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传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教学,要紧扣课文中的词语,体悟文本思想情感,有利于潜入文本,细细揣摩,达到师生情感共鸣。
一、潜入文本,用心推敲,体悟语言魅力
特级教师薛法根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的课文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这些作品中蕴藏着丰富的语言,情感的熏陶。”词语的意义是人们在给予客观事物以称谓,表达对客观事物及现象的认识。与此同时,往往还加入人们对该事物的主观意识、主观评价,学生要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掌握这些词语的运用,必须让学生研读文本,仔细斟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有篇课文《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可以从雷奈克的内心活动入手,从“难过”一词了解他内心的焦虑,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尽职的医生。从他“整日思索”可见雷奈克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在第二自然段中,体会雷奈克“缓步”从一个花园走过,这与第一自然段描述的“整日思索”相照应,孩子们游戏的动作“贴”“划”是雷奈克“被吸引”的真正原因,通过“木板”“另一头”“清楚地听到……声音”等词语说明雷奈克是怎样在观察中有所发现的。
二、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语境理解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把它画下来。(学生自由读第一、第二自然段,读完之后,让学生讲出不理解的词语,我在黑板上写出这些词语:激烈、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
师:现在同学们读书遇到困难了,怎么解决呢?
生:把这些词放到课文中再读一读。
师:老师来读一读,你们听,然后评一评。(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发出赞叹。)
生1:老师,你读的真好,我好像看到了可怜的小稻秧。
生2:老师,我给您提个建议,我觉得读杂草的话,还要再大声一点,再凶一点,因为课文中写的是“气势汹汹地嚷道”。
师:大家说的真好,理解的真深刻。谢谢你的指点,下次一定改正。我发现你注意最仔细,很会读书,爱动脑筋,那你来读一读好吗?(我没想到学生会对自己的动情朗读挑“刺”,同时也为这位学生的表现喝彩。)
生2: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不时发出赞叹声。
在阅读课文时,我们要注意文本的语境和词语的感情色彩,结合课文内容去理解词语,并能运用这些词语进行表情达意。这是一种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否则很有可能词不达意,言不尽情。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并对这些词语进行辨析,品读,可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运用感情色彩的词语的遣词造句的能力,用这些词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立场,爱憎等态度,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三、演一演课本剧,领悟词语的意思
师:刚才我们提出了“激烈、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这几个词,我想请几名同学来台前表演一下,我扮演小稻秧,你们几个扮演杂草。(我随机叫了几名学生上台)课文中描述,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么站?(台上的几名学生若有所悟,马上调整位置,从周围把老师围起来。)
师:杂草丛生,是团团围住呀!(此时,学生们紧紧靠拢,从四周围住老师。)
师:(胆怯地,害怕地,低声地说)你们干什么?
生:(大声地一起说)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声音挺大、挺凶,可是模样不怎么吓人。最好摆几个造型,能表现出“气势汹汹”“蛮不讲理”,请同学们再来一次。
生:(有的手叉腰,有的握拳,做出要打的动作,大声、恶狠狠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
生一边嚷,一边抢。(此时,学生从四周团团围住老师,凸显“一拥而上”,你争我夺,“小稻秧”拼命不让,由于争夺中“小稻秧”消耗体力过多,力不从心,病倒了,下面的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并没有过多讲解这几个词语,只是把这几个词语放在文中,和同学们演一演,学生理解的就特别透彻,词义带有贬义。在学生的入情入境、淋漓尽致的表演中,能在游戏中自己体悟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学生玩得开心,学得愉悦,多好呀!在这个环节上,通过动作的指点,语音的点拨,情境的体验,使得感悟水到渠成,教者是充满智慧的:他没有一厢情愿地去灌输,让学生机械地硬背词语的意思,而是借助情境去启发,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自悟。教者是充满情趣的:与学生一起尽情地读,尽情地说,尽情地演,在轻松愉悦中,得以共同发展。
《小稻秧脱险记》中有几个词语用的非常特别,“激烈、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这几个词是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也是这篇课文的重点要理解的词语。老师引导学生从演课本剧入手理解词语,很有味道,从学生的表演中去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在语言表达中学会准确恰当地使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这样有利于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学会词语的褒贬反用,能使爱憎情感表达更鲜明,表达效果更强烈。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细细品读推敲,让学生演一演,在玩中学,学中内化,领会词语的独特意蕴,体悟其蕴涵的思想。学生是一个充满感情的生命体,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在探讨中碰撞思维火花,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在追求这种境界,构建这种课堂。围绕语言文字去感悟体验,师生们的感情才有依托点和出发点,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课堂才会语言与情感共生、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