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soft、harsh语义认知分析及实证研究

2016-07-26 10:12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形容词可行性

李 存

(昭通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形容词soft、harsh语义认知分析及实证研究

李存

(昭通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摘要:通感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一个理论,对形容词的多义现象的阐释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以形容词soft、harsh为例,运用通感隐喻理论分析和构建其语义网络图,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这个理论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研究发现:(1)学生了解并掌握形容词soft、harsh的通感隐喻认知理据,在大脑中构建语义认知机制,有利于其习得效果,其语言习得输入与输出能力明显提高。(2)英语教师应该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多种教学策略,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他们英语词汇的习得效果与表达能力。

关键词:通感隐喻;形容词;可行性;实效性;实证研究

二语学习者词汇量的大小、丰富程度及深度是衡量其二语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严重地影响着阅读和写作等输出技能的提高。词汇丰富性影响写作质量,应被看做写作教学与实践的焦点[1]。甚至高水平的二语学习者的词汇掌握状况也不容乐观,吴谨(2011)通过研究建议,“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加强词汇知识深度的学习,强调常用词的不同词义、它们的搭配与使用特点,鼓励学生全方位掌握这些词并能灵活自如地加以应用。”[2]谭晓晨(2007)详尽地探讨了英语专业学生产出性词汇深度知识的发展过程之后,结果发现深度知识发展与英语水平的提高紧密相关,各范畴的词汇知识呈现出非同步发展的趋势,而且各类知识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一些持久性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词汇网络的构建。[3]以上研究为词汇教学改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认知语言学的蓬勃发展为词汇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人们在交流中,为了提高言语的表达效果,增加其感染力,把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相互沟通,于是就产生了通感(synaesthesia)的修辞手法。通感就是“感觉的移位”(sensorial transportation)[4]。人类把两个相异的感知域自然地连接,并指出它们的差异,因此通感也是“隐喻大家庭”中的一员。西方修辞学界把“通感”归入隐喻,称之为“通感隐喻”[5]。许多通感式多义词就是通过通感隐喻机制而产生的。通感形容词是人类语言中最基本也最为活跃的词汇,二语学习者必须了解它们的特点及认知机制,深刻理解其认知理据,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词汇[6]。本文试以soft、harsh这两个形容词为例,探讨它们的语义认知网络图,以此来研究通感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形容词soft、harsh语义认知分析

(一)形容词soft语义认知分析

在线《牛津词典》给出了形容词soft的11个义项:(1)“柔软的”,(2)“(不粗糙)柔滑的、细腻的”,(3)“(无棱角)轮廓不鲜明的、线条细腻的”,(4)“(光线、色彩)柔和的、悦目的”,(5)“(风雨)不强烈的、小的、和缓的”, (6)“(声音)柔和悦耳的”,(7)“(同情)心肠软的、有同情心的”,(8)“(不严厉)态度偏软的、(对…)心慈手软的”,(9)“(失去理智)愚蠢的、没头脑的、脑子发昏的”,(10)“(不够勇敢/顽强))畏首畏尾的、不够泼辣的、但求安稳的”,(11)“(不容易)轻松的、安逸的”。

Soft的本义表“柔软的”,它以触觉为源感官。由于人类的触觉、味觉、听觉、嗅觉、视觉五大感觉器官是相互连通的,因而当它由触觉感知域映射到视觉感知域时,就获得了义项(3)、(4)。但是义项(4)是由义项(3)衍生而来的,因为人类认知事物的规律是由具体(棱角/轮廓)到抽象(光线/色彩);义项(2)是触觉感知域映射到视觉感知域的过渡义项,它既可以表示触觉也可以表示视觉;当映射到听觉感知域时,就衍生出义项(6);人类感知某一事物并不只靠某一感觉器官,有时是多种感觉器官并用,例如感觉风雨的强烈大小,可以眼观、耳听也可以通过触觉判断,反映在语言上就是义项(5)产生的认知理据;由于以上义项都给人轻松、舒适的心理感受,根据心理相似性联想,它又获得了义项(11);心肠软、有同情心的人在言行举止上也会给人以轻松舒适的心理感受,因此义项(7)也是根据心理相似性联想衍生而来的,它与义项(11)处于并列地位,只不过义项(7)逻辑主语是人,义项(11)逻辑主语是物;按照人类认知规律,一个人“心肠软”有“同情心”对待坏人坏事就会“心慈手软”,而过于“心慈手软的”的人性格懦弱,面对困境往往“畏首畏尾”,一旦被困境逼垮,就会“失去理智”做出“愚蠢的”事情,所以义项(8)是以义项(7)为始源义衍生而来,通过义项(8)又衍生出义项(10),义项(10)又衍生出义项(9),它们处于一条语义链上。形容词soft的语义网络图可以表示为图1。

图1 形容词soft的语义网络图

(二)形容词harsh语义认知分析

在线《牛津词典》给出了形容词harsh的5个义项:(1)“残酷的、严酷的、严厉的”,(2)“(天气或生活环境)恶劣的、艰苦的”,(3)“强烈刺眼的、丑陋的”,(4)“(光线、色彩)刺耳的、难听的”,(5)“粗糙的、毛糙的、刺激性强的”。Harsh的本义是“刺耳的、难听的”,它以听觉为源感官。当它从听觉感知域分别映射到视觉感官域和触觉感官域时,就获得了义项(3)和义项(5)。以上义项都给人恶劣的心理感受,根据心理相似性联想,它又获得了义项(2);严厉的人在言行举止上也会给人不舒服的心理感受,因此义项(1)也是根据心理相似性联想衍生而来的,它与义项(2)处于并列地位,只不过义项(1)逻辑主语是人,义项(2)逻辑主语是物。形容词harsh的语义网络图可以表示为图2。

图2 形容词harsh的语义网络图

二、实证研究

(一)实验问题和方法

通感隐喻理论是否有助于学生对形容词soft、harsh的语义认知机制的构建?了解形容词soft、harsh的通感认知理据的实验班学生是否能更好地习得和使用它们?了解形容词soft、harsh的通感认知理据的实验班学生的短时习得和长时习得是否差异性不明显?上述这些问题是本次实证研究所要解决的。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词义教学、短时习得测试、长时习得测试等方法进行。

(二)实验对象

本项研究的实验对象是云南省滇东北一所二本院校外国语学院2013级英语教育本科三个班的学生和2014级英语教育本科三个班的学生。2013级共102名学生为实验班,2014级共103名学生为对比班。

(三)实验过程

本次实验主要在实验班和对比班开学初第一周的英语写作课上进行的。笔者教授实验班的《英语写作》课程,另外一名老师教授对比班的《实用英语写作》课程。笔者在实验班用2节课(90分钟)的时间进行试验:用5分钟时间先向学生介绍通感隐喻的基本概念,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构建形容词soft、harsh的语义认知机制,并以板图的形式将其语义网络图展示在黑板上;随后5分钟时间学生记忆soft、harsh的各个义项;接着10分钟学生分成6人一组,创设英语情景短剧,要求把形容词soft、harsh的各个义项尽量包含在内;接着25分钟各个小组进行表演。某个小组表演时,其他小组成员判断英语情景短剧各个片段所展示的是形容词soft、harsh的哪个义项;接下来进行短时习得测试。测试内容为英译汉和汉译英两个题型,分别20个英语句子。为了避免英汉互译互相干扰,前20分钟测试英译汉,时间一到立刻收回测试试卷,然后25分钟测试汉译英。对比班老师在课堂上用10分钟的时间按照形容词soft、harsh各个义项的先后顺序简单解释,并提供一些例句帮助学生理解;然后用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记忆;接下来进行短时记忆测试,测试内容和实验班一样。两个月后,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长时习得测试。他们均未被事先告知进行此次测试,测试的内容和题型与短时测试相同,只是句子的顺序有所改变。为了确保学生认真答卷,教师告诉学生此次测试成绩作为他们的期中考试成绩,占学期成绩的20%。

三、结果统计分析

实验后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短时习得和长时习得测试试卷进行评定。实验班由笔者评定,对比班由任课老师评定。评定标准为:英译汉,只要是正确翻译出目标词的义项就判为正确,句子其它部分错误的翻译忽略不计;汉译英部分,只要正确使用目标词去翻译句子就判为正确,句子其它部分错误的翻译忽略不计,不使用目标词进行翻译不得分。40个句子,每个2.5分。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一)实验班与对比班统计分析

了解形容词soft、harsh的通感认知理据的实验班学生是否能更好地习得和使用它们? 答案是肯定的。表1和表2分别是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短时习得和长时习得测试结果进行样本t检验的对比结果:

表1 实验班与对比班短时习得测试结果对比

表1表明,实验班短时习得测试的平均成绩(95.35)高于对比班的平均成绩(89.31),它们的成绩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t=7.53,P<0.05),这说明了解形容词soft、harsh的通感认知理据的实验组学生短时习得效果好于死记硬背的对比班学生。

表2 实验班与对比班长时习得测试结果对比

表2说明实验班的长时习得更是明显好于对比班,因为实验班长时习得测试的平均成绩(84.63)好于对比班的平均成绩(55.89),两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t=15.29,P<0.05)。

(二)实验班短时习得与长时习得对比分析

了解形容词soft、harsh的通感认知理据的实验班学生的短时习得和长时习得是否差异性不明显?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对实验班级短时习得测试和长时习得测试的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实验班短时习得与长时习得测试结果对比

表3表明实验班的长时习得与短时习得测试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3.79,P<0.05),两次的平均分只相差3.72分,这说明了解形容词soft、harsh的通感认知理据的实验班学生的短时习得和长时习得差异性不明显。

(三)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主要针对实验班学生设计问卷,包括以下下问题:(1)你认为通感隐喻理论对你以后习得英语词汇习得有启发吗?你会尝试使用吗?(2)记忆形容词soft、harsh各个义项时,你是根据语义认知理据忆还是按照词典中义项出现的先后顺序?(3)今后学习多义词时,你会尝试分析这个词的语义认知理据吗?(4)你对多义词的这种教学方法有何建议和意见?问卷发放102份,收回102份,有效答卷102份。经过统计分析: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通感隐喻理论对他们的英语词汇习得有启发,会尝试使用这个理论;所有的学生都是根据语义认知理据来记忆形容词soft、harsh的各个义项;87.3%的学生表示愿意通过分析多义词的语义认知理据来习得多义词;48%的学生建议进一步讲解通感隐喻理论并多举实例运用,加强理解和巩固,期待了解更多的认识语言学理论以便更有效地习得英语多义词。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形容词soft、harsh的语义进行通感隐喻认知理据分析,并通过实际教学进行论证得知:认知语言学的通感隐喻理论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尤其是形容词的教学切实可行,能够有效地促进多义词的教授与习得。学生了解并掌握形容词soft、harsh的通感隐喻认知理据,在大脑中构建语义认知机制,有利于其短时习得和长时习得的效果,其语言习得输入与输出能力明显提高。虽然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为英语词汇教学尤其是多义词教学提供了认知理据,但是它们也不是万能的。Gardner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7]。每个学生擅长的智能各有差异,其认知方式也有所不同。英语教师应该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多种教学策略,全面开发学生的智能,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他们英语词汇的习得效果与表达能力。本文采用的英语情景短剧这一策略足以证实了这一观点。

参考文献:

[1]万丽芳.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二语写作中的词汇丰富性研究[J].外语界,2011,(1):40-46.

[2] 吴谨.中国研究生产出性学术词汇知识深度的语料库研究[J].外语教学,2011,(2):52-55.

[3]谭晓晨.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深度知识发展的研究[J].外语教学,2007,(2):52-56.

[4]Ricoeur, P. The Rule of Metaphor [M]. trans. by R. Czerny.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86: 120.

[5]张绍全.中国英语学习者多义词习得的认知语言学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72.

[6]张雅琳.英语通感形容词的认知解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98-99.

[7] J Gardner.H.Frame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M]. New York:Basic Books, 1985.

责任编辑:陈君丹

收稿日期:2016-03-28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5Y485)

作者简介:李存(1977-),男,山东枣庄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6)05-0011-04

A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and Empirical Study on Adjective Words “Soft”and “Harsh”

LI C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Zhaotong University, Zhaotong Yun’nan 657000, China)

Abstract:Synaesthesia metapho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orie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has an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o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teaching of adjective polysemy phenomen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polysemous phenomenon of the English adjective words “soft” and “harsh” by applying synaesthesia metaphor theory. This empiric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and construct the semantic network graphs of adjective words “soft” and “harsh”, testing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applying synaesthesia metaphor theory to the English teaching. We came up with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 It brings beneficial acquisition effec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synaesthesia metaphor cognition of the adjective words “soft” and “harsh”, and construct semantic cognitive mechanism in brains, leading t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heir acquisition ability of English input and output. (2) Guid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a variety of teaching strategies, English teachers could develop students’ intelligence comprehensively and improve students’ acquisition effect of English vocabulary and expression ability more effectively.

Key words:synaesthesia metaphor; adjective; feasibility; effectiveness; empirical study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形容词可行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认识形容词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形容词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