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劲
伴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类世界迈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代。无论是呈爆炸式增长的海量知识、信息,还是瞬息万变的生活、工作环境,都让人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在享受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人们也必须面对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应对挑战,固然要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也需要追随社会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出击,以创造力或创新素养为武器,去适应时代的快速变迁。创新已经成为当前国家、社会和个人成功的核心要素。每个人都是创新者,人人皆可创造。
创造是生命中最基本的动力。伯格森的创造进化论认为,生物进化历程不是仅在于适应环境的变化,更在于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生存竞争方式(例如物种进化出适于防御和捕猎的甲壳与牙齿)以获取生存优势,因此我们可以说,生命的历程就是创造的历程。同时,创造也是人类的本能,例如,不断地走神或思想开小差(心智游移)是人类意识活动的基本形态之一,虽然在东西方的许多文化和教育传统中,个体都被要求专心致志并尽量克服和避免心智游移,但心智游移就像是人类意识中的“宇宙背景辐射”一样,看似无论如何都无法被彻底摆脱和排除,而更为有趣的是,新近的心理科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恰恰是在这种心智游移中产生的。因此,就如同“宇宙背景辐射”反映了宇宙大爆炸一样,作为人类意识“背景噪音”的心智游移也与创造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所以,我们还可以说,创造是人类意识与生俱来的、不可抹杀的本质特征。
当然,这里我们强调创造作为一种本能的存在,并非意味着人们的创造才能天生就具备而不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事实上正好相反,创造天性需要呵护和培养。恰如一颗饱满的种子,只有得到合适的温度、湿度等后天环境的滋润,才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传统上,创造被视为是极少数人类精英才具有的一种能力,因而提到创新我们更容易想到的是鲁班、爱因斯坦、乔布斯等众所周知却又数量鲜见的名字。然而,隨着时代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理解过于狭隘,在把创新置于“高大上”地位的同时,也大大窄化、压缩了创造的内涵与层次。从内涵的角度,创造不仅仅是因应社会发展需要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品格、态度和精神,因此创造力不仅仅是指人们产生新颖奇特而具有实用价值的观点或产品的能力,同时也应该是在开展和从事这些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品格、态度和精神。从层次的角度,创造不仅仅是杰出的科学、艺术天才们所独有的专利,同时也是社会中每一个成员普遍所具备的素养。无论年龄、性别、种族、国籍,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只是表现的内涵、层次和类型不同而已,从一般领域的创造力到具体领域的创造力,从日常生活中的迷你创造力到职业创造力,从“小”创造力到“大”创造力,创新无处不在。
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创设良好的条件,促进每个人创新素养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去做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善于创造、勇于创造的人,让每个人都去创造人生的意义,创造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