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乐
(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海南 万宁 571500)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王昌乐
(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海南 万宁 571500)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6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联合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意识状态、原始反射和肌张力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均<0.05);2组t0时刻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刻NBNA评分均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联合组t1—3时刻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可以显著缩短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神经行为功能,增强治疗效果,安全高效,同时还可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复方丹参注射液;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常由围生期窒息引发,也是导致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据统计[1],全球范围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率为0.1%~0.2%,而我国高达5%~8%,而该病致残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总体预后不良率约为30%,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后生活,同时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上尚缺乏降低预后不良率的有效治疗手段,改善脑部微循环和脑细胞保护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原则,以减少后遗症,改善预后[2]。祖国医学中并无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名,但是依据其病机和中医证候,可归属于“胎惊”“惊风”“囟填”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责于禀赋不足、胎元受损,或脾肾虚衰、虚极生风,抑或分娩不顺、脑窍受损、心神不宁,终现真阴内虚、气阴两伤、惊厥抽搐之症。现代中医学家认为[3],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培本固元、宁神静心、补肾健脾、聪脑醒窍的重要作用。笔者观察了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6例,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4]标准诊断:①母亲妊娠期存在明确胎儿窘迫史,即胎心<100次/min,且时间≥5 min,出生5 min Apagar评分≤5分;②存在明显肌张力低下、惊厥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③脑CT检查显示存在脑缺血改变。临床分度:①轻度。肌张力正常,意识过度兴奋,拥抱反射稍活跃,吸吮反射正常,且无惊厥、瞳孔改变和中枢性呼吸衰竭。②中度。肌张力降低,意识迟钝,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均减弱,常伴有惊厥,中枢性呼吸衰竭无或轻度,瞳孔无改变或缩小。③重度。肌张力松软或伸肌张力间歇性增高,意识昏迷,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均消失,多惊厥,常伴有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扩大或不对称,光反应消失。患者起病时龄<24 h;出生日龄0~30 d,且患儿父母均健康;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禁忌证,且未同时参与其他研究;家属签订知情协议。排除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畸形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或恶性肿瘤者;合并代谢性、自身免疫性、内分泌性疾病者;患儿家属拒绝签署知情协议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联合组33例,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吸氧、维持正常通气、降低颅内压、控制惊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稳定血糖水平等基础支持治疗,同时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免发生感染,用药剂量均依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和身体状况确定个性化方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齐鲁天和惠世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 mL∶100 mg,国药准字H20056783)20 mg融入10%葡萄糖溶液2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联合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购自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 mL,国药准字Z51021303)1 mL/kg融入10%葡萄糖溶液2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临床分度为轻度和中度的患儿持续治疗10 d,重度患儿持续治疗15 d。
表1 2组基本资料比较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意识状态、原始反射以及肌张力恢复时间指定1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对患儿意识状态、原始反射以及肌张力进行常规检查,1次/d,观察并记录各项症状恢复时间。
1.3.2治疗效果依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和各项症状恢复时间进行判定:显效:治疗10 d后意识状态、原始反射和肌张力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10 d后意识状态良好,呼吸平稳,吸吮功能恢复,原始反射和肌张力改善;无效:各项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无效)/总例数×100%。
1.3.3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所有患儿均于治疗前(t0)及治疗3 d后(t1)、7 d后(t2)、15 d后(t3)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20项评分标准》[5]进行量化评定,共包括行为能力(6项)、原始反射(3项)、主动肌张力(4项)、被动肌张力(4项)和一般状态(3项),均按照0~3分进行评定,总和即为NBNA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经行为状态越好。
1.3.4不良反应情况和病死率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病死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各时间点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项症状恢复时间联合组意识状态、原始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各项症状恢复时间比较±s,d)
2.2NBNA评分2组t0时刻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刻NBNA评分均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t1—3各时刻联合组NBNA评分均远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2.3治疗效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不良反应情况和病死率2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联合组病死率为3.03%(1/33),对照组为9.09%(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各时刻NBNA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t0时刻比较,P<0.05;②与t1时刻比较,P<0.05;③与t2时刻比较,P<0.05。
表4 2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也是严重影响日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该病常由围生期窒息导致脑血流减少、缺氧、甚至暂停,进而损伤神经系统功能[6]。重度缺氧缺血性损伤在发病早期如救治不及时便会死亡,还有部分患儿会出现永久性后遗症,如癫痫、脑瘫等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死率有所降低,但是致残率一直居高不下,超过25%的患儿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功能损伤后遗症[7]。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窒息缺氧是发病的基本原因。另有研究表明[8],围生期窒息缺氧导致胞内Ca2+无法被及时有效转运至胞外,从而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生化反应,如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生成、线粒体功能障碍、自由基生成等,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祖国医学依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将其归属于“胎惊”“惊风”“囟填”等病症范畴。关于该病中医证候,古书早有记载资料[9]:“生后频频作搐、面青”“牙关紧闭,睛斜目闭”“撮口缩腮,腰直身僵”。古代医家将该病责于先天禀赋不足:母孕期调适不当、或父母精血亏虚,而致胎元之气受损,则气血虚弱、走行无力,乃致血瘀之症;产前母体受损、气血虚弱,而致气阻血瘀、脉络不畅,终致惊风之症;禀赋不足、胎元不固,胎儿脾肾虚衰,运化无能、阳气通行受阻,而致阴寒亢盛、虚极生风,生后面青,常睡卧不醒,更甚者心神不宁、频频作搐,乃囟填之重症[10]。现代中医学家认为[11],该病病机可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类,先天因素有母饮酒嗜欲、或外挟风邪,而子承母气,生后则病也,另有父母暮年得子、精血不足、胎儿气血浇灌无源,则禀赋不足,血气未实;胎儿生后脏腑柔弱、易寒易热、易虚易实,风邪侵袭,则实证转虚,抑或虚实并先,乃发腰直身僵、撮口缩腮之症;初生者稚阴未长、稚阳未充、机体脆弱,外感风邪,易致阳虚衰脱、阴寒亢盛之象。后天因素有分娩不顺,产时脑窍受损、气滞血瘀、脑之脉络难以畅通,气血浇灌失常,而致脑窍失养、心神不宁、神明失用,更甚者窒息而亡;气滞血瘀,邪热内生,阴阳失调、真阴内亏、刚柔失衡,终伤气阴,而致惊风之症。故而“囟填”乃血瘀脉络、气机生化受阻、气血亏虚、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终致脑窍失养,神明失用。故治以活血通络、醒脑开窍、培本固元为原则。
目前常用于治疗该病的基础方法有维持通气、改善局部微循环、维持血糖水平、降低颅内压、改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随着钙通道阻滞剂、高压氧治疗、疝气吸入和亚低温疗法的应用,该病病死率逐渐降低,但是在改善脑损伤和预后、减少后遗症方面成效仍不理想[12]。因此,如何采用有效方法改善神经行为功能、增强治疗效果,仍是困扰临床医生的医学难题。机体神经细胞膜上含有丰富的神经节苷脂,可以促进神经元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由于窒息导致局部脑损伤,而在此过程中神经组织可以大量分泌具有神经维持和修复功能的营养因子,以降低神经系统功能损伤。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既可以促进营养因子的分泌和释放,又可以加强其对神经细胞的修复和保护作用,同时还可促进神经元细胞再生,最终起到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可以缓解脑水肿,改善局部微循环和血流状态,并且还可减少继发性损伤[13]。另有研究指出,虽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创伤性脑脊髓损伤和血管性脑损伤患者疗效显著,但是对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尚不理想[14]。
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作用,主要由丹参和降香中提取精制而成。其中丹参清心除烦、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安心宁神,还可培本固元、行血益气,降香镇静止痛,二者合用醒脑开窍、活血益气、通经止痛[15]。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丹参提取物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能够降低脑细胞兴奋性氨基酸的活性,且丹参中的酚酸类物质还可清除氧自由基,增强抗脂质和过氧化损伤作用,此外丹参对降低全血黏度、提升血流速度和改善微循环也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降香具有显著的镇静镇痛功效,尤其对耐受力较弱的小儿,可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对改善预后也有明显成效[16]。相关研究表明,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常规疗法可以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和神经系统功能,对降低病死率和脑损伤程度具有显著作用[17]。另有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较单纯常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且意识状态、肌张力和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均显著缩短,神经系统功能评分也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升高,同时病死率也明显降低,指示该治疗方案具有较高可行性[18]。本研究中,联合组较对照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后各时刻神经系统功能评分显著升高,病死率低,且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以显著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增强治疗效果,还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降低病死率,且安全高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1]刘艳龙.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预后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1166-1167
[2]Fuentes-Ruiz JA,Lagares-Franco C,Rodríguez-Molina,et al. Ass-essment of therapeutic passive hypothermia in newborns with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that need interhospital transport[J]. Rev Neurol,2015,60(7):303-308
[3]朱小燕,金爱平,陈雨. 高压氧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2):4097-4098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J].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 (8):584
[5]鲍秀兰,虞人杰,李着算,等. 应用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预测窒息儿预后[J]. 中华儿童保健,1994,2(3):204
[6]布兰娜,郑彦强,吴素静,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尿酸变化的意义[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3):2584-2585
[7]Mehwish A,Mirza Rodney,Ritzel Yan,et al. Sexually dimorphic outcomes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J]. J Neuroinflammation,2015,12(1):251
[8]郭秀春,赵世刚. 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研究进展[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47(7):813-815
[9]杜逸亭,徐若梅,覃琳,等. 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1):1332-1333
[10] 庄明华. 针刺任脉、督脉及膀胱经能促进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模型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摘要)[C]. 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2007
[11] Kitai Y,Ohmura K,Hirai S,et al. Long-term outcome of childhood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J]. No To Hattatsu,2015,47(1):43-48
[12] 李艳霞,贺新萍,徐晓伟,等. 高压氧辅助纳洛酮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5):100-101
[13] 吴立新.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血清TNF-α、IL-6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4):1524-1526
[14] 黄艳春,肖强. 神经节苷酯辅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近期疗效及对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5):511-513
[15] 艾启浩. 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观察[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2):77-78
[16] 傅光华. 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7):846-848
[17] 禹德辉,薛奕. 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损伤患儿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0):68
[18] 李国苍. 神经节苷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8例[J]. 中国药业,2014,23(6):81-82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20.034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20-2257-03
[收稿日期]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