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琳,时 朵
(1.南京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93;2.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江苏 南京 320100)
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思考
——基于幸福教育视角
谭 琳1,时 朵2
(1.南京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93;2.秦淮区第一中心小学,江苏 南京 320100)
基于对幸福教育的理解与把握,本文阐释了体育与幸福教育的关系,勾勒了在幸福教育视阈下学校体育发展样态,旨在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幸福教育;学校体育发展;思考
审视现代教育,取得的发展是巨大的,但不可否认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最凸显的问题是重知识与能力教育,轻人之为人教育,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本末倒置,背离了教育的宗旨与理想。正是针对现代教育的弊端,幸福教育被提出,成为教育界、学术界关注与研究的话题。何为幸福教育?幸福教育研究倡导者、开拓者刘次林教授认为:幸福教育就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中国科学院孟建伟教授认为:幸福教育就是一种将幸福视为最核心和最终极的价值理念的教育。教育是人幸福的源泉和保障,而人的幸福则是教育的目的和动力。曾将2所落魄学校建设为全国闻名的“幸福牌”优质学校,为幸福教育实践提供成功范例的高峰校长认为:幸福教育就是通过幸福教师的创造,去培育学生拥有幸福人生而需要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获得幸福能力的教育。也只有当这种能力变成了学生的内在素质,他的幸福才是自由和终身的,教育也才是成功的。显然,他们都一致认为幸福是学校教育追求的最核心价值与终极目标,教育的神圣使命是要培养学生幸福观、幸福品质、幸福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终极关怀。显然,幸福教育价值取向,追求的目的根本区别于唯分数,唯智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本质是一种急功近利,背离教育宗旨的片面教育。幸福教育则主张教育要全方位关照学生成长,既要重视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成才”教育,更要重视人之为人的“成人”教育,即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幸福观、培养学生幸福品质、幸福能力,为学生获取一生幸福奠定基石,故幸福教育的本质是做人,做幸福人的教育。因此,推进幸福教育的实施意义重大而深远。
2.1 幸福教育是项系统工程,幸福教育需要体育加盟
从系统论的视角分析,幸福教育是项系统工程,幸福教育既需要社会系统的配合,更需要学校内部系统配合,即包括学校各部门及各学科教师的参与。只有各系统、各部门、各学科教师的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实现幸福教育目标任务。因此,幸福教育推进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全方位的参与,包括体育教师的参与。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幸福教育构成要素,幸福教育离不开体育的参与,体育也需要参与幸福教育,承担幸福教育使命,在幸福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2.2 幸福教育推进将会促进学校体育环境改善,为体育生存发展提供契机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体育发展环境不尽人意,“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就是当今学校体育尴尬境地的真实反映。在中小学,尤其是广大的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严重匮乏,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体育课任意被文化课取代,课外体育活动被补习课吞噬,阳光体育计划推进举步履维。沉重的学业压力、缺乏运动及睡眠不足对学生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当今青少年学生体质下降,心理问题增多的现实就足已证实片面教育的危害。而幸福教育观建立则为新世纪学校教育发展指了一个新的方向,也为学校体育走出困境提供了契机。在幸福教育观的关照下,学校体育将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学校体育将会得到高度重视,真正回归到学校教育的合适位置,学校的体育环境将会得到改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将会加快,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将会得到激发,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将成为幸福教育,幸福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体育在幸福教育的语境中将得到“舒展”,有用“武”之地,体育将借幸福教育的“东风”,一展“宏图”。无疑,幸福教育推进会促进学校体育环境改善,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良机。
2.3 体育在幸福教育中将大有所作为,幸福教育需要体育给力
健康是幸福之基、幸福之源、幸福之本。体育是增进人身体健康最有效、最便捷、最经济手段,体育特性决定了体育与幸福必然“联姻”。体育除了有增进身体健康功能,还有锤炼意志、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优化性格、塑造人格品质的价值。蔡元培的“健全人格首在体育”的经典之说,就是对体育价值最深刻的诠释。体育不仅增强学生体质健康,而且也健全完善学生人格品质,而健全完善人格品质也是积极作用于人生幸福的重要幸福因子,为此,国外一些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十分重视学生品质培养。罗素指出,品性教育旨在产生幸福和勇气。诺丁斯认为:人们只有具有健全的品德并积极培养具有这一品德特征的美德时,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有魅力的人常常比那些没有魅力的人要幸福一些。她始终认定,优质品质与幸福之间存在着一种“循环性”关系,两者互相催生、交互强化。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也认为性格与幸福有关系,指出乐观的人能在逆境中更好地成长,也更容易走上一条绝妙无比的成功之路!乐观一一种可以掌握的技巧。为此他告戒孩子父母要用教育策略教导出积极品质的孩子,乐观孩子更加幸福。现实也证实,有优质品质的人更容易发现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而缺乏优质品质人则更容易体验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与不幸。体育可优化提升人品质,经过长期的体育锻炼的人往往都具有一些鲜明个性特征,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具有阳光的生活态度;他们乐观进取、豁达宽容;他们自信坚定,抗挫折能力强;他们集体观念强,善于处理个体与集体关系;他们善长与他人交往合作,和谐相处。正是体育具有外塑体格,内塑人格的价值功能,决定了体育与幸福教育深度关联,决定体育在幸福教育中重要地位。至此可见,体育与幸福教育关系是:体育需要幸福教育的关照与引领,幸福教育需要体育加盟与给力。
投稿日期:2015-11-23
3.1 确立幸福体育的新观念,让体育回归健康、快乐、幸福本源
体育本应充满阳光与活力,赋予孩子健康、快乐、幸福,是孩子最爱,但现实并非如此,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却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与教育观偏颇相关。在生物体育观与应试教育观影响下,学校体育重视技能、体能教育,轻体育情感、体育人文精神培养,俨然学生体育考试成绩的合格率,体育素质达标成为学校体育追求的唯一目标。由此导致学校体育急功近利,成为应试体育,即考什么就上什么,测什么就练什么,一切都围绕考试与测试进行,造成了技能教育与情感教育分离,体育中的人文教育弱化,体育成为枯燥乏味,缺乏情感支撑的简单身体练习,这样的体育学生自然不喜欢。要改变现状,就需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因为,教育观念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叶澜称:教育观念是基础教育之魂,没有教育观念的变化,再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再高学历的教师队伍,都不可能创造出面向社会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刘次林也指出,教育要革命,但其最根本、最深刻的革命是人的教育意识、教育思想的革命。显然,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须以体育观念改革为先导,建立为学生健康、快乐、幸福而教的幸福体育观十分重要。从幸福体育观审视体育,我们对体育有新的认识理解,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不是体育全部,更不是学校体育终极目的,体育既有健体的生物价值,也具有健心,促进人生幸福的人文价值。因此,当代学校体育肩负的使命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完成体育学习任务,获得体质的增强,为终身健康奠定基石,更重要在于通过体育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幸福”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与能力,使之建立起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阳光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追求,体验体育真谛,享受体育赋予人类的礼物:健康、快乐、幸福,真正实现“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终极目标,这才是体育价值根本全部所在。显然,幸福体育观克服生物体育观、应试体育观弊端,实现了学校体育观的历史超越。新世纪学校育发展需要正确体育观引领,建立幸福体育观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3.2 营造“幸福课堂”,使体育课成为学生最爱
课堂是学生学习最重要场所,也是学生幸福感体验及幸福品质形成的最重要来源地。因此,建构幸福课堂是实施幸福教育的重点。何为幸福课堂?刘次林认为幸福课堂有2个特征:第一,在认知上要对学生形成挑战。教学没有挑战性,课堂就没有幸福感;第二,在情感上要有感动力。学生学习情感需要激发,教师要以情激情,以行激情,以理激情。李振林提出幸福课堂建构包括3个层面:第一,幸福课首先应该让孩子有舒展的精神状态,来投入学习,让孩子感到愉快;第二,要让孩子很积极很投入,让孩子很有激情,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才能带来较高的课堂效率;第三,让孩子思维充分得到激发,得到挑战。3个层面都具备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课。以上论述为创建幸福体育课堂提供有益启示。反观现实,体育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师教学感染力缺失普遍存在,以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窒息,教学质量不高。要使体育课重新焕发活力,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幸福课堂,就需要在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教学感染力提升上着力。教育部体卫司司长王登峰提出的“两个凡”对当下的学校体育改革颇也具有指导意义,他认为凡是孩子们喜欢的,凡是能够达到锻炼效果的一律是百无禁忌,学校体育就应当是这样的两个凡是。“两个凡”实际也道出体育幸福课堂的秘诀,孩子喜爱,又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是构建幸福体育课堂的重要元素,只有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选择孩子喜爱,又具有良好身体锻炼效果的体育内容与方法就能促使学生主动学、快乐学、高效率地学,构建幸福课堂。幸福课堂源于教师创造性工作,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既要通过科学合理地教学设计来激发与满足学生求知欲与学习情感,使学生乐学、愿学;又要增强教师的感染力与感动力,以教师教学激情点燃学生学习激情,以教师良好品行激活学生学习激情,以晓之以理的教育方式引发学生学习激情。只有师生情感相互感应,相互激荡,才能营造良好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创建体育的幸福课堂。
3.3 创新课外体育内容形式,为“幸福校园”添色增彩
课外活动本是青少年儿童自由、快乐、放松、交往、尽情展示个性,养成运动习惯的一方沃土,但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校园课外生活单调灰色,课外体育活动萧条冷落。如何使课外体育回归“原生态”,幸福教育实践的成功者高峰校长所建构的课外体育样式为我们推进课外体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在他所经营幸福校园里,课外体育的场景是课间操形式多样:除了国家公布的广播操,还有体育教师自编的街舞,有健身教练教授的健美操,孩子们煞是喜欢。下午还有个30min的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可以奔跑跳跃,可以游戏打闹,可以唱歌跳舞……每天这个时候,校园里都是一片欢腾。此番情景获得源于他对幸福教育理念的坚守及对体育的高度重视,也源于体育教师创新性的工作。只要校长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课外体育的组织管理,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积极推进课外体育制度化建设与课外体育内容与方式的改革创新,就能吸引了孩子积极参与,使课外体育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幸福乐园,一个五彩缤纷,充满生机活力,洋溢着欢声笑语,洒满金色阳光的幸福校园及体育美景就能得以实现。
3.4 适应幸福教育需要,培养幸福的体育教师
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这必然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新要求。因为,幸福教育是通过幸福教师的创造。幸福教师更趋向于培养幸福的学生,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幸福教育就是将相对较高的教师的幸福能力“移植”到幸福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身上去。显然,幸福教育实施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自身幸福素质的高低,幸福教育呼唤幸福教师。何为幸福教师?刘次林强调的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的教师,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在幸福教师眼里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只有教师具备了这样特质与品格才能承担起幸福教育的责任使命,培养出幸福人。当下在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下,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着职业倦怠、幸福感缺失现象,导致了一些体育教师精力投入不足,责任心降低,工作马虎、敷衍。无疑,这样的工作状态是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更是实施幸福教育的阻力与障碍。因此,实施幸福教育,迫切需要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能适应幸福教育的师资队伍。为此,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教师敬业乐业的精神境界;同时要注重改善体育教师待遇,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只有体育教师物质与精神生活得到充盈与丰满,职业素质与精神境界得到跃升,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了热爱,拥有激情,把体育教育当作幸福的一种体验,幸福教育才能结出硕果。
[ 1 ] 孟建伟.教育与幸福——关于幸福教育的哲学思考[ J ].教育研究,2010(2):30.
[ 2 ] 高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与幸福教育[ J ].比较教育研究,2010(3):13.
[ 3 ] 龙宝新.教育:为了幸福的事业——论诺丁斯的幸福观[ J ].基础教育,2012(1):10-16.
G807.0
A
1674-151X(2016)01-010-03
谭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0.3969/j.issn.1674-151x.2016.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