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克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呼和浩特 010022)
试析体育普修课的改革
包克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呼和浩特 010022)
随着当代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的更新,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高校体育课程在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共性培养的基础上应有选择地展开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更充分地发掘大学生内在的潜力开展素质教育。新时期体育普修课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与时代接轨让教师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内容等,充实自己,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以人为本,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本身就代表着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且这种关系不成正相关,有时还会“亏”,新时期的教育有时候就要追求目的“不计成本”。
体育;普修课;改革
针对当代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的更新,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志在必行;在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共性培养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展开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更充分地发掘大学生内在的潜力开展素质教育等展开讨论,提出设想,旨在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普通高校非体育类大学生和武术项目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收集并运用与本选题有关的专著、期刊、学报、杂志和新闻等。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归纳为本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走访武术界、教育界的相关专家、教授、学者,与其进行交流、访问。综合各家见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从而揭示现在高校体育课程形式没有与新时代大学生的内心价值趋向相吻合,得出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地改革大学体育课堂的形式和内容。
2.2.3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发放、回收问卷,对有效问卷加以统计,得出结论。
2.2.4 数理统计法:对已有数据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目前仍有许多高校把体育教育与竞技运动的概念完全混淆起来,用“运动训练”的规律和方式方法来统帅体育课程教学领域,以传授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的指导思想组织教学过程。据东华大学调查,学生中有97%的大学生喜欢体育,却有91.5%的大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国家教育部在多年前就提出深化高校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改革,以更好地增强国民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的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各学科都为“素质教育”这一目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试点。高校体育的课程改革也迫在眉睫。
体育对学生的培养效果是隐性的,不像其它课程那么立竿见影,往往在高校内部处于弱势课程,不受重视。然而据近年来相关资料表明,体育普修课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的影响及其深远,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结合当今国内外体育普修课的改革形式和内容,融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发展为一体,展开讨论、提出设想,为普通高校体育普修课的改革抛砖引玉。
3.1 我国高校体育普修课程结构存在着缺陷
3.1.1 我国高校体育课还没有突破以体育单一项目为主体趋向的课程价值观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一直沿用前苏联的体育教学模式,课程类型过于形式化。对众多高校而言,课程内容无非是固定、单一的项目,缺乏灵活性;教学方法上,一直沿用的是运动队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适合大学生个人价值趋向的选择;课程的层次简单,缺乏系统性和适应性。
3.1.2 我国高校体育课某种层面上只是理论上的教育,没有在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据笔者调查发现有64.5%的学生感觉体育课可有可无,甚至没有必要开展。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体育课程缺乏正确认识,体育课程死板缺乏吸引力。看了统计结果在震惊之余,却深深地陷入了对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深思。国家教育部门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制定教育科目和方针,学校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依然过于形式化,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为了开体育课而开体育课。虽然体育课程的内容在逐渐的丰富,但是课程依然还是流于形式,未能达到设想的效果。
3.1.3 我国高校体育课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体育教育的整体性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教育所起到的作用不同,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教育自身有着整体性。教育的目的是为未来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教育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层面。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整体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知识也具有整体性,不同的方式和内容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意义。
在我们教育的不同阶段,体育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出不同阶段的特色和功能。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个性,在建立多项课程结构的基础上,还应力求课程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争取课程的整体性。课程设计就是要找出体育知识、学生经验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整合为一个整体,使其产生合力。
3.2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设想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接触的文化层面也在不断的扩大,思想意识较以往变化很大。在“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高校体育普修课也随着时代和教育理念的发展与时俱进做出相应调整,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高校和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
3.2.1 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应该更加全面化、多样化
“全面化”指的是体育课程应该因时、因地、因学校、民族、地区等因素制宜,尽可能多地开设体育项目,扩大学生选择的内容。如今社会体育项目层出不穷,已达几百种,不同体育项目的针对性不同,所起到的锻炼效果也不同。为了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造力,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为今后走出学校更好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在满足其共性成长需求的基础上,高校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使体育普修课的内容全面化,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田径、体操这些传统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近年来有些高校开设了攀岩、女子防身术、定向运动、棋牌、瑜珈等体育运动项目丰富了体育课堂的内容。竞技类电脑游戏是第八十九项体育运动。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能否将像竞技类电脑游戏这样的项目列入到体育课堂当中来?既锻炼了学生身体、传授了体育锻炼的方法和理念,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何乐而不为。
“快乐体育”已经不再是一个新的话题,然而怎样才能使体育课快乐起来,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在英语中体育运动被称作“game”,中文也可以翻译为“游戏”。这或许可以让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更加清晰、明了。更丰富的内容,更多的自由和乐趣,让学生在选择中得到满足和发展。
学校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不是单纯的赢利性单位。因此,在体育课堂改革的过程中不能“过于”打教育成本的算盘。在某些学校中,选修课项目是否保留是以选课学生的数量来决定,这样或许降低了学校培养学生的成本,可是却缩小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层面。英国剑桥大学没有因为神学的冷落而取消对神学的研究,正是因为这种包容才使剑桥大学培养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从而屹立世界著名高校之林。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应该更加全面化和多样化。
3.2.2 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应该民族化
“民族化”是指体育课程应该从某个方面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所侧重,使学生在体育锻炼当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某个层面上是一个民族整体文化的体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经过历史的考验的,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和实践价值,健身效果明显(如表1所示)。然而近些年来,受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像舞龙、舞狮、踩高跷等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旁观者多、演练者少。原因可以归根为,像篮球、足球、网球、健美操等近代体育项目的推广力度较大,大大超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力度。现代人好奇心强,思想观念更倾向于新鲜的事务。太极拳对人体的锻炼效果非常显著,能增强内脏器官功能,促进协调性、柔韧性、稳定性的发展,塑身、减肥的效果显著。邓小平当年就曾挥笔写下“太极拳好”,对太极拳的健身功能作出高度评价。在高校体育课堂中,有选择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可以根据不同地域或民族的差异增设一些代表性的体育项目,既丰富体育课堂的内容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汲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举兼得。
表12015 级武术选修班《达标》率统计一览表
3.2.3 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应该“现代化”
“现代化”是指体育课堂应该紧跟时代潮流,面向未来,把新颖的体育项目和受欢迎的项目引用到课堂当中来。随着时代发展,学生的求知欲望越来越强,体育项目也是层出不穷。形形色色的体育项目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体育课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学科,“德、智、体、美、劳”在体育教学中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是高校教育的缩影。直面未来社会,高校体育应该更加“现代化”。
不同时代的人,往往对体育有着不同的情节。新时代的大学生也应该享受新时代的体育课。2006年9月上海财经大学在国内首开高尔夫球课,在国内引起一番争议。在校期间把现代化的体育运动项目传授给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更多的兴趣爱好以及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这种联系学校教学实际和在教学资源充足的基础上所开展的新项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3.2.4 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应该突出“个性化”
现代社会是个个性张扬的社会。“个性化”是指在选择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或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发挥和发展。孔子主张教育要“因材施教”,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要因人而异。新时代的体育课堂应该在以往满足共性化教学的基础上,更加侧重于个性化教学。不同学校可因时、因地选择适合有季节、民族或地域特点的体育项目;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价值倾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现代教育以人为本,在现代体育课堂中,用飞镖、自行车、定向越野、射箭、游泳等不同的体育项目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才能使高校体育课堂起到应有效果。在学生数量日益减少而教育资源相对增多的未来高校,这或许是一个发展方向。
3.3 高校体育课程形式的改革设想
任何选择都根植于一定价值倾向。我国体育课教学模式和内容就在不断地选择中发展着。传统教学模式是采取“固定”班级授课模式进行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效果。然而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普通高校体育课堂的形式也将发生转变。
3.3.1 高校体育课程的形式应该更加自由化
“自由”是指体育课堂的形式没有以往“固定”班级授课那样固定的模式,取消固定班级、固定教师的上课模式,相比较而言更加灵活。在上课时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老师和学习内容。上课时间各项目教师到位,学生根据当时自己的兴趣爱好,临时去选择某些运动项目甚至一堂体育课中可以随着自己的兴趣爱好的临时转变继续进行选择。只要学校对学生上课情况的监督做到位,这种更加自由的上课形式会在未来高校中大放异彩。近年来,好多西方国家的体育课堂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发生改变,就连最初“体育(PE)”课的称谓也改称“游戏(games)”课了。这种转变在满足健身的同时更贯彻了体育的娱乐性和灵活性,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促进了学生身心和个性的发展。
3.3.2 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应该更具灵活性
“灵活”是指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考评机制,可以完全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随即安排或者延伸。有了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加灵活的教学内容。一般教学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案例进行实施,难免有些死板限制教师临场发挥。高校体育课堂的内容完全可以更加灵活化。大学阶段的体育课堂内容许多都是中小学体育重复性的内容,容易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感到乏味。保持上课内容和考核内容的灵活性,在实践中引出问题、解决问题(传授知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跆拳道教学过程中,学生后踢动作总不能准确击中目标,可先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其对整个动作有更直观、深刻的认识;女子防身术的期末考核不能单纯从体质和动作规格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应从实际出发将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场景中进行身体、心理和应变能力的综合考核。
3.3.3 高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应该更加实用化
“实用化”是指体育课程的内容根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基础,创造条件。学生,特别是女生在社会中是一个弱势群体,当今社会中针对女性的犯罪越来越多,在学校中开设女子防身术,传授防身的知识,使其处变不惊,从容、有效地应对危险,化险为夷;蹦迪、网球、高尔夫球、保龄球是继交际舞、乒乓球之后兴起的当今极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在社会交往、交际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分别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目的,分别传授不同的知识或者优化知识的侧重点,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实用,教育效果更加突出。
3.4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意义
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是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事关未来民族的兴衰。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意义重大。
3.4.1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将推进国内高等教育的素质化进程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方针,增强了体育教学中“德、智、体、美、劳”的共同发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校体育的课程改革推进了高校体育教育的素质化进程。
3.4.2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高校课程改革进行了可行性探索
在高校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方式、方法的转变,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方式方法的可行性探索。
3.4.3 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拓宽了思路
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决定了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培养了新时代的人才。社会需求和教育目的又推动了教育理念的更新。本文立足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大胆地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展开理论研究,拓宽了改革思路,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4.1 结论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现代高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以学生为本。结合国内外新的教育理念,大胆提出对高校体育课进行改革的思路,为今后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应更加侧重教学内容的全面化、民族化、现代化和个性化;高校体育教学的形式应该更加突出自由化、灵活性和实用性。
4.2 建议
4.2.1 与时俱进推进高校教育改革的同时,切实从教育的对象考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
4.2.2 在探索高校教育理论发展和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同时,积极做好新一代教师的培训和新教育理论的研究工作,使教师的思想和技能永远保持最新。
4.2.3 在学校教育资源满足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环境,“不计成本”地将教育进行到底。
4.2.4 在高校中开展某些课程的过程中,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式方法和社会需求及学生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1]王则珊.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
[2]辛治国.武术在我国转型时期发展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4(9).
[3]辛治国.武术商业化开发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8).
[4]辛治国.竞技武术和NBA篮球的对比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E Compulsory Course
BAO Ke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Hohhot 010022,Inner Mongolia,China)
With the renew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al purposes,PE curriculum reform is in full swing.Based on the teaching resources meeting the common cultivation of students,college PE curriculum should be selected to develop the students'personality.Based on the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thought,it can fully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and carry out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elective PE course reform can be started mainly from several aspects,such as time standards let teachers accept new education concepts,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enrich themselves,meet the growing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fully mobilize students’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personality with people-oriented thought;education itself represents the contradicto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puts and outputs,and this relationship has no positive correlation,sometimes the purpose should be pursued with"regardless of cost"in the new era of education.
PE;compulsory course;reform
包克(1967-),内蒙古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