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霞
企业会计造假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杜小霞
摘要:目前,社会上会计造假层出不穷。会计造假的具体表现主要有账目来源造假、成本费用造假、虚假确认收入与虚增利润等,其原因主要在于利益驱动、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体系不完善等。为此,应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奖惩制度、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等予以防范。
关键词:会计造假;内部控制;防范
近些来,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伪造会计信息,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虚假的会计资料,使得相关人员做出不合理、不科学的决策。会计信息的造假不仅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而且还会为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人员提供犯罪方便,滋生腐败,最终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
1.账目来源造假。企业通常会通过编制不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人为调节会计报表,以此来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计凭证的造假方式主要有编造虚假的经济业务来以虚充实、用非法的手段获得原始凭证来以虚开实、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以少开多或以多开少。
2.成本费用造假。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选择在成本上做文章,调节资产转化为费用的时间,用此方法粉饰业绩、操纵利润。
3.虚假确认收入,虚增利润。一些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的贷款,在确认费用时选择一年中的部分费用确认,而对于收入则是全年或是更高的收入来确认,明显违背了会计制度中的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原则;个别企业只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不遵循相关的会计规章制度,如提前确认收入,关联交易等。
(一)利益驱动
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会计造假的直接原因。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集团造假行为表现方式多样。首先,偷逃税款,很多企业会通过虚报收入或增加成本的方式达到少交税款的目的。其次,为了赚取超额利润,企业在证券市场上披露虚假会计信息以此来操纵股价。最后,融资需要,企业缺乏资金需要贷款,但自身条件又不足,就会选择陈述虚假的会计信息。
政治利益驱动也是会计造假的原因之一。人们为获得各方面的利益,所关注的焦点是会计信息,因此更多的个人、单位或者部门为了谋求不正当的利益,以会计信息为突破口。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政府部门会对经营者采取考核奖励、提升职务、调高工资分配等方式来奖励企业。这也成为会计造假的原因之一。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虽然在不断地完善,国家也陆续出台多部会计准则来规范相关行业的会计行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会计法,以及相应的会计准则都是引导型为主,很少有法律条文对会计诚信问题作出具体的描述,严重降低了会计法规的可操作性。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但是对于指使财务人员做假账的相关领导人到底如何处置及处置的力度等仍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会计造假的行为往往是处以行政处罚,很少有法律专门追究会计造假行为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会计造假的成本较低。
(三)监督体系不完善
首先,外部监督力度不够。一方面,作为社会监督责任核心的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完全做到“客观、独立、公正”的审计,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有时会为客户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另一方面,社会大众对单位或企业的会计信息知之甚少,部分信息企业根本没有公开,尤其是一些舆论在短时间都无法搜集到工作所需要监督的、应该公布的会计账目信息,就无从谈起普通大众的监督了。
其次,内部监督缺位,企业内部监督体系不健全,致使其在监督中难以有效发挥正常的作用。
(一)健全法律法规,完善会计准则及制度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完善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各主管部门应根据经济活动的发展情况及时做出修订。特此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作为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首要目标;其次,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制定过程中,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关系;再次,检查已经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寻找并消除其中的真空地带;最后,分析当前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交易,及时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二)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相关人员的责任
内部控制是企业的管理部门为了防止相关财务人员会计造假现象的产生,利用企业的内部分工及各部门的关系,建立的一系列相互关联又相互牵制的制约机制。关于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有如下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企业应致力于加强修正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正常发展规划合理、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关的程序和方法;另一方面,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监督和检查的评价制度。除此以外,我们还必须规范相关人员的责任。首先,建立岗位分离制度。其次,建立领导负责制度。最后,建立独立的监督体系。为了达到互相监督、互相牵制的目的,企业应成立独立的审计、纪检等相关部门。
(三)完善奖惩制度,建立舆论评价机制
针对会计造假事件频发的情况,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对于造假事件处理的结果还未引起广大会计工作人员的重视,震慑力不足,应该及时完善有关会计从业者的奖惩机制,根据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颁发、继续教育等工作,对所有会计人员进行全面地注册登记,建立诚信档案管理制度,运用社会强大的舆论评价机制,激励因受到强大精神压力的道德主体勇敢前行。与此同时,政府应通过报纸、新闻等途径宣传诚信的职业道德观,倡导群众舆论,抵制个人主义,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社会舆论机制。
完善的考核标准和合理的分配奖励机制的建立是当务之急。各单位、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一套符合自身营业状况,并能对企业相关领导人所做的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更加注重会计工作中的过程,而不仅仅以数字为标准。
(四)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首先,企业对会计人员实行终身教育制度,不断加强培训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增加会计人员的实操训练,尤其是对初入门的工作人员,更应予以帮助,使其更快的熟悉会计相关的实务操作;其次,财政部门应强力抓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促使会计从业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新的会计准则,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与时俱进。会计准则更新的速度快,改革次数较多,会计工作人员若不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就会在实际操作中因违反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而出现的错误,导致会计报告不符合新的会计制度和准则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国柱.八大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之比较[J].学术期刊,2008,(04):39-41.
[2]王清炜.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J].学术期刊,2010,(06):41-43.
作者单位:(建行西安南大街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