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县谢坝河大鲵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

2016-07-25 09:43吴纪国赵雪峰
贵州畜牧兽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正安县大鲵岩溶

吴纪国,赵雪峰

(1.贵州省正安县畜牧产业发展办公室,贵州正安563400;2.贵州省正安县谢坝乡动监分所,贵州正安563400)

正安县谢坝河大鲵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

吴纪国1,赵雪峰2

(1.贵州省正安县畜牧产业发展办公室,贵州正安563400;2.贵州省正安县谢坝乡动监分所,贵州正安563400)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Amphibia),有尾目(Caudata),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大鲵属[Megalobatrachusdavidianua(Blanchard)],是我国特有的现存有尾目中个体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产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大鲵最大体长可超过1 m,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是3.5亿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属于鱼类和爬行动物的过渡动物类型,在生物进化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和重要的科研价值,是珍稀的“活化石”。 大鲵是价值很高的食、药两用经济动物,不仅肉质鲜美可口,富含17种氨基酸和金属硫蛋白、胶原蛋白,而且皮、胃、尾、血、脂肪和腺体分泌液均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被专家誉为“水中人参”和软黄金,倍受中外消费者的青睐。

谢坝河位于黔北高原正安县东南角,位于东径 107°34′,北纬 28°12′~28°16′,距县城约74 km,交通方便。正安谢坝河历来盛产大鲵,是大鲵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气候温暖湿润,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泉洞众多,具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为了加强对谢坝河大鲵的保护和开发,现将该地区自然资源现状及大鲵种质资源情况介绍如下。

1 正安县谢坝河自然生态概况

1.1 气候条件 谢坝河沿岸海拔高程900 m左右。年平均气温13.5 ℃,最高气温是7—8月,最高可达26 ℃,4—8月气温15~25 ℃。年均日照1 089小时,其中4—8月日照可达600多小时,无霜期290天左右,年总积温5 340 ℃左右,年降雨量1 200 mm。

1.2 地质概况 谢坝河流域地质构造以白云岩、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其中夹有少量的砂岩和页岩,而在靠下部(水巴岩至跳洞之间)以砂岩、页岩为主,夹少量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一般为灰白色、浅灰色、灰色,有的为肉红色,多数是厚层状、巨厚层状,少数为薄至中厚层状。沿谢坝河从北西至南东向断裂(即谢坝断裂),该断裂控制了谢坝河的发育,断裂规模较大,向北西延伸至正安县流渡镇,南东方向延伸出正安县至凤冈县境内,长数十千米。

1.3 地貌 谢坝河区域的地貌可分为冲积阶地和碳酸盐岩组成的岩溶台丘。沿谢坝河成北西至南东向狭长带状分布,长约7 km,宽200~1 000 m,阶面较平缓,微向河床方向倾斜,为基座阶地。阶面高出河床4~10 m,局部可达15~20 m。谢坝河从上关至水巴岩(12号泉水点)长7 km内,相对高差40 m左右。在阶地分布范围内,局部有小的浸蚀残丘,残丘一般高出阶地面10~15 m。该区域大面积分布碳酸盐岩层,经长期风化溶蚀,岩溶特别发育。岩溶形态地表主要为岩溶洼地,这些岩溶洼地相互连接勾通,包围着一个个馒头状的小山丘。在岩溶洼地中,发育有漏斗和落水洞,地表水易向下渗透。地下的岩溶也特别发育,使地下有储水的空间。因此,沿谢坝河河岩地下水非常丰富,可称得上一个地下水库。谢坝河的海拔高程低于周围岩溶台丘地貌的高程,沿谢坝河两岸分布的冲积阶地中,有多处地下水沿溶洞溢出,这是谢坝河河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1.4 水文 谢坝河是长江上游干流洪渡河的主要支流,发源于谢坝乡滴水井,向西南经东礼村再向东经环山村流入凤冈县洪渡河,在正安县谢坝乡境内流程约16.8 km。地表积雨面积不大,主要由地下水补给。谢坝河流域地表和地下的岩溶均很发育,地表发育的岩溶,使地表水易向下渗透,地下岩溶发育则有很好的蓄水空间,加上又有页岩,页岩又是很好的隔水层,所以该区有丰富的地下水,极有利于大鲵的活动和生存。谢坝河沿岸狭长带状分布的冲积阶地,地形低平,周围岩台丘地貌,地形较高,地下水沿谢坝河两岸溢出,形成数量多、流量大的泉眼。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气温增高)大鲵和其它鱼类就顺泉水游到谢坝河中。谢坝河沿岸泉水清澈,水温常年稳定14~17 ℃。谢坝河沿岸主要泉眼名称及水流量见表1。

表1 谢坝河沿岸主要泉眼及水流量

2 谢坝河大鲵资源状况

谢坝河的大鲵分布在上关至水巴岩7 km范围内。据1983—1986年不完全统计,每年从端午节开始到夏至为止,5 kg以上大鲵数量在40~60尾之间,计200~300 kg。上世纪90年代至今,大鲵的尾数逐渐减少,个体也变小,偶尔有1~2 kg,但大部分是幼龄。为把谢坝河大鲵资源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经常化的管理轨道,2006年正安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谢坝大鲵自然保护区”,并通过了《正安县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办法》。2010年颁布了《正安县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奖励办法》,成立了“水生野生动物繁殖救护中心”。谢坝河沿岸6个村村民联合制定了“六村联合禁渔公约”,形成了政府和村民共同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意识,并在谢坝河野生大鲵游出量较大的“娃水洞”、“泉水脑壳”、“车跟前”等10多个野生大鲵泉眼修建保护围栏,有效保护了谢坝河的野生大鲵资源,并使其数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2013年谢坝河野生大鲵储存数量在18 000~20 000尾之间。

3 大鲵形态和习性

3.1 形态特征 大鲵体大扁平,呈平扁筒状,躯干粗壮,身体分头、躯干、尾三部分,通过实测,体重6.5 kg,体长1 m。 头部宽阔扁平,有显著的疣粒,头长稍大于头宽,头长为体长1/4~1/5,头前端有宽大的口裂,口角约位于头长的1/2处。上、下颌前缘有锐而坚硬的锯状小齿,吻端园上颌略突出于颌。后吻端处有1对小的外鼻孔,内与口腔相通。眼很小,无眼睑,舌大而园,与口腔底部粘连,四周略游离。躯干扁平,由胸腹组成,胸部两侧为颈褶,腹部两侧有皱裂,腋胯间距约为全长的1/3,后部腹面有泄殖孔。四肢粗短扁平,后肢长于前肢,前肢4指,后肢5指,各指间有褶裂相连,指趾端均光滑无爪。尾部较短,约为头体长的1/2左右,基部略呈柱状,向后逐渐侧扁,尾末端钝园,尾背鳍褶扁而厚。皮肤光滑,皮肤体色因环境而异,一般多为棕褐色,背面有大黑斑,腹面色浅,指趾端棕黄色。副性征:雄鲵肛部隆起,椭园形,泄殖孔较大,周围外突,内壁有小颗粒。雌鲵肛部无隆起,泄殖孔较小,周围内陷,孔内平滑无小颗粒状。大鲵5年达性成熟,卵生,体外受精。

3.2 生活习性 大鲵性惰不好动,孤独,常独居一洞,头朝洞口门,以便捕食和防御敌害。喜暗惧光,白天多隐藏于阴凉暗处,夜间活动较频繁,四处觅食。其食性为肉食性动物,以鱼、蟹、虾、昆虫、蛙等动物为主,多是等物进口,少主动出击捕食,大鲵耐饥饿能力强,数月甚至1年不进食也不会死亡。大鲵生长较慢,1年生长100~200 g。生殖期一般在夏末,每尾雌性体年产卵300粒以上,繁殖率低,因受一些灾害,成活率亦较低,受精卵经52~68天孵出幼体。每年春末、夏初端午节前后,当第一次发春水时,泉水流量增大,大鲵便开始从地下溶洞顺泉水游到河中,特别是雷雨、闷热天气游出最多,与此同时其它鱼类亦游到河中来。到秋末河水水温低于泉水水温,大鲵便开始回到暗河中生活。大鲵因是两栖动物,主要是晚上活动,晚上往往上岸到庄稼地、草丛中,甚至爬到树上。

4 保护和开发建议

4.1 加强宣传教育,将有关法律深入宣传到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去,坚决纠正“野生无主,谁猎谁有”的错误思想,使人人懂法、守法,自觉保护珍稀野生动物资源。

4.2 根据正安县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大鲵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制订和完善有关保护措施,同时要积极申报建立省级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3 在谢坝河大鲵栖息水域禁止一切渔业行为,沿河两岸严禁割杂草和砍伐丛树,使各种鱼类有栖身之地。

4.4 随着大鲵繁育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国内已有养殖单位探索出了人工繁殖和仿生态繁殖的经验,可以通过技术引进,就地开发正安谢坝大鲵的人工繁育,以满足人工增殖放流和批量发展人工养殖商品大鲵生产之需,实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战略管理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人为对野生大鲵资源的捕杀,切实保护好谢坝河野生大鲵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2015-12-07

S966.6

C

1007-1474(2016)02-0066-03

猜你喜欢
正安县大鲵岩溶
穿越岩溶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贵州省正安县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分析*
探讨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技术方法
正安县“三变”改革工作推进情况及打算
北京动物园大鲵展示环境丰容设计
正安县银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正安县召开2016年全县老干部、老年教育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