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卓斌/渠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办公室
渠县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冯卓斌/渠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办公室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根本出路,是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是持续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好当前“三农”问题的现实途径。对渠县这样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来说,如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需要深入分析研究。本文通过分析渠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创新、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大力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健全现代农业的投入机制5点建议。
渠县辖60个乡镇,566个行政村(居委会),面积2 018 km2。2015年,全县总人口1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0万人,农业户数30.9万户,耕地面积6.53万hm2,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几年,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治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低产田改造,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生产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促进了渠县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初步形成了粮油、生猪、黄花、蔬菜、柑橘、花椒、柠檬等几大产业。2015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41 069万元,同比增长4.6%;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0 704元,比2014年增加12.5%。
渠县现代农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传统农业依然占主导地位,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转化利用程度不高,农业基础薄弱、装备落后,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产品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情况仍然存在,农民就业门路不广、增收困难、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局面没有改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较大的态势没有扭转,农业农村发展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
2.1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渠县属川东丘陵伏旱区,大巴山暴雨中心地带,气候特点是“十年九旱,不干就淹”,“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非常突出。农业收入不稳定,通常是风调雨顺增点收,遭遇小灾就减收,遇到重灾就绝收。2007~2011年,共发生2007年“7·7”、2010年“7·18”、2011年“9·18”3次特大洪灾。2011年“9·18”洪灾,全县农作物受灾1.1万hm2,绝收0.46万hm2,损失现粮15万t;冲走和淹死牲畜4.7万头(只)、家禽22.4万只,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达63 174.8万元。农业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损失重,严重威胁着渠县农业生产,直接影响农民稳定增收。
2.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1)水利设施差。塘、库、堰等水利设施修建早(20世纪六七十年代),损毁严重,80%以上设施老化,工程蓄水少,各型提灌设施量少且严重失修,抗灾能力逐渐下降。
2)保灌面积小。2015年,渠县的保灌面积只有3.67万hm2,仅占耕地面积的56.3%。
3)中低产田土面积大。渠县共有中低产田土面积2.2万hm2,占耕地面积的33.7%。近年来,已改造中低产田土1.53万hm2,仍有约0.67万hm2中低产田土未改造。
4)机械化程度低。丘陵地区大型机械设备无法使用,适宜丘陵地区推广的轻简型农机具发展滞后,农事操作劳动强度大。
2.3龙头企业发展缓慢
渠县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余个。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虽然不断加大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力度,但渠县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名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少,生产基地标准化程度低,精深加工比重小;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大量的农产品停留在初加工阶段;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以粮油种植业为主的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水平不高,限制了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儿的临床表现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4];②所有患儿符合过敏性紫癜临床症状[5];③患儿年龄范围3~14岁;④已获得患儿及家属知情同意。
2.4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劳动力缺乏
1)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全县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文化成程度不高、掌握技术少、小农意识较浓,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多。当前农业种植比较效益低下,有文化、会经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或经商,导致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下降,农村留下来的多是“386199部队”。
2.5农技人员整体水平不高
渠县农业技术队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陈旧、水平偏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农业系统多年没有补充过专业技术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出现了严重的断代现象。特别是乡镇一级问题更为严重,因种种原因,乡镇农技人员无法专心投入到农技推广工作中,技术推广成为他们的“副业”,仅靠县级农技人员的力量不能很好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目前,渠县已建立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60个,县乡两级共有农业技术人员200余人。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仍不完善,依然存在服务功能滞后、运行机制不灵活、被动服务绩效差的问题,难以产生较高效益。
3.1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当前,渠县传统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占地比重偏大和比较效益低。粮油是渠县的传统农业产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渠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全县粮油人均占有量已经位居达州市前列。目前,全县粮油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为80%左右,受价格、生产成本和经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粮油的比较效益明显低于蔬菜、果品和畜牧等其他产业。粮油占地比重偏大势必挤压其他产业发展空间,并制约农民收入的提高,从长远看,并不利于粮油产业的发展。改造提升粮油传统产业,一是通过增加投入、主攻单产等措施,在保持粮油总产量稳定增长、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其占地比重;二是优化粮油产业布局,适当向优势区域集中。粮食生产要抓好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实现集中连片开发,开展粮食稳产增产行动,力争建成一批吨粮乡镇。
3)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实现农产品递延增值,还可直接带动农业提质增效。农产品加工业在渠县目前仍然是短板,特别是精深加工领域。根据全县农产品资源条件,应着力打造6条加工产业链。一是粮油精深加工产业链,积极开发食品、医药和化工等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肉类加工链条,大力发展肉类精深加工,重点是分割肉、冷却肉、加工精肉和熟肉制品;三是果品深加工链条,开发生产果汁、饮料、甜酒等深加工产品;四是蔬菜加工产业链,重点开发腌渍菜、速冻菜和蔬菜罐头等。五是花椒加工产业链,重点开发花椒油和青花椒;六是林产品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核桃生产。
4)拓展农业产业功能,积极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农业。渠县与广安、南充、巴中山水相连,交通便利,是“賨人故里、古賨国都”,又有賨人谷风景区等旅游资源,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大有可为。要抓住游客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以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特色种植园、生态养殖园、林果产业基地为依托,拓展休闲观光新功能,开发旅游项目,发展各种形式的休闲、体验、观光农业,使农业功能从单纯以生产功能为主向生活、生态、文化多功能融合转变。
3.2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创新
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要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围绕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骨干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二是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按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三是要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2)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把工作着力点转到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和提升经营服务能力上。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作水平,加强规范化管理,开展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化经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
3)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创新运行机制,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二是培育壮大专业服务公司、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农机作业、农资配送、技术培训、产品营销等服务能力。
4)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渠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引导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
5)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园区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抓手,是用产业化、工业化理念,以项目为手段抓农业的具体体现。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合理确定区域范围、产业布局、功能分区和建设内容,要突出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编制。二要把种养、加工、营销、休闲观光等产业进行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形成一体化产业体系。三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资金整合,对农业园区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品种开发引进给予集中支持。
3.3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1)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步健全以“渠县黄花”“渠县柑橘”为龙头、以专业合作社为主渠道、以农村经纪人为基础、以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为保障的完善的农村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加快现代营销网络建设,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现代营销体系。积极探索农超对接经营,让渠县优质、绿色农产品经简单整理包装后,直接走向方圆百公里内的超市、商场货架。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入,降低销售成本,有效抑制物价,减轻城乡居民消费负担。
2)改善农村市场环境。加强对农业经纪合同的指导和管理,对农村经纪人进行信用分类监督管理,帮助农民建立起强烈的质量意识、合同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大对坑农害农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打击违规经营,保护合法利益,努力为农村经纪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架起互通的“桥梁”。
3)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编制信息化发展规划,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全县统一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农业信息数据库,建立全县互联互通的信息发送网络,连接周边农产品供求信息终端。逐步理顺、完善、拓宽广大农民获取及发布信息的渠道,在农业生产与外界大市场之间建起信息互动的快速通道,促进县内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需求和产业化发展方向聚集。
3.4大力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1)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科研创新体系。鼓励各类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渠县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开发,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建立高标准农业科研基地,引进农业科技孵化园,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和实用技术的补贴标准,全力打造新技术和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平台。
2)开展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乡镇农技推广站的作用和农村闲置小学校舍资源,开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培育农业技术能人,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培养一大批有文化、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领办人,采取与农业科研单位联合或加盟的模式,开展农业种植、养殖技术攻关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研究。允许农业科技人员兼职或灵活从业,鼓励农技人员下乡开展科技创新。
3.5健全现代农业的投入机制
1)增加财政投入。县级财政年度预算要保证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要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千方百计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2)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在征地、用水、用电、贴息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信贷资本投向现代农业。
3)加快农村金融组织建设。扶持农业信贷担保组织发展,扩大农村担保范围。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