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飞
(嘉兴学院体军部, 浙江 嘉兴 314001)
大学生体质下降视阈下构建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长效机制研究*
王国飞
(嘉兴学院体军部, 浙江 嘉兴 314001)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浙江省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背景下构建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长效机制。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长效机制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1]因此,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受到各方质疑,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强化大学生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与体魄强健的重要性。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随之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再次站在了改革的最前沿。本文在分析浙江省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构建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大学生体质,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改变近年来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状况。
1 研究对象以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为研究对象,对浙江省10所普通高校开设的体育俱乐部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3 研究结果
3.1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开展现状
调查发现,浙江省大部分高校均采用体育俱乐部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仍停留在初级层面,并未在实践中应用实施,距离真正的体育俱乐部教学相差甚远。
3.1.1 组织管理结构及课程设置
当前浙江省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均由学校体育部门直接管理,下设大球教研室、小球教研室、拳操教研室等,负责各项体育俱乐部的教学任务。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种类虽然较多,但仍以传统项目为主,新兴项目较少,仍存在无法满足学生体育项目多样性的需求。
表1 浙江省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课程设置统计表
3.1.2 教学经费
调查发现,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经费主要以学校拨款为主占85.21%,体育部门创收、社会捐助较少,占14.79%。由于各学校学科性差异较大,加之体育被边缘化的加剧,学校投入在体育的经费并不能满足体育各项目的支出,特别是在新兴项目教师引进,体育场地设施更新方面,导致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举步维艰。
3.1.3 场地设施建设
由于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扩招,场地设施更新较慢,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开展,不利于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全面实施。调查中显示,各高校在体育场地设施上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高校场地器材配备标准。
表2 浙江省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统计表
3.1.4 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合理的教师梯队,有利于保障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顺利开展。调查中发现,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分别占15.4%、50.2%、27.6%、6.8%,教师队伍中应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努力提高自身职称;学历中本科占36%、研究生占64%,其中博士仅占5.3%。学校通过引进高学历的人才,鼓励教师通过继续学习深造,提升教师自身学历水平,从总体上提高了在校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为体育俱乐部教学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师资支持。
3.2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存在的问题
3.2.1 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主义”严重
各高校紧随课程改革的潮流,纷纷效仿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但只停留在形式上,实际操作的并不多见。调查中发现,各高校将原有的课程冠以“体育俱乐部”的名称进行三自主选课、上课,但实质上还是传统的、硬性的排课、上课模式,考核方式依然奉行的是分数达标论,并未取得体育俱乐部教学应有的效果。
3.2.2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所谓不合理,并非是课程设置不丰富,主要是并未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所开设的课程。调查中发现,各高校体育部门根据现有师资配置、场馆场地设施等因素,甚至是其他学科课程时间的安排来开设相应的体育俱乐部,导致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学生被动选课上课,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2.3 教学经费不足
调查发现,各高校体育经费主要来源是学校拨款,且数额有限。所拨经费开支渠道包括教学、训练、群体活动、场地设施维护、教师课时补贴等多项,单一的经费来源使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难以开展实施,体育设施维护更新、师资建设发展受限,直接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应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力度,体育部门寻求社会赞助,利用场馆营运创收,拓宽体育教学经费来源渠道。
3.2.4 教师职称、学历偏低
各高校中体育教师职称、学历偏低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方面,职称晋升的条件越来越高,越来越苛刻,与其他专业共同竞争职称名额显得越发困难,同时,体育在高校中被边缘化的趋势越发明显,体育教师晋升职称困难重重。另一方面,学校在体育教师的进修、深造名额上限制较多,不利于高校体育教师学历的提升。
3.2.5 场地设施不足
调查中显示,各高校在体育场地设施上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高校场地器材配备标准。由于场地设施不完善,学生喜欢的体育俱乐部未能开设,只能被动选择其他项目,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同时,个别体育教师会出现无课可带或转项的尴尬境地,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展示,不利于教师自身业务的发展。
3.3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长效机制构建
浙江省大部分高校已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并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样存在诸多问题,为使体育俱乐部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思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还应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完善。
3.3.1 加强思想创新
思想创新机制是为了实现化解高校体育俱乐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主体之间矛盾的目标,使学校、体育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课程、场地设施等要素有机结合,破除对体育教学固有的旧思想、旧理念,确立体育俱乐部教学开展的新思想、新思路,从而在思想层面上发挥最大的作用,确保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4]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始终停留在形式上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者思想上的禁锢,意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3.3.2 健全管理体制
为确保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顺利开展实施,一方面体育(军)部、教务处应制定完善的课程管理规章制度,包括课程设置、选课、上课时间安排等,并加强与相关教学单位的密切沟通;另一方面,学校负责体育教学的相关领导应给予大力支持,督查体育俱乐部教学实施情况,树立“体质不强,何谈栋梁”的意识,切实保障国家相关体育政策具体落实到位。
3.3.3 完善课程建设
体育俱乐部教学课程设置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所以各学校课程建设应在统筹学校实际教学条件的基础上,优化配置体育师资、场地设施等各项资源,开设满足学生体育需求的体育俱乐部,体现体育的社会化、生活化特点,达到《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要求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目标,实现增强体质、终身体育的最高目标。[5]
3.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保证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队伍的素养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为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学校应加大师资经费投入力度,制定教师进修计划,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体育培训、交流会议,开拓视野,不断提高教师学历水平、职称水平、业务能力,建立一支理论知识渊博、基本技能扎实,教学、科研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3.5 加大体育教学经费投入力度
教育部门、高校都应加大对高校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特别是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达到国家规定的场地器材配备标准,保障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满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同时,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募集社会资金,合理利用场馆、场地,适当对外开放,营运创收,解决经费不足的现象。
在全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浙江省各高校紧随改革步伐,体育俱乐部教学在组织管理结构及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流于形式、场地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体育教学经费不足等现象,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引发热议。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已被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接受,它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学习水平,增强学生体质,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应认识到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与推广,必然会面临诸多困难,只有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齐心合力,协调沟通,才能保证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顺利实施。
[1] 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R].
http://www.cjsh.org.cn/nd.jsp?id=73,2015-11-26.
[2]何建东,骆秉全.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0):81-85.
[3] 刘海燕,于秀,孙夕鹭.公共服务视角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长效机制的构建--以辽宁省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2):79-82.
[4]刘勇,刘鸣鸣,石岩.我国学校体育场馆服务于社会的长效机制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1):22-25.
[5]教育部文件.印发《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R].教体艺[2002]13号.
Building 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of University Sports Club Teaching under Physical Deterioration
WANG Guofei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314001,Zhejiang, China)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大学生体质下降视阈下构建高校体育俱乐部长效机制研究(Y201534644)。
王国飞(1975-),浙江海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