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六先
摘 要:茶叶作为宝丰乡的主要发展产业,对宝丰乡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宝丰乡的发展以农业为主,并与林、牧结合发展,主产茶叶、核桃等。宝丰乡在农业化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以2013年为例,宝丰乡的地方生产总值高达2.36亿元,粮食的总产量达1.23万t。这些发展成果与产业创新、绿色农业的推动紧密相关。为了实现茶叶的长期、有序发展,需要对茶园的病虫害防控技术进行探究。本文主要针对宝丰乡茶园的茶叶品种,根据常见的病虫害,提供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无公害茶园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832041
在茶业示范园区不断建设的前提下,茶园的建设与管理备受重视,走向生态、有机、高效的发展。在绿色产业的发展趋势下,茶产业也必然实现更新换代。茶叶质量是绿色茶叶发展的前提,因此为了确保茶叶质量、防止农药残留,实现茶业的发展可持续性,必须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为宝丰乡的茶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
1 宝丰乡茶园概况
宝丰乡地处沘江下游,属于热带高原季风性气候,四季较为分明,冬春干燥、温暖,夏秋多雨、湿润,并且雨热同期。宝丰乡的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且数量较少,为687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1.82倍,干燥指数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光照资源丰富,适宜茶叶的生长。
宝丰乡在地形上具有北高南低的特点,境内的最高海拔与最低海拔分别为3296m、1239m相对高差较大。境内的林地与草地面积较多,土壤大致为紫沙土、黑泥土、紫泥土等几十种类型。土壤的酸碱度pH值在4.5~7.6之间,适宜茶业的发展。地形复杂多样,土层较为深厚。
宝丰乡的现有茶农292户之多,茶园总面积0.14万hm2,其中茶叶品种为云抗10号、佛香、以及金萱等。
2 茶叶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
2.1 农业防控技术
农业防治是较为实用的防治方法,主要途径是以茶树在栽培方面的管理措施进行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
2.1.1 茶叶品种的科学选择、搭配
茶叶品种的不同决定了对病虫害的抗性程度不同,换种改植、种植新茶园时要注重茶树品种的不同搭配,避免单一的品种进行大规模种植,并且在品种的选择上应该选用适宜宝丰乡自然条件,并且对常见的病虫害抗性比较强的品种,例如选种佛香、金萱等茶叶。目前宝丰乡已经改植这2种茶叶133.33hm2,仍需改造的面积为533.33hm2。因此,改植或者新种适宜的茶叶品种是较为有效的病虫害预防措施。
2.1.2 改善茶园的整体生态环境
茶园的整体环境。直接决定了茶园内的害虫与其天敌的比例。大面积的连片茶园,在群落的结构上较简单,促使害虫的大规模暴发,使茶叶的健康生长受到严重威胁。茶园原有的树林或者植被等不宜被破坏,应尽量的保持其生态性,在茶园周围不适合种植茶树的山脚、陡坡或者是山顶等地种植一些覆荫树,在茶园的风口处种植防护林带等。这些改善整体环境条件的措施可以确保茶区内生物多样性的发挥。
在覆荫树与防护林的树种选择上应以落叶乔木或者常青乔木为主,例如银杏树、八角树、香樟树等,在不同的地点应该种植不同的树种。例如,茶园的山顶位置应该种植常绿树种;茶园旁边的道路、沟渠等地应该种植落叶或者常青树种;茶园周边的空地可以种植落叶树种。在山顶和防护林的种植中,采用密集种植的方法,每4m种植1株;茶园的周边与道路行道树的种植上,要每5m1株;水沟两旁的水源林种植上,要每2m1株;茶园的覆荫树郁闭度应达到30%,树种不可过于单一,间作树在分枝高度上必须高于1.8m,并进行合理的疏枝,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保证覆荫树的遮阴效果和直射光的充足照射。改善茶园整体的生态环境,能够使茶园形成较为立体的生态系统。
2.1.3 强化茶园的管理
茶园的管理主要包括中耕除草、施肥等,通过茶园的有效管理,可以改善园内的水肥条件,增强茶树的生长态势和抵抗能力。中耕除草能够将落叶层与表层土中生活的害虫翻到土壤的内部,同时将土壤内部的害虫翻出,这样可以减少草害,同时也消灭了部分的害虫,并能改善茶园的环境。耕锄有浅耕与深耕2种,浅耕的技术标准为5cm左右,深耕的技术标准为20cm左右,每年会分3次进行耕锄活动,分别为春茶后、夏茶后的浅耕和秋茶后的深耕,并在耕锄以后进行施肥。对于紫茎泽兰或者菟丝子等恶性杂草必须要与耕锄同时进行,并一铲而尽,也可以采用割草机进行除草,不宜用化学除草剂清除。
合理的施肥可以保证茶树的营养均衡,增强它的抗逆性,并且能够杀死地下的害虫。基肥多为农家肥、堆肥和菜籽饼等有机肥料,可以适当的施加一些矿物源和微生物的肥料,在秋季时开沟深施,施肥的深度需大于20cm。农家肥要经过有机化、无害化的处理,可以建筑农家肥的发酵房,对其进行闷堆和发酵的处理。以茶树的生长和发育规律为根本进行多次的追肥,一般情况下,在茶叶开采之前的35d左右需要在茶树根际施加腐熟的有机肥料,沟深应在10cm左右,注意做好覆土工作。可适当的喷洒叶面肥,叶面肥需获得有机认证,在采摘前的10d以内不可以再喷洒叶面肥[1]。
2.2 物理防控技术
2.2.1 人工捕杀技术
人工捕杀在病虫害的防控技术中最为古老,茶农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可行的捕杀方法。捕杀行为必须结合害虫的生活习惯,并熟悉它们的栖息场所。例如茶毛虫的卵通常会产在茶叶背面,以便越冬,因此,捕杀此类害虫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11月—次年的3月,在这段时期内,需要将茶叶上的卵块摘除。叶片背面的幼虫以群集方式生长,因此被害状极为明显,茶农可以将有幼虫的茶叶剪下,并踩死。人工采摘病叶可以减轻对茶树的伤害,也能较彻底的治理病害。
2.2.2 诱杀技术
害虫的趋光性通常都较强,因此在诱杀技术中可以采用灯光诱杀方法,以减少病害的蔓延。宝丰乡采用太阳能杀虫灯对害虫进行诱杀,它具有寿命长、范围大、诱杀害虫的种类较多、对环境无污染等优势,并且能够保护益虫不受伤害,每2.3hm2需要安装1盏太阳能杀虫灯,距离地面约1m。
色板粘虫的原理是不同害虫对色彩的敏感度存在差异,根据害虫对色彩趋性的不同来监控并杀死害虫。这种物理防治方法较适用于茶尺蠖、茶蚜等害虫。具体为,茶尺蠖的幼虫对黄色有趋性,茶蚜对黄绿色有趋性,小绿叶蝉的成虫对琥珀色有趋性等。根据这些规律,可以在茶园中安装黄色与蓝色的粘虫板,每30m3可以安装1块诱虫板,其高度在茶树以上8cm左右,虫害严重的地块要及时的更新诱虫板。
糖醋液通常用于诱杀斜纹夜蛾与小地老虎等害虫,具体的配比为糖4.5,醋4.5,黄酒1.0,用微火将其煮到糊状,并均匀的涂在诱杀的容器底部与器壁上,成虫在吸食时便会被黏住,或者因中毒而死。
2.3 生物防控技术
生物防治是一茶园生态系统为主体,运用茶树、害虫以及天地间的制约作用来保持茶园的动态平衡,进而消灭害虫。
2.3.1 生物多样性的防控
保护、利用害虫的天敌是一种具有科学意义的方法,例如蜘蛛、青蛙、鸟类与蜥蜴等。应采用合理的措施保护天敌的生态环境,例如种植行道树,种绿肥或者是饲料,在茶园的四周留有杂草或者种植一些蜜源植物,为天敌的繁衍与栖息提供良好的条件。在生态环境单一的茶园,人为的筑造一些鸟巢,使画眉、八哥、大山雀等鸟类来园内进行捕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茶园内放养鸭、鸡等家禽,实现茶园内的生物多样性。
2.3.2 生物农药的防控
在物理防治的同时,可以采用生物农药的防治方法。常用的农药有动物源、矿物源、植物源、微生物源农药,防治的药物有除虫菊、抗生素、波尔多液等。这些农药的使用必须要在非采茶季节。
药剂封园对于来年病虫害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螨类害虫的防治最为明显。通常情况下,11月底会用生物药剂对茶园进行封园,施药过程中,必须保证喷洒到所有的叶片、枝条上。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石硫合剂不可以同具有酸性的药剂混用,也不可以让两种药剂的使用时间间隔过短。
2.4 统一防控技术
统一防控技术是指对病虫害进行统一的监测、预报,采用统一的防治时间、防治药剂、防治方法、防治标准,即“五统一”的防治方法。在统一防控技术中,以机械防治为主,机械的工作效率较高,与茶农的效率相比,可提高至少10倍,人均每天对病虫害的防治面积要高于2hm2,同时,农药的利用率也提高至少20%,从而额节省了近30%的农药使用量[2]。
统一防控技术较适用于面积大的茶园,并能够支持机械化生产。但是在防治中需要因地制宜,不可以把所有的茶园都采用统一的防治措施,而是要适当的、合理的调整,但根本标准要遵从技术要求。统一防控的过程中,茶农可以发现问题或是寻找规律,以此来不断的改进机械的操作技术,增强防治的效果。
3 结束语
宝丰乡的茶业发展得益于其适宜的自然条件,但在绿色发展的理念中,仅凭自然环境不可能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必须辅以人为的技术手段。茶树的种植与采摘有很多规律可循,相对应的病虫害暴发同样可以总结出防控规律。宝丰乡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应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能够实现茶业的生态发展,从而促进宝丰乡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迎春,王小萍,李兰英,等.川西茶区茶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措施[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330-333,336.
[2]李复春,杨耀军,管随江,等.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探讨[J].湖北植保,2012,9(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