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述 赵忠蓉/四川省广汉市农业局植保站
广汉市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应用
□王志述赵忠蓉/四川省广汉市农业局植保站
摘要:广汉市对水稻进行了多种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示范,主要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IPM示范园区到位率达90%以上。结果表明,绿色防控示范区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生程度均低于常规防治区,示范区绿色防控技术实施效果优于传统防治区,病虫害防治效果达94.37%以上;水稻整个生育期化学农药用药品种减少3~5种,使用量减少30%~50%,施药次数减少2~3次,生产成本降低,农药投入费用减少540~870元/hm2,减轻了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优质稻米商品价值提高,增加了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应用
广汉市位于川西平原的腹心地带,面积538 km2,是四川省现代粮食示范基地,粮食生产施行稻-麦轮作。全年水稻种植面积25 666 hm2。据调查,广汉市水稻主要病虫害有12种,其中,病害4种,虫害8种;在水稻整个生育期,病虫害防治3~6次,农户存在“重治轻防,重化学防治轻其他防治手段”的现象,造成水稻病虫害逐年加重。为提高水稻产量,农户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随意加大用药量,不仅污染生态环境,而且严重影响稻米品质,已成为影响广汉市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深入践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广汉市植保站在水稻IPM绿色防控示范园区示范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2013~2015年,示范推广绿色防控面积1万hm2以上,优化集成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和减量控害等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从根本上提升了稻米品质、降低了农药残留,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广汉市水稻IPM绿色防控示范区建立在连山镇锦花村、五一村,金鱼镇菱角桥村、白鹤村,和兴镇华严村、安平村,每年示范面积1 333.3 hm2以上。示范区气候条件适宜,温光资源丰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利灌溉条件优越,能很好地代表广汉市栽培种植制度和多种病虫害发生防治水平,辐射面积达6 666.7 hm2以上,起到很好的辐射带动效应。
2.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近年来,水稻示范区选用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抗逆性强的川优6203、德香4103、宜香2115、国丰1号、F优498等品种。
2)推广健身栽培,合理调整布局。在核心示范区全面推广机插秧、平衡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和科学管水等技术,改善水稻个体和群体发育,促进禾苗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抵抗力。同一区域内统一品种布局,一个村或几个村种植同一品种,减少插花种植和桥梁田,缩小害虫辗转繁殖危害的机会,降低病虫危害发生率。
2.2生物防治
1)二化螟性诱剂诱杀雄蛾技术。4月中旬~5月下旬,在秧田安置二化螟性诱捕器,每公顷安置30个;7月上旬~8月中旬,在本田安置二化螟性诱捕器,每公顷安置15个。每年投放二化螟性诱剂面积666.67 hm2以上。
结果表明,①一代二化螟(秧田期)发蛾高峰期单个诱捕器单日诱虫量最高达37.2只,平均13.7只;二代二化螟(本田期)高峰单个诱捕器单日诱虫量最高达9.3只,平均2.6只。②绿色防控区性诱剂防治一代二化螟,枯心率0.97%~6.25%,田间每公顷残虫量7 860~32 775头,平均18 705头,防效91.3%;非绿色防控对照区,枯心率1.25%~8.36%,田间每公顷残虫量10 935~42 960头,平均24 735头。采用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是行之有效的。
2)灯光诱杀技术。在IPM示范区安装太阳能杀虫灯,2013~2015年,累计安装174盏,防控面积2 000公顷次。从4月1日~8月31日,每天晚上8点自动开灯,次日凌晨6点自动关灯,专人负责清理杀虫袋(瓶)、高压网和灯管。2015年装灯后,每7 d收集1次诱杀的昆虫,及时统计主要害虫、天敌种类和数量,计算不同种类害虫、天敌被诱杀率,结果见表1。
表 1 太阳能杀虫灯诱虫种类和数量
表1可得,2015年4月1日~8月31日,诱虫总量为11 516头/盏,主要害虫为二化螟、稻飞虱、大螟、粘虫、稻苞虫,约占诱虫数量的94.59%,诱杀天敌623头,占5.41%,可见杀虫灯诱杀的害虫种类多、杀虫量大,特别是对稻飞虱、二化螟、大螟的诱杀效果好,对环境安全,水稻被害率低。同时,可减少用药1~2次,节省成本。
3)稻鸭共育技术。鸭子的田间活动可捕食二化螟、稻飞虱、福寿螺等害虫和纹枯病部分病源菌丝体,啄食矮慈菇、鸭舌草、稗子、牛毛毡、节节菜等杂草,还可践踏和踩死部分杂草和病残老叶。在连山镇锦花村、五一村,实施稻鸭共育100 hm2,每公顷放养135~150只雏鸭,于6月10日(大田移栽定植后15 d)左右投放鸭苗,至7月30日左右(水稻破口前)收鸭。调查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在防病、治虫、杀草等方面的效果较好,对病虫害的防效数据见表2。
表 2 稻田养鸭对病虫害的防效比较
4)生物制剂防控技术。在IPM绿色防控示范区,全面推广生物制剂防控病虫,水稻穗期防治二化螟使用禾生绿源(甜核·苏云菌),防治纹枯病、稻曲病使用纹曲灵(井冈蜡芽菌)。8月中旬,禾生绿源防效达89.2%(CK 83.4%),纹曲灵防效达81.5%(CK 76.1%)。
2.3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
2015年,广汉市建立健全了“六有”规范的植保服务组织37个,配备自走式喷杆喷雾机12台,担架喷雾机24台,机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1 370台,日作业面积2 800公顷次。利用政府购买植保病虫害防治公共服务专项资金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资金,组织引导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签订合同,通过“药剂配送、全程承包、按亩收费”等方式,在水稻病虫防治上大力开展防治服务,进一步提高了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面。在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按照“统一组织、统一技术、统一时间、统一配方、统一施药、统一器械”要求,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业务。2015年,在IPM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达100%。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能够提升病虫害防控能力,真正做到特定区域防治时间统一,确保统一区域防治步调一致,快速、高效、准确控制病虫危害,防止施药不一致造成的病虫交叉传播、重复施药等现象,减少农药使用量及施药次数,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农户防治(见表3)。
表 3 绿色防控示范区与传统防治区水稻病虫害防效对比
2.4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在低龄幼虫高峰期用药防治二化螟。在孕穗末期主害代百丛达800头时,1次用药防治稻飞虱;稻飞虱大发生情况下,采取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合理安排2次用药。病丛率在20%~30%时用药防治纹枯病。破口期前5~7 d用药预防稻曲病。
3.1降低防治成本,提高产量和效益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使水稻整个生育期化学农药用药品种减少3~5种,使用量减少30%~50%,施药次数减少2~3次;节省农药成本540~870元/hm2,节省用工450~675元/hm2,平均增加产量663 kg/hm2,平均增收2 398.5元/hm2。
3.2稻田天敌数量增加,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示范区大量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稻田天敌种类增加,生态效益明显。同时,降低了稻谷的农药残留量,使稻谷品质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对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S4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615(2016)03-0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