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内容确定后的教学策略

2016-07-25 09:00黄宏武
关键词:散文教学对比教学策略

黄宏武

【编者按】

浙江省慈溪中学语文教研组是宁波市首批星级教研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研组形成了“语言与美育互融”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一种有“人”的语文教学生态,亦即在知识教学、技能训练中,渗入道德人文、美学伦理、精神情感的教育,让学生获得诗意栖居的意识和选择生活的能力。下面两篇文章是教研组两位老师近期的研究成果。

摘 要:散文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接下来思考的就是怎样来完成这个教学内容。散文是艺术,描绘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索过程,重在怡情;读者阅读散文,以“悟意审美”为目的。所以完成散文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对语言的品味与感悟。识人与对比是完成散文教学内容的两种有效策略。

关键词:散文教学;识人;对比;教学策略

按王荣生教授在《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中对散文的“分流”[1],在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中,属于狭义的现代“文学性散文”一共有15篇,占所有课文的16%,具体篇目如下:《想北平》《我心归去》《肖邦故园》《江南的冬景》《神的一滴》《像山那样思考》《我与地坛》《鸟啼》《荷塘月色》《金岳霖先生》《老王》《拿来主义》《南州六月荔枝丹》《斑纹》《记念刘和珍君》。按钱理群先生在《解读语文》中的分法,我们还可以把这15篇现代“文学性散文”分为“说理的散文”“描写的散文”“纪实的散文”和“抒情的散文”四类,或按照孙绍振先生在《文学创作论》中的分法分为“审美散文”“审智散文”“审丑散文”三类。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散文的这种小分类没有很大必要,因为散文的基本属性是审美,每篇散文中的理趣美或情趣美都是独特的,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确立的散文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作者个性化的言说表达、语句章法”“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2]

如果认可了这个确定散文教学内容的原则,接下来思考的就是怎样来完成这个教学内容。散文是艺术,描绘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索过程,重在怡情;读者阅读散文,以“悟意审美”[3]为目的。所以完成散文的教学内容,重点在于对语言的品味与感悟。在具体的实践中,笔者摸索到两种完成散文教学内容的策略。

一、识人

“识人就是弄清该作家的创作在整个散文谱系中居于什么位置”[4],弄清其散文具有怎样的独特风格。

比如史铁生是当代最有思想深度的作家之一,套用余光中评价余秋雨的话,“他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了他的《我与地坛》”。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笔者把揣摩第一部分中的三节景物描写(不仅是景物描写)作为理解作者灵魂的重点:

1.荒园的破败烘托了落魄者颓唐的精神状态和悲苦的命运;野草荒藤的茂盛、自在坦荡却让“我”感到万物盛衰皆自然。

“我”在地坛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理解了地坛的“意图”,一颗痛苦的心得到寄托,得到安慰;地坛历久而弥坚的活力正是激励作者勇敢面对不幸,采取积极人生态度的取之不尽的源泉。

2.小昆虫和草木明白知道自己虽很卑微,且处在荒芜地,但它们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活动着,向人们展现出缤纷的生命世界,无言地诉说着生命的美丽。而正是由于小昆虫、草木等生生不息,地坛不再衰败。

史铁生想到了,当然明白了自己也应如园中的小昆虫和一草一木,虽然身处逆境,但不能颓废、消极,而应该像它们那样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为世界增添一份活力与亮色。

3.景物描写也是对生命的解读,作者在此发现生命的根本处境,发现生命的种种状态:落日映出最后的灿烂,雨燕高歌生命的力量,古柏坦然面对一切,落叶留下“回家”的美丽……从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造过程的美好与精彩。

地坛在不断的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作者由此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与永恒,欣赏到人类的步伐和舞姿,赞美着生命的呼喊与歌唱,从不屈中获得骄傲,从苦难中提取幸福,从虚无中创造意义,完成了他思想的涅槃。

【小结】蕴含深意的景物,富有诗意的描述,是关于生命的写真与梦想,也是史铁生心魂的歌舞。

又如作为新散文运动一员主将的周晓枫,以其独特的极具痛感的文字尤其是众多信手拈来、云谲波诡的修辞和对世间万物极其细腻的体察与感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颇具先锋意识的散文文本和真实、新鲜的人生经验。教学《斑纹》我们可以把文中斑斓的修辞(比喻、排比、反讽、拟人)作为教学的内容。“冯牧文学奖”对周晓枫的颁奖词写道:“她对散文艺术的丰富可能性,怀有活跃的探索精神。她的作品文体精致、繁复,别出心裁,语言丰赡华美,充分展示书面语言的考究、绵密和纯粹。”透过斑斓的“斑纹”,剖析丰富绮丽的修辞,学生就能发现她的作品“将沉静、深微的生命体验溶于广博的知识背景,在自然、文化和人生之间,有复杂的、常常是富于智慧的意义联系”。

二、比较

比较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散文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文学体式,散文教学适于通过比较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去探求散文语言和情感的异同,并揭示其蕴涵的深刻意义,加深对不同作家、不同风格散文的理解。

比如学习《鸟啼》,需要理解文章1~5节的内容。它写“严寒过后,春天来临,鸟儿啼鸣”,营造了一个凄凉的氛围,与“鸟啼”构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在死的恐惧中生命的闪现。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字进行挖掘和理解,如:

1.找到“缓慢、笨拙、吃力、微弱、含糊、若断若续”和“清越、明快、萌发”等词,比较体会“这组词描述准确,变化中写出了鸟啼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2.比较午后鸽子的叫声。课本所取的是于晓丹的译文“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地发出咕咕的叫声”,另有马澜的译文是“慢慢地,呆板地,一声不停歇地咕咕咕低语”。这里,“笨拙”和“呆板”哪个词更妙?(“笨拙”含着一份可爱天真,更形象地写出了鸽子的努力过程。)

3.找到“传出→浮起→抛向→闪动”这组动词,通过比较体会其生动地写出了鸟啼声的力度变化,尤其是“闪动”,还流露了一种明快、活泼,一份抑制不住的喜悦。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文章从‘严冬中鸟亡切入,为鸟啼营造了一个凄凉的氛围,在冬天的严寒中,鸟啼声带来了春天的明澈、春天的蓬勃,文章自然地过渡到对春天的联想。”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深刻理解“向死而生”的含义:生因为死的衬托更显珍贵,以死为背景的生更见顽强,让我们直面死亡,顽强地生活,灿烂地生活!

这一例子侧重于课文本身语言文字的比较。语文的灵魂是语言文字,要求学生理解问题必须牢牢抓住语言文字,并细细比较,慢慢品味,深深思考,这样才能直抵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把握“作者情感的流动过程”。

如果一篇散文本身的文字不具备可比性,可引入相关材料加以比较。如孙犁的《亡人逸事》存在着小说化的倾向,即将人物活动的细节情境化,并以此寄寓其深沉、内敛的情感。此文读来不难,清清浅浅,不过为夫妻间的若干陈年往事,但要透过这些淡淡的语句,深入触摸、体悟人物间深沉、丰富、细微的情感,却极为不易。笔者以孙晓玲的《摇曳秋风遗念长》为对比样本,引导学生赏析《亡人逸事》的叙事风格及优点。试举三个片段的比较赏析如下:

1.第一部分“雨天结缘”

[对比样段]据说,我姥爷是一个热心公益、挺能张罗事的农民。在一个闷热的雨天,他坐在西黄城自家梢门洞乘凉,恰巧遇上前来避雨的两位媒人,她们正为东聊城孙墨池的儿子孙振海(父亲在老家的名字)保媒说亲,偏偏说的那位崔姓姑娘条件不太理想,恐怕是难以说成。她们对父亲的一番介绍,倒让我姥爷动了心,两位媒人知道王家二姑娘品貌超群、心灵手巧、楚楚动人,又是“女大三抱金砖”,想来是配得上的了,便马上改换目标,竭力撮合。我姥爷打心眼儿里喜欢读书人,便拜托两位媒人再仔细打听打听。不久,我姥爷下地干活,正巧碰上我爷爷,两家的地离得挺近,彼此都心知肚明,就不约而同坐在田边聊了起来,越说越对心思,越说越投缘。后来老哥俩儿一拍即合:“干脆咱们就做亲家吧!”

[比较赏析]孙晓玲以一个他者的身份叙述,雨天结缘的来龙去脉非常清晰,但只见事件,不见事件背后人物的心理与情感。孙犁以对话组织情境,人物神态毕肖,心理意蕴丰满。可以末句“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为例,体会人物满足、感激、幸福、喜悦之情,此即“浓”。

2.第三部分“为人妻母”

[对比样段]①婆家生活勤俭细省和一般农户一样,自家晒酱饼子就大葱,常年不炒菜,过年才吃肉菜粉条子,不比娘家生活强多少,而且日日起五更做饭,比做闺女时辛劳许多。②父亲在村头沉默地散步,思绪起伏、触景生情……他忘不了铁蹄压境,妻推机杼,手指变形,赶集换卖操劳一家老小吃穿……③自从大哥不幸夭亡后,四个孩子无论哪个头疼脑热,母亲都紧紧地抱在怀里,在农屋土炕上伴着用棉花捻儿自制的小油灯,走来走去地彻夜不眠,直到捂出汗、退了烧,才会放下紧绷的心。 ④有一回,父亲坐在卧室的藤椅上,两手抚着椅圈儿,感伤地说:“你娘把你们带大多么不容易呀,我那时不在家,你大哥哥没了,你娘她多难过啊!”

[比较赏析]①“辛劳”只是个概念,没有感受。孙犁的文字里则是一个展开的情境,让人体会到家务的辛劳给一个娇气的新媳妇造成的心理冲击,阅读时要注意两次“哭”。 ②列举的细节,即非展开的细节,丧失了细节的感染力。而从孙犁的文字中,则可看出面对妻子手指变形,丈夫心疼、自责的心理反应。③细节太完整,削弱了细节的力量。孙犁的文字则只取细节一部分,留下空白,反而有了某种突出的效果。④语调、感情直露,缺乏意蕴。孙犁的文字表面看似在训导孩子,实际上是在婉转地表达对妻子的感激之情。注意“弄”的表达效果。综上,妻子从一个娇惯的女儿蜕变为一个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母亲,其心理动力都源于对丈夫的爱,由此可见伉俪之深情,此即“浓”。

3.第四部分“临终问布”

[对比样段]1970年4月15日,母亲带着无尽的牵挂离开了她挚爱的亲人,这给历经屈辱劫难的父亲,带来雪上加霜的打击。

[比较赏析]孙晓玲说“带来雪上加霜的打击”,依然非常抽象。孙犁的文字即为一个情境化的细节,注意末句“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妻子的满足、善良,放置在一个死亡的背景上,读来无限辛酸,由此推测丈夫的心理——愧疚、酸楚、苦涩。此即“重”。

【小结】孙犁作品不煽情,不造势,不媚俗,看似很淡,而实际很深。[5]作者用含蓄蕴藉,朴素洁净的语言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情的思念、感激与愧疚。

参考文献:

[1]王荣生.中小学散文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1(9):54.

[2]王荣生.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2011(1):10-11.

[3]曾祥琴.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44.

[4]郑桂华.散文教学内容开发的路径与原则[J].语文学习,2008(5):19.

[5]冯骥才.留得清气满乾坤——悼孙犁先生[N].天津日报,2002-7-15(6).

(责任编辑:方龙云)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对比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以人教版鲁迅作品为例谈散文教学的文体意识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