎蔫枯死的现象。纵剖茎秆,中上部茎秆中空,维管束白色,下部茎秆木质部呈褐色,维管束为绿色或淡绿色,将病株拔出可见部分根呈褐色。
2 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
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带病菌的土壤或茄科杂草,随风、雨、流水或人畜及农具等传播,病菌从幼根表皮及根毛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后扩大到枝叶。低洼地及连作地块发病严重,15~24℃利于该病的蔓延。
3 防治方法
3.1 综合防治
彻底清除上茬作物和田间杂草;与非茄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选择抗病品种,用55℃温水浸种15 min;用无菌土或专用基质育苗;加强田间管理,小水勤浇,及时清排,防止田间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23%络氨铜水剂400倍液浇灌病株根部的土壤及周围植株。
3.2 药剂防治
定植前每1 m2过筛的细土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300 g,混匀拌成药土,定植时先将栽培穴内撒入适量的药土,然后再栽苗。
发病初期,及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3%络氨铜水剂400倍液灌根,每株300~500 mL,每隔7~10天1次,连灌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