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2016-07-25 00:23屈文文李仲夏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缺失重构

屈文文,李仲夏(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



谈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构
——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屈文文,李仲夏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50)

摘要:继1995年教育部首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程”启动后,文化素质教育开启了通识教育的本土化创新。就全国范围而言,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尚未形成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并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文章是由细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引发的一场思考,对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缺失原因与重构进行尝试性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素质;缺失;重构;自由全面发展

随着文化素质教育逐步提上高校议事日程并日益受到各高等院校的重视,文化素质教育逐步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一轮又一轮的创新,特别是对于本科院校而言,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富有成效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与本科教育相比,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却日益异化为功利主义教育、工具性教育和物化的教育,并具体落实在对职业培训和技能训练的专业实践中。高职院校如果要实现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那么形成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现状和育人目标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与理论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由细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引发的一场思考,揭示出贯穿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内在逻辑——人的本质、异化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此对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缺失原因与重构进行尝试性探讨。

1 人的本质、异化、解放: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作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留下了诸多代表作,如《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阐述了其被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历史唯物主义,也表现出了他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弄清楚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即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思想,必须首先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阐述。针对黑格尔关于人的本质是抽象的精神产物,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说来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1]“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2]:67继而,针对费尔巴哈关于爱、理性是人的本质的说法,马克思又提出了人的本质的另一个命题:“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56但无论是哪种命题,马克思始终是从现实性和社会关系的角度来探讨人的本质,并且认为人的本质是会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立足现实性谈人的本质,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即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工人遭受着奴役,由此带来的是人的本质的不断异化。马克思对“异化”概念使用最多的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并且提出了人的异化的四种表现,即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与自己的生产活动、与自身类本质、与他人的异化。[3]“异化”思想的提出为此后马克思提出“人的解放”的思想作出了铺垫。

什么是“人的解放”?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是人真正的解放。马克思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归根到底实现人的如下目标状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294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提出了更为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出了更为深刻的论述。

认真细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可以发现贯穿其整个理论大厦的内在逻辑:人的本质——劳动、人的异化、人的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理论逻辑所带给我们的启示为研究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价值,特别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构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2 现实语境下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缺失

为了满足高职院校培养创新性创造性人才的需要,文化素质教育便提上了各个高校的议事日程。什么是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是通识教育的本土化创新。但是从本质上讲,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仍然与通识教育相近,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的目的在于通过构建一个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和合格的公民。[4]目前,本科院校在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此相对应的是,高职院校尚未且难以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模式。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在强调专业技能培训与实践锻炼时,文化素质却已化为功利的、物化的教育,这样必然会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做事”,不会“做人”,难以满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要求。

笔者以广东部分高职院校为例,作了一次有关文化素质情况的问卷调查,抽取部分问题,调查情况如图1、图2所示。

图1 高职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内涵的了解情况

图2 高职学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

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调查中80%的高职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不清楚,同时在关于文化常识了解情况的调查中,只有40%的高职学生知道《资本论》的作者,25%的学生知道《矛盾论》的作者,38%的高职学生能够完整回答我国四大名著的名称。由此可见: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亟待提高,也间接反映了当前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缺失。

透视当前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缺失的现状,进一步追溯其缘由,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职院校尚未形成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的制度体系

在当前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趋势下,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却远远落后于其专业素质教育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持续长久、一以贯之的制度体系。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党政领导及其职能部门的考核机制到教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品格与技能的评价机制,甚至是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机制等,高职院校缺乏将文化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素质教育的制度体系和具体的操作方式。

2.2 高职教育工作者缺乏全面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就全国范围来看,高职院校在强调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时,其教育工作者尚未充分认识到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具体表现,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规划中,忽视了专业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忽视了两者的协调与融合,从而导致专业素质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垄断地位,人文素质教育只是起到了一定的附庸作用。

2.3 高职学生自身缺乏对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视

据调查,大部分高职学生反映自身就读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是学习一门技术,毕业后专心从事技术性工作。由此可以推出,在短短三年的专科学习中,他们将主要集中于专业科目的学习,学习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也是为了满足考查要求或出于自身的业余兴趣。高职学生这种对文化素质教育的不够重视,也是导致当前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

3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重构的终极目标

高职院校在反复强调技术技能和专业实践的同时,其文化素质教育很可能异化为功利的、物化的教育,这就必然会导致其教育结果背离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完整的人”的初衷,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在某种程度上已被“异化”,成为社会一线会“做事”的“技能工人”,而不是具有创造力的新型知识分子。正如马克思尖锐地指出:“由于劳动被分成几部分,人也随之被分成几部分,为了训练某种单一的活动,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能力都成了牺牲品。”[5]因此,当前高职院校要以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在个体需要、个体劳动、个体能力、个体的社会关系以及个体的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其中重构文化素质教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的融合是重要的现实路径。

3.1 制定和完善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融合的制度体系

就全国范围来看,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缺失,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的一以贯之的制度体系,囊括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计、党政领导与各职能部门的考核机制、学生品德与技能的评价机制等。高职院校在制定制度时,应当将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的理念渗透于相配套的各种制度中。以课程设计为例,高职院校在完善核心课程的同时,应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为主渠道,加强语文、历史、音乐、体育等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应当成立人文社科部和基础部,通过第一课堂以及相关的教育讲座、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加强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理论的学习,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加强对中外历史的熟悉,并且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3.2 高职教育工作者需明确责任和目标,提高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6]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党政领导,应当将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相融合的理念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立足于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为抓手,认真思考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的融合,并逐渐促使高职师生形成统一的认识。

而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来说,如果能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专业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即将法律道德、历史文学、音乐艺术等人文社科内容融入到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那么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将逐步显示出成效。

3.3 积极探索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

就高职学生而言,在第一课堂方面,他们主要集中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探索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相融合的第二课堂,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例如部分高职院校出现的书画社、文学社等,甚至在部分高职院校出现了国学教育实训基地,为学生学习古典文学、诵读经书、熟悉茶道提供了平台;再加上近些年来,志愿服务颇受学生的欢迎,支农、支教,帮助孤寡老人等各种志愿服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善良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等。在现有基础上,高职院校应当积极调研,积极探索出文化素质教育重构的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5.

[4]黄 进.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J].中国高等教育,2004,(12).

[5][德]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5.

[6]林丽萍.高等职业院校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关系辨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2).

[7]刘 丹.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高教研究,2007,(1).

[8]孙先英.文化素质教育的缺失与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2008,(5).

[9]林杏花.关于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融合机制[J].职教论坛,2011,(23).

[10]黄皖毅.单向度的人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尔库塞和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比较[J].晋阳学刊,2007,(5).

[11][德]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96-(2016)-01-0125-04

收稿日期:2015-10-10

作者简介:屈文文(1988),女,助教

Absence and Re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y Reading Marx's Economic Philosophy Manuscript in 1844 and German Ideology

QU Wen-wen,LI Zhong-xia
(Guangdong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Guangzhou 510650,China)

Abstract:After the first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projects were launch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1995,the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started the local innov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throughout China.However,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universities,the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not well developed into one with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o meet vocational education demand.This paper,based on the close reading of Marx's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of 1844 and German Ideology,is a thought on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s some reconstruction proposal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ultural quality;lack;reconstruction;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缺失重构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广播音乐编辑的综合文化素质探讨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谈谈新形势背景下小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