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华,陈 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医院,北京 100038)
运用中医体质量表对警务人员体质类型分布的研究
赵艳华,陈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医院,北京100038)
摘要目的 研究警务人员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方法和材料 运用中医体质量表对特定区域警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并分析问卷情况。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502份,回收500份,回收率为99.6%,其中有效问卷500份;调查显示平和质所占比例最大约52.4%,痰湿质和阴虚质分列第2、3位,气虚质、特禀质分列第4、5位,阳虚质、气郁质分列6、7位,湿热质列第8位,血瘀质列第9位。结论 特定区域警务人员中,虽然平和质所占比例最大,但整体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偏颇体质人群达到了47.6%。
关键词中医体质学; 警务人员; 体质类型
0引言
大量统计数据表明,警务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与其他公务员群体相比,警务人员总体发病率更高[1]。积极开展警务人员群体水平的干预活动,是预防和减少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有效措施。在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警务人员慢性病缺少“简、便、效、廉”的群体预防手段,个体化诊疗思想难以得到具体有效的贯彻实施[2]。而大力提倡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对减少亚健康的发生,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都将发挥巨大作用,同时也为中医学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通过对警务人员慢病人群的体质类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3],在掌握特殊群体人体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态的基础上,将中医传统的预防疾病、调理养生的个体理念与警务人员的整体性预防和可能的诊治相结合,实现个体预防与群体预防的整体防病治病,从而使中医传统医学的特点和优势能够在警务人员群体的生物医学、临床医学领域得到运用,并逐步扩展到干预执业心理、从警行为,以及日常警务化管理等方面,在整体防病治病上做到防治、保健、康复一体化。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项目的研究思路和要求,我们对警务人员慢病人群作为调查的基础样本。纳入的标准包括:①20周岁以上(含20周岁)、55周岁以下的警务人员。②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方法,要求对各项内容知情、并同意接受调查。样本的排除依据:①年龄20周岁以下的人员;②患有精神或心理疾病未愈或正在治疗中、对自身身体状况不能进行自我评价的人员;③患病危重者;④不能理解调查问卷者; ⑤未获得知情同意者;⑥其他原因不能完成问卷者。
1.2研究方法
本次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所有被调查者都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培训的临床医生和有关医务人员在现场实施调查。无医学知识背景者,可在调查员协助下,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最后,调查员逐条检查,确认调查资料合格。
(1)调查地点:某公安边防派出所。
(2)抽样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在与边防所相关管理人员充分沟通后,获得参加调查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础数据,按照名单的先后顺序进行全样本调查。
(3)中医体质调查应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的调查[4]。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标准的计算方法(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进行,即采用1~5分5段计分方法计分[5]。分别计算各个亚量表的分数和各亚量表的原始分数。把原始分数再换算为转化分数,计算方法是: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由此计算所得各亚量表的转化分数范围为0~100分。
判定偏颇体质的分数标准为:体质转化分大于或等于40分,判定为是;30~39分判定为倾向是,小于30分判定为否;如果所得分值越高,则对应体质类型的倾向度越明显。判定平和体质的分数标准为:体质转化分大于或等于60分且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小于30分,判定为是;体质转化分大于或等于60分且其他8种体质转化分在30~39分之间,判定为倾向是;不能满足上条件者判定为否。对于各种体质兼夹同时出现的情况,以其得分最高者作为调查者最终判定的体质类型。若以上条件均不符合,判定为其他体质。对确定的警务人员发放中医体质量表,回收后进行有效性判定,对有效量表进行统计分析。
(4)数据统计:采用SPSS19统计分析软件和Excel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首先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并判别中医体质类型,随后将已知研究若对象分成干类型(按照9类中医体质分类)[6],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3结果
(1)基本情况
本次共进行了500例警务人员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量表调查,我们对所有的调查数据均采用两组人员对照录入,并经核查、校对、计算等步骤[7]。本次发放调查问卷502份,实际回收500份,回收率为99.6%,共得到有效问卷500份,有效率为100 %。其中:男471 例,女 29例。
(2)体质分布情况经判别统计分析得出体质类型占比情况(如图1、图2所示):平和质262例(占52.4 %)、气虚质33例(占6.6 %)、阳虚质29例(占5.8 %)、阴虚质43例(占8.6 %)、血瘀质10例(占2 %)、痰湿质48例(占9.6 %)、湿热质22例(占4.4%),特禀质30例(占6%),气郁质23例(占4.6%)。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种体质中平和质所占比例最大,为52.4 %,痰湿质和阴虚质分列第2、3位,气虚质、特禀质分列第4、5位,阳虚质、气郁质分列6、7位,湿热质列第8位,血瘀质列第9位。
图1 体质类型占比情况柱状表
图2 体质类型占比情况面积对比图
4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特定区域警务人员9种中医体质中,虽然平和质所占比例最大,但整体体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偏颇体质人群达到了47.6%。其中痰湿质和阴虚质分列第2、3位,气虚质、特禀质分列第4、5位,阳虚质、气郁质分列6、7位,湿热质列第8位,血瘀质列第9位。而位居第一的痰湿体质与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痰湿体质是这些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8]。由此表明,从警务人员主要状态、中医体质特点分析出发,结合《中医体质量表》进行综合测评,可较系统地研究警务人员人群的体质分布流行病学特征,这将为下一步运用中医体质理论干预警务人员疾病趋向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警务人员特定区域人群躯体、心理甚至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必然影响这个人群的生活状态和生存质量[9]。当然,多种要素的状态与变化在诱发某些疾病方面起作用,警务人员行业特点和疾病症状的错综复杂以及干预措施的不确定性和缺乏针对性,是警务人员中医体质类型分类调查和实施临床干预存在困难的原因之一,需要在更大更广泛的区域内进行大样本的数据积累和分析。同时,对样本的采集数量、地域来源,以及年龄限制和性别比例都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管理,提高调研结果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分型和临床发病趋势关联性的研究,为运用中医体质理论防治和改善警务人员健康状况提供依据,实现对警务人员潜在疾病趋向人群和慢病特定人群的系统化管理,逐步达到预防欲病转化、改善体质状况、提高群体健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筱薇.北京市刑事警察职业健康现况调查[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
[2]赵艳华,陈斌.构建民警健康保障体系[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6,
[3]王琦,朱燕波.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基于全国9省市21 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7-12.
[4]王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2-14.
[5]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6]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7]刘向东,杨学达.延安市不同职业群体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29(8):975-978.
[8]王济,王琦,李玲孺,等.痰湿体质系列研究与4P医学模式的实施[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27(10):2611-2613.
[9]方晓宇.警察职业健康保障问题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31(400):149-150.
(责任编辑陈小明)
作者简介赵艳华(1971—),女,辽宁人,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为临床医学。
中图分类号D0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