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小娟
(山西省汾阳医院,032200)
利福平、多西环素对HBsAg阳性携带布氏杆菌病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连小娟
(山西省汾阳医院,032200)
布氏杆菌病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人、畜布氏杆菌病的存在和流行,该病被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 )、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以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每年上报WHO的病例数超过50万例。我国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 疫情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基本控制,90年代中后期疫情开始回升,到21世纪疫情回升趋势愈加严重[1]。我省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乙肝是当前我国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我国HBsAg阳性携带率为7.18%。 布氏杆菌是细胞内菌,因此应选用能进入细胞内的抗菌药物,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和防止耐药,一般采用联合用药。世界卫生组织把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利福平胶囊(600~900)mg/d联合多西环素片200 mg/d口服,6周为1个疗程。临床经常遇到HBsAg阳性携带布氏杆菌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影响下一步治疗,现对HBsAg阳性携带布氏杆菌病患者治疗过程中肝功能损害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
2012年9月—2015年10月我科收治确诊为布氏杆菌病(急性期)患者60例,诊断标准参照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诊断标准:①流行病学接触史:密切接触家畜、野生动物(包括观赏动物)、畜产品、布氏杆菌培养物等,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②临床症状和体征应排除其他疑似疾病;③实验室检查:病原分离、试管凝集试验、多汗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凡具备①②项和第③项中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诊布病[2]。我院部分患者血标本培养出布氏杆菌。确诊的病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HBsAg阳性携带者30例为观察组,HBsAg阴性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平均年龄43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1岁。两组一般资料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用药前检查肝功能正常。
治疗方法
观察组:利福平0.6 g,每日1次,口服。多西环素100 mg,每日2次,口服。
对照组:利福平0.6 g,每日1次,口服。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口服。
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症状如恶心、呕吐、乏力、纳差及黄疸等体征变化情况。治疗前化验肝功能均正常,治疗开始后每周化验一次肝功能,如有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等情况随时化验肝功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后,根据肝功能情况决定加用保肝药物,继续此治疗方案或换用其他非首选治疗方案。
结果
肝功能损害诊断标准根据以下四项做出诊断:①有明确服用利福平、多西环素药物史;②用药后出现食欲下降、厌油、皮肤或巩膜黄染、肝区胀痛不适等肝功能损害表现;③无症状者 ALT、AST 中有任一项≥ 40 U/L,TBiL ≥ 20 μmol/L;④排除免疫性、遗传性等其他肝病者,亦未服用其他致肝损害药物[3]。
结果: 两组肝功能比较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情况(例)
两组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和处理
发生药物性肝炎时患者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皮肤瘙痒、皮疹、黄疸。出现肝功能严重损害,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倍正常上限,或总胆红素(TBiL)≥3倍正常上限,或碱性磷酸酶(ALP)≥2倍正常上限[3]时,停药观察病情,并给予保肝治疗,肝功能完全正常后酌情选用治疗方案。如肝功能经保肝治疗后无好转甚至继续加重,则换用其他不含利福平、多西环素的非首选方案。
讨论
布氏杆菌是细胞内菌,因此应选用能进入细胞内的抗菌药物,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和防止耐药,一般采用联合用药。世界卫生组织把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作为首选治疗方案,6周为1个疗程。利福平能抑制分枝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DNA依赖性RNA多聚酶,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的β亚单位牢固结合,从而抑制细菌mRNA的合成,防止该酶与DNA连接,从而阻断RNA转录过程。其作用靶位在RNA多聚酶的β亚基。为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明显抗菌作用,在抗结核治疗中证实其能引起肝功能损害。多西环素是由土霉素衍生半合成的四环素类抗生素,属于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阴性和阳性菌均有活性,其主要机制是通过与30s核糖体亚单位的可逆性结合,抑制敏感微生物的蛋白合成,从而抑制tRNA和核糖体的结合。多西环素也可以引起肝功能损害[4]。HBsAg阳性携带布氏杆菌病患者经利福平、多西环素治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概率高,可能为患者原有肝脏基础疾病导致肝脏解毒功能减弱,药物清除变慢,增加药效和毒性,易出现药物性肝功能损害[5]。一旦出现药物性肝损害,不仅抗菌治疗不能顺利进行,而且增加住院时间和费用,在临床工作中应尽早在布氏杆菌病患者中筛选出HBsAg阳性携带者,并对其进行积极的控制和预防,避免或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有利于疾病的顺利治疗。
参考文献
[1]董培玲,王冬梅,张斌,等.布氏杆菌病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4):973-974.
[2]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9-181.
[3] 史学斌,冯慧萍.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 26 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7):3660-3661.
[4]吴抗美.多西环素、阿奇霉素致肝损害2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4,24(7):447.
[5]崔国强.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4,6:1061-1063.
(收稿日期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