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新闻传播的特征、局限和优势探析

2016-07-17 16:49付晓敬廊坊广播电视台河北廊坊065000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5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网民传统

付晓敬廊坊广播电视台,河北廊坊 065000

微博新闻传播的特征、局限和优势探析

付晓敬
廊坊广播电视台,河北廊坊065000

近几年,微博在中国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微博用户的数量迅速增长,微博上的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发生了变化,文章从微博新闻的特征入手分析了微博新闻传播的局限和优势。

微博;新闻;传播

近三年来,微博在中国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微博用户的数量迅速增长,微博上新闻的传播对于舆论格局的影响也不可低估。

1 微博的新闻信息与传统新闻报道的不同

微博的新闻信息相比于传统新闻稿件来说,差异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微博新闻信息是碎片化的信息,不讲求新闻六要素的齐全。

微博新闻信息类似于传统新闻中的简明新闻,但是它的字数要求必须是在140字以内,所以信息的发布者要对信息发布内容进行筛选过滤,其筛选过滤的标准是尽可能地在140字内表达出基本内容。对信息的完整性没有要求。信息发布的把关者是个人而非媒体。

2)微博新闻信息的语言不同于传统新闻报道的新闻语言。

传统新闻报道要求记者从事新闻报道时,所使用的语言以准确、清晰、生动为主要特征。新闻报道应该符合语言规范,这不仅是指写报道时要注意语法、修辞和逻辑,还包括不允许滥用方言。而且,新闻语言既要规范,又要有时代气息。但是微博新闻信息的发布者是个人,其使用的语言是个性化的生活化的语言。这种语言更贴近生活实际,贴近时代环境,更易于大众的传播和交流。这也可以说明,在获知新闻信息的时候,大众对微博新闻语言并不挑剔,只要新闻语言基本能够表达清楚内容, 大众并不会过多关注新闻的语言使用情况。

3)微博新闻信息新闻价值的衡量与把关不同于传统新闻报道。

传统新闻报道对新闻信息的新闻价值要先做衡量和把关,然后才能发布新闻。微博新闻信息的发布是以个人的兴趣点为标准,主观上不追求理论意义上的新闻价值,以得到受众的反馈和参与的数量与范围作为其信息价值的评判标准。微博新闻信息只要不涉及敏感和违法的内容,一般都不会被审核与把关。微博时代的来临,给新闻资讯传播领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传播从大众传播进入到大众自传播的全民发声的阶段。

2 微博新闻传播的特征

1)爆发性传播。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是一种点对点或者点对面的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微博新闻传播是一种多对多,面对面的传播模式。比较重大的新闻信息,通过网友的关注、转发以及评论,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地进行病毒式爆发性的传播。

2)随时性传播。传统的新闻报道,一般要经过记者的采访,然后写成稿件,经过三审,才能发布面世。而在微博中传播新闻,是随时随地的。手机和3G技术的广泛使用,使普通网民随时都能发布身边的信息,成为临时的新闻报道者,或者被称为公民记者。在传播渠道上,网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随时发布微博,例如:桌面客户端、手机客户端、iPad客户端、在线更新、手机短信等。这种传播渠道的多元化,更有利于微博用户即时发布和更新信息。

3)多源头传播。在发生重大新闻事件的时候,目击者、经历者和旁观者都可以通过微博平台发布信息,信息的传播呈现多个源头的特点。而多个源头的信息发布,可以使微博用户从多个角度了解新闻信息,并且互相验证。这也有利于形成集合传播的强势,推动信息的传播力度。

4)互动性传播。传统的媒体传播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互动性较弱,用户是以受众的身份存在的,即使可以用读者来信或者热线电话的方式反馈信息接收的情况,也因为时间上的滞后而丧失效果。而在微博新闻传播中,微博用户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他们可以进行即时的互动、交流、评论,或者补充提供相关信息,而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这种即时的互动交流可以大大提高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5)碎片化传播与多源性信息整合。微博传递的新闻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首先是因为微博发布信息的字数被限制在140字以内,在这样的形式框架之下,很难完整地描述新闻事件的始末。再就是作为公民记者的微博用户,由于绝大多数都缺乏新闻报道的专业素养,所以记录新闻事件的时候也往往不够严谨系统,容易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而且由于即时发布信息,公民记者们也很难了解事件的全貌。但是当一事件成为微博新闻热点之后,此事件的耳闻目见者在通过关注和转发评论之时,也会附带将自己对此事件的了解发布上来,从而由多个信息源头呈现事件的各个侧面,完成信息的多源性整合。

3 微博新闻传播的双刃剑——局限和优势

1)140字的字数限制,对新闻信息内容的容量有了形式上的限制,进而影响到内容的完善表达。在微博上传递新闻信息,信息往往是碎片化不完整的。这样既影响到内容表达的系统性,又影响到逻辑上的严谨。但是140字的字数限制,使发布者尽量精简信息的冗余部分,从而留下信息的核心部分。在浩如烟海的信息轰炸中,这有利于网民快速找到每条微博的核心信息。

2)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无法考量和验证。微博上首先曝出的重大新闻事件,很容易招致人群的聚集和信息的广泛传播,但是人们在疯狂转发和评论的同时,却往往对微博新闻信息的真伪不作要求。其原因:一是微博上的网民用户有平等的观念,容易相信和自己同为草根的其他网民发布的信息;二是作为普通网民,验证其他网民发布的信息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也不作要求;三是网民的媒介素养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对媒介信息是依赖的而不是怀疑的。正因如此,微博传播的新闻信息可以说是海量存储,泥沙俱下。而网民不择精粗地围观和传播,对微博中不实信息的传播更是推波助澜。但是又因为缺少把关,一部分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谨慎发布或者不能发布的敏感信息,又能以真实的面貌出现在微博上。

3)微博信息传播的即兴化。在新媒体新闻事件发生之后,注重个人主义,不参与互动和交流的是围观的看客,这在网民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而推动新媒体新闻事件传播的,则是有着相似的情感和经验而大量集结的群众,他们相互感知,相互呼应,相互认同,共同推动了新闻事件在民众中的传播。我们要注意的是,这部分群众是因为有着相似的情感和经验而集结,情感在他们传播新媒体新闻事件的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大众自传播过程中很少看到理性的影子。

4)微博新闻信息零碎庞杂,没有系统和分类。传统的新闻报道,乃至网络新闻,新闻的分类做得比较细致和到位。在传统的报纸中,新闻会被分为重要新闻和一般新闻。最重要的新闻会放在头版头条,而一般新闻可以放在除了头版之外的其他版。在报纸中,还会对不同类别的新闻设置专版,例如报纸中设置经济新闻版、娱乐版、体育版等。而新闻门户网站的首页会用导航条的方式分列新闻的各个门类网页中也会用线条来区分出不同的板块,把新闻的各个类别分别归置。但是微博新闻,没有任何分类,完全是随机的、随时的,没有指向明确的目标受众。这会造成两个问题:一个是微博用户要自己从海量信息中选择感兴趣的信息,耗费大量无用功;另一个是微博信息的传播强度和力度具有非常,信息却被热播。也许一条有价值的信息被忽略,而一条虚假信息却被热捧。

5)微博信息多元,容易出现网民面对如此多元的信息莫衷一是、将信将疑的现象。但是微博又因此成为一个真正的意见的自由市场。因为微博的用户匿名化,不用顾忌现实的利害,各种冲突和对立的意见都能够在微博平台上交锋,利于给网民提供更多的线索和更大的表达空间。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国良.新闻媒介传播与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G2

A

2096-0360(2016)15-0007-02

付晓敬,廊坊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网民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老传统当传承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