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阳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 473000
微信环境下的网络舆论传播特征分析
吴晓阳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00
当下,微信成为了最热门的公众交流平台之一,微信逐渐代替了短信、QQ等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成为了人们的新宠。随着微信诞生的,还有微信环境下的网络舆论,在当前也成为了非常受欢迎的舆论传播方式。文章阐述了微信网络舆论传播的鲜明的新的特点,并就当前微信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对待网络舆论传播提出了建议。
微信;网络舆论传播;特征;建议
网络舆论,指的是社会公众利用网络这一平台,通过网络对某些事件或事物所发表的意见、评论、观点的总和,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与较大的影响力。网络舆论是公众发表舆论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在微信环境下,网络舆论表现出与一般的网络舆论所没有的特点,是当前网络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阶段性表现。
1.1传播方式多样化
传统的网络舆论传播,往往是完全公开的。如一个热点被放到贴吧上,会引起所有关注该贴吧的社会公众的关注,并不断向外扩展,可以被许多的非贴吧成员所观看。而在微信环境下,网络舆论的传播除了公开的形式外,还有更为私密的传播方式。
网络舆论在微信上传播,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朋友圈分享等方式进行,与传统的网络舆论传播方式相比,微信传播更具灵活性。传播方式多样化使得微信舆论传播在当前受到了人们的欢迎,越来越多的用户享受在微信上进行公共舆论。然而,这也导致了微信舆论传播中出现了谣言、谬论等的散播,甚至出现许多“伪科学”的文章,部分用户由于对这部分舆论缺乏判别能力,错误地相信了谣言,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1.2传播对象针对化
微信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即微信相对于其他公共交流平台,其私密性较高。舆论传播在微信上不论是以公众号推送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朋友圈分享的形式出现,都对用户提出了前提性的要求,即公众号推送传播的前提在于用户关注了相关的公众号,而朋友圈分享的前提也是用户与分享该条舆论的用户已加为好友,否则不可能看到对方所分享的舆论内容。这种网络舆论传播的方式更有针对性,针对性的舆论传播的好处在于看到相关舆论的用户往往会对该舆论产生更高的信任度。
如同一名社会公众,在网络贴吧上看到的事件与在朋友亲自分享的朋友圈中所看到的事件相比,该社会公众会更倾向于认为朋友所分享的事件为真实的。基于对自己朋友圈的信任,舆论传播在微信环境下往往会传播得更为迅速,受到更多公众的关注。又如对于公众号所推送的内容,只有对该公众号进行了关注的微信用户才能收到相关的内容,其传播的对象也是具有针对性的。
1.3传播形式丰富化
在微信环境下的网络舆论传播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如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传播,当前,还有许多舆论传播结合了微信表情等,实现舆论传播形式的丰富化。且通过调查得知,微信基于其丰富的舆论传播形式,人们对于微信环境下的网络舆论传播热衷度高于传统的网络舆论传播。
舆论传播形式丰富化使得用户对于微信传播网络舆论更为关注,微信的出现使得网络舆论的传播变得更为丰富多彩,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受到人们的推崇。
1.4传播范围广泛化
由于微信环境下的网络舆论传播具有针对性,其传播的范围也十分广,如通过一个用户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其朋友也可以对该条舆论进行分享,在自己的朋友圈进行发布,如此推广开来,使得网络舆论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大。
与传统的网络舆论传播方式相比,如传统的贴吧、论坛等,要实现舆论的传播,必须在某一个贴吧进行相关内容的发布,而只有点进去了解的用户才能看到相关的内容。微信环境下的舆论传播则更为自由,不需要用户专门地找到该舆论的发源地,专门点进去才能看到,而是可以通过朋友所推送的朋友圈直接看到,因此,同样的舆论内容,在微信环境下所传播的范围是更为广泛的。
2.1微信用户提高警惕,杜绝谣言
诚然,微信环境下的网络舆论传播具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谣言、谬论的传播。
为了使微信网络舆论传播的环境更为健康,在进行舆论传播的过程中,用户应当需要判断舆论的正确性,对于违犯我国法律法规、违反我国社会公德的舆论,坚决予以反对,不能随便转发,否则可能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如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严重的会受到刑事处罚。
2.2提高微信用户的综合素养
微信网络舆论传播的主体是微信用户,为了使网络舆论有秩序、在合乎法律法规与社会公德的前提下进行传播,必须提高微信用户的综合素养。
通过宣传,使微信用户了解微信环境下网络舆论传播的特征及效果,提醒微信用户注意自身传播的行为,并对微信用户进行相关科学知识的普及。对微信用户进行宣传,可以通过当前微信朋友圈推广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微信团队进行消息推送的方式进行,还可以采用新的形式,如通过开发相关的游戏等方式进行宣传。
在对微信用户进行以上知识宣传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微信用户的法律意识的宣传。不论是微信环境下的网络舆论传播,还是传统网络舆论传播,都在我国法律管辖的范围内,微信用户断不可认为微信属于法律无法管辖的地带,而肆意发布非法言论。所有微信用户都应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懂法、守法,在我国法律规范的范围下,依法行使自身的权利,进行舆论的传播。
2.3强化微信网络舆论传播导向作用
微信运营商不仅在微信账号申请、公众号申请中具有审核的义务,对于微信环境下的网络舆论传播也有导向性的责任。由于微信环境下网络舆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若没有相关的机制对其进行制约与管理,极容易导致不良信息四处传播的后果。因此,微信运营商在面对微信网络舆论传播时,应当正确引导舆论发展的方向,对于不良舆论,应当采用技术方法,对其加以制止。
另一方面,微信也应当加强自身的网络监管。对于具有违犯法律犯规等严重的谣言、谬论应当进行严厉的监管,及时查处相关内容的发布者,仅仅通过删除内容是不能够达到制裁的效果的,应当查出该内容的发布者,并通过法律途径对该发布者进行制裁。
2.4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
舆论的发展往往不受舆论发布者的控制,很可能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传播者所歪曲、扭曲甚至颠覆原本的内容。对于微信环境下的网络舆论,仅通过微信运营商进行监管是远远不够的,这是由于网络舆论传播的速度太快、数量太大,运营商承担了太大的责任,其自身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也不允许。
因此,通过引入第三方监管,能实现更好地对网络舆论的监管。第三方监管主体可以是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也可以通过与政府合作,引入政府技术部门对相关舆论进行监管。通过第三方的监管机制,能在保持微信现有的网络舆论传播现状的基础上,保留其舆论传播特征,实现对网络舆论传播的监管。
微信环境下的网络舆论传播有着许多传统网络舆论传播没有的特点,使得网络舆论传播呈现出新的特色与光彩。用户在利用微信进行舆论传播时,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应当审慎地对待舆论的内容,辨别其中的黑与白,不参与谣言、谬论的散布,保护自身的言论安全与个人隐私安全。
[1]陆高峰.微信舆论传播与用户使用特征[J].青年记者,2014(33):102.
[2]方兴东,张静,张笑容,等.基于网络舆论场的微信与微博传播力评价对比研究[J].新闻界,2014(15):39-43.
[3]曾润喜,王晨曦,陈强.网络舆情传播阶段与模型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4(5):119-124.
[4]李晓娥.网络舆论的传播特征与理性公共话语空间的建构——以天涯论坛中三峡工程生态环境议题为例[J].媒体时代,2012(1):21-24.
G2
A
2096-0360(2016)15-0038-02
吴晓阳,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应用,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