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抗血小板和调脂三联疗法联合蒲参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观察

2016-07-26 07:56王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

王霞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天水 741000)



抗氧化、抗血小板和调脂三联疗法联合蒲参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观察

王霞

(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天水 741000)

摘要:目的 观察抗氧化、抗血小板和调脂(PAS)三联疗法联合蒲参胶囊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 选择14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治疗组给予普罗布考1.0 g/d,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10 mg/d,蒲参胶囊4粒/次,3次/日;对照组给予普罗布考1.0 g/d,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10 mg/d。随访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测血脂(TC、TG、LDL-C、HDL-C)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TC、LDL-C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或P<O.01);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斑块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1)使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联合蒲参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调脂、降低炎症指标hs-CRP效果优于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2)使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联合蒲参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蒲参胶囊;普罗布考;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

本研究采用普罗布考抗氧化、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调脂三联疗法联合中成药蒲参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2013年5月—2015年1月就诊于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神经内二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44例。入选标准:经体外血管超声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医辨证属于血瘀证者,近期无重大外伤、手术史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肿瘤、急性脑出血、肝肾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1)治疗组:男38例,女34例;年龄45~80岁,平均(58.2±10.6)岁。(2)对照组:男42例,女30例;年龄47~78岁,平均(60.2±8.8)岁。两组年龄、性别、吸烟、血液生化指标、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给药方法 治疗组:给予蒲参胶囊(江苏苏中海欣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同时服用普罗布考0.5 g/次,2次/日;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日;阿托伐他汀10 mg/次,1次/日。对照组:口服普罗布考0.5 g/次,2次/日;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日;阿托伐他汀10 mg/次,1次/日。

1.2.2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1)清晨空腹抽血,检查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细胞分析、肝肾功能。(2)颈动脉颅外段超声检查:①检测方法:在胸锁乳突肌之前或后缘做横切面,再沿血管走行方向分别显示其横切面,观察管壁内膜情况,测量内膜厚度,了解有无斑块形成及其形态、大小、性质、范围。②颈动脉粥样硬化判断标准:颈动脉IMT(内-中膜厚度)≥1.0 mm为内膜增厚,IMT≥1.5 mm为斑块形成。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测量及斑块的积分:斑块为局限性回声结构,突出管腔;斑块积分采用Crous方法[1]计算,分别将两侧颈动脉各个孤立的硬化斑块的最大厚度相加,即为该患者的斑块总积分(不考虑斑块的长度)。

1.2.3随访 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于治疗后3个月在门诊复查各项血液指标及进行颈动脉颅外段超声检查。

1.2.4主要仪器设备 采用德国罗氏cobascc 31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美国飞利浦公司Philips iE 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1.2.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血清hs-CRP水平、血清Hcy水平变化(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Hcy、hs-CRP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Hcy、hs-CRP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hs-CRP TC TG时间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LDL-C HDL-C Hcy 4.53±0.95 4.48±1.28★◆1.70±0.12★◆1.93±0.12★◆2.49±0.93★◆2.82±1.05★◆1.28±0.53 1.29±0.55 19.23±8.65 20.05±9.32 2.04±0.96#◆2.18±1.03#◆17.16±6.18 18.29±6.15 3.80±1.03★◆4.18±1.07△◆1.39±0.07★◆1.70±0.11★◆2.19±0.82★◆2.53±0.83△◆1.15±0.34 1.24±0.47 1.22±0.77#◆1.60±0.92#◆

两组治疗前TC、TG、LDL-C、HDL-C、Hcy、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TC、TG、LDLC、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HDL-C、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TC、LDL-C、hs-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 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TG、HDL-C、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TC、TG、LDL-C、hs-CRP较对照组低(P<0.05)。

2.2颈动脉超声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3个月颈动脉I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较治疗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颈动脉IMT(mm) 颈动脉斑块积分1.53±0.50 1.53±0.68 4.72±2.66△4.45±2.25△1.58±0.64 1.52±0.50 4.07±2.57△4.17±2.12△

2.3不良反应

研究期间,治疗组1例患者出现头晕,持续2天自行缓解。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恶心、腹胀,持续3~5天自行消失。

3 讨论

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易损斑块破损、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是脑梗死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2]。国外有研究显示:即使按照指南要求积极干预危险因素,仍有60%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进展,因而提出了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靶目标的强化治疗理念[3]。我们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依据大量的临床资料,在选择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调脂及普罗布考抗氧化的基础上联合中成药蒲参胶囊,利用西药起效快、选择性强的特点,并充分发挥中药药效平稳、副作用小的优势,使中西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以求达到最佳疗效。

本研究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TC、TG、LDL-C下降更显著(P<0.05),颈动脉斑块的积分减少更明显(P<0.05),hs-CRP下降更明显(P<0.05),提示蒲参胶囊具有降脂以及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并可一定程度地影响各项炎症相关因子的作用。治疗过程中无肝肾损害、过敏等药物不良反应。

蒲参胶囊由何首乌、蒲黄、丹参、川芎、赤芍、山楂、泽泻、党参8味药组成,据研究,蒲参胶囊的降脂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及合成,影响脂质的分布运转与清除,促进脂质排泄,具有活血化瘀、祛湿降浊、滋肾健脾的作用[4-5]。蒲参胶囊应用于临床二十余年,已经被证实调脂疗效确切,作用效果稳定可靠,无明显副作用[6]。

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是Hcy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辅助因子,它们的缺乏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研究已证实高Hcy可有效地被补充叶酸、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等纠正[7]。在本研究中观察到Hcy在治疗后两组均无明显下降,目前中药、针刺等对治疗脑梗死有确切疗效,研究结果亦提示能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Hcy水平[8]。目前出现阴性结论,有待进一步延长观察时间以得到有效结果。

参考文献:

[1]Crouse J R,Harpoll G H,Kahl F R,et al.Evaluation of scoring system for ex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extent with B-mode ultrasound[J].Stroke,1986(17):270-272.

[2]蓝晓红,周永刚.血管活性物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概况[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0(4):353-357.

[3]Spence J D,Coates V,Li H,et al.Effects of intensive medical therapy on microeboli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J].Arch Neurol,2010,67(2):180-186.

[4]王四旺,谢艳华,王剑波.中药蒲参胶囊的研究综述[J].中国新医药2004,3(1):64-67.

[5]刘宗莲,吴圣贤,高改地.蒲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3(3):627-629.

[6]张雪梅.蒲参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J].中成药,2008,8 (8):1105-1107.

[7]叶辉,严江涛,邵娇梅,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与脑卒中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1):958-969.

[8]王长德,杜青,陈丽萍,等.息风化痰通络法配合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3-4,7.■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12-0139-02

猜你喜欢
颈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检查意义
前列地尔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