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海一滴,知百川味

2016-07-17 05:53沈立
人民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顾先生文风活动

沈立

顾明远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在中国教育实践与教育改革的土壤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继往开来,积累了大批优秀的教育成果。到2015年为止,顾明远先生已经出版了大约32种著作,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了600多篇文章。是否有一本能浓缩概括顾明远先生教育思想的书,可以让读者了解顾先生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与核心思想,还篇幅短小,难易适中,便于阅读呢?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顾明远教育论述精要》就是这样一本“心经”式普及性著作。

全书84篇文章涵盖了教育的主要领域。不仅包含了教师、学生与课程教育三大要素中的诸多问题,还涉及古代、现在与未来,以及国际最新教育潮流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等很多内容,信息精练而具全体,使读者有“尝海一滴,知百川味”的效用。

“唯洋是从、食而不化”的文风要不得

顾明远先生曾经专门对某些言必称欧美,严重脱离中国教育实践的 “唯洋是从、食而不化”的文风进行过批评,他说:“现在有许多文章内容确实很丰富,旁征博引,一会儿是海德格尔,一会儿是哈贝马斯,但令人不知所云。许多文章我是看不懂,主要因为我的水平太低,但作者是不是也有点责任,你写出来的东西至少不是深入浅出,很难让一般教育理论工作者看懂,恐怕也不排除有些文章连作者自己也未必真正懂得。”

顾先生明确反对浅入深出——自己不明白,却故作高深而行文晦涩的文风,而大力倡导深入浅出的文风。“学习总要消化,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论,用自己的嘴巴说出来,切忌鹦鹉学舌,让人听不太懂。”顾先生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精要》涉及古今中外很多知识与理论,顾先生在自己思考、消化与吸收之后,用自己通俗易懂的语言,明白晓畅地表达出来,使普通教师与教育研究者都能读懂,充分展现了他自己倡导的“深入浅出”的学术文风。

教育工作者要有真挚仁爱的情怀

只有爱,才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这是顾明远先生几十年践行与倡导的核心教育思想,也是《精要》中很多文章的核心理念。十多年前,笔者跟随顾明远先生读博士,有一次去他办公室讨论问题,看见顾先生正在给人写信,看放在桌子上的信封,才知道他是在给一个小学生写亲笔信。当时顾先生不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资深教授,还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在百忙中,还亲自给小学生回信,让我感佩不已,时至今日,还记忆犹新。他说:“因为有了爱,教师就有了开启儿童心扉的金钥匙,教育的机智、教育的艺术都是‘爱的土壤上的鲜花。”正是出于这种对教育、对学生的诚挚仁爱,他强调要保护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地位,反对强迫学生被动学习,提倡激发学生兴趣,从细微处着手,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反之,顾明远先生对现行教育体制中挫伤学生学习兴趣,压抑学生个性,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与发展的现象提出了毫不留情的批评。对学生所面临的应试与学业的重压,顾先生振聋发聩地喊出了“又该呐喊‘救救孩子了”“今天的救救孩子不是要把孩子从封建礼教中解放出来,而是要把他们从‘考试地獄中解救出来,从学业重重负担压力下解放出来;不是将来能幸福地度日,而是眼前就能过幸福的童年”。也出于对学生的爱,顾先生先后提出叫停“折磨孩子的奥数”以及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三好学生”评选。废除各种摧残孩子身心的“鞭子”,把选择权与主动权交还学生,把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作为教育的目标。

切中时弊,分析中国教育的八大病源

在《教育研究》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上,顾明远先生指出:“认真贯彻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鼓励学术争鸣、学术批评。真理总是越争越明,学术争鸣和学术批评是学术繁荣的标志。”他对中国教育界的诸多问题,都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思考与切中时弊的分析。

爱之深,恨之切。在《精要》中,顾明远先生不仅对崇洋做作的不良文风,对奥数、“三好学生”评选与应试教育提出了明确批评,还对当前八大教育病源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与严厉的抨击。顾先生总结的八大病源:一是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是教育与考试竞争的历史文化根源;二是重学轻技的传统思想导致对职业教育的忽视;三是攀比习俗导致教育竞争;四是偏重学历的用人体制加大了高考与大学录取竞争;五是高考指挥棒主导了教育的发展;六是升学率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七是社会诚信缺失对教育改革的负面影响;八是商业化教育培训机构与教辅出版对教育的干扰作用。

顾明远先生跳出教育看教育,从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来看待教育问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的病理不在教育,教育的根源也不在教育本体。教育的病是社会的病症,应试教育是社会逼出来的。教育的生态环境过于恶劣,教育难以作为。今天的教育就需要全社会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教育学要解决实际问题

在一次针对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讨会上,顾明远先生对学术界存在的为了追求所谓“学术性”与“纯理论”而脱离中国教育实践的倾向给予了批评。“我国当前有些学者为了追求所谓的学术性,写的著作和论文脱离了教育实际,大谈玄而又玄的‘理论……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理论都是先从实践中提出来,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不论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还是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讲授纲要》,都是为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因此,《精要》中没有大而无当、玄之又玄的理论问题,几乎全是言之有物、联系教育实践的实际问题。

《精要》中很多观点直接源于教育的实践,如《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就源于一个发生在幼儿园的真实故事,由此顾先生敏锐地指出:“老师,特别是幼儿园、小学老师,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细枝末节……老师的行为具有示范性与长效性。”当新的产业革命与工业变革发生的时候,教育的发展也不能脱离这种社会发展的现实,顾先生紧扣时代的脉搏,书中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与高等教育改革》《终身学习与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等文章,就是围绕如何应对新经济与新产业变革而展开的。

对于学生成长,顾先生也始终强调实践的价值与作用,大力倡导“活动教育”:“他们都是主张儿童要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学习。我提倡的活动教育,主张儿童成长在活动中。这里的活动既指学校课堂上的活动,也指在家庭中的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而实践论则是活动教育的坚实哲学基础:“人的知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学生必须主动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真正认识。”

猜你喜欢
顾先生文风活动
男子冒充“美女”诈骗登徒子
“活动随手拍”
顾先生的孤独简史
岂曰无缘?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顾颉刚与中华书局
不良文风要害在“假”
关于通过改进文风促进作风转变的探究
刘奇葆:改文风永远在路上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