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洋河南日报总编室,河南郑州 450008
“词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
刘洋
河南日报总编室,河南郑州450008
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不仅信息传播方式、舆论格局、媒体生态等不断被改变,就连具有悠久历史的汉语词汇也在经历着革新。“豆你玩”“蒜你狠”“天价烟”“房姐”“表哥”等热词充斥网络,构成迅速传播的“词媒体”。“词媒体”这一新兴事物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从语言学角度上发现了它与舆情的关系,对舆论监督主体结构产生影响,有效实现了公民对媒介的“使用与满足”,也对公民舆论监督直接化和透明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词媒体”;微博微信;舆论监督;舆论监督主体
2010年微博诞生,其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场地。加拿大媒体形容“中国微博正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变身成为舆论监督利器”;2011年,微信的诞生更是将“自媒体”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并点燃了网民们的舆论监督热情。据腾讯公司发布的2015年统计数字显示,仅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都安装了微信,平均每个月活跃用户就达5.49亿。
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不断制造着“词媒体”,也就是说,每个网络热词的背后都是舆情的浓缩,而舆情的出现则是公众运用舆论监督权的结果。因此,研究“词媒体”的意义不仅仅是丰富了汉语言的词汇,更重要的是让政府能够掌握舆情,及时做出判断,有利于引导舆论,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的要求。
“词媒体”有别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户外媒体等传统媒体,它是随着网络媒体出现而诞生的以文字信息的传递为载体的新兴媒介。“词媒体”在各类教科书中并未有显著定义,最早出现在2010年的互动百科上,被定义为以词作为核心传播内容,对特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提炼,用最简洁的方式进行信息最大限度的传播。
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词媒体”是语言文字对舆情的简洁表达,被创造出来的“热词”由网民提炼,不需要通过权威语言文字机构认证就可以在网络上发布出来。“词媒体”可以看作是古汉语的回归,用极简的词语描述新闻事件的特征,并起到指代作用。公众在接受这些词汇后,对同一性质的事件或现象都会用相同结构的词汇来形容,周而复始,为舆情的传播推波助澜。
笔者发现,“词媒体”中的热词大多在10字以下,言简意赅,易于记忆,是强烈的新闻背景下对整个新闻事件的浓缩,更是对具有相同性质的事件的统一概括。由于热词的来源是广大网民,所以每个“词媒体”中所包含的热词背后有着极大的群众基础,对受众情绪具有很强的调动性。
其实,“词媒体”自古已有,世界各国也都有类似的情况。以“水门事件”为例,1972年6月17日,美国发生“水门事件”,自此之后,每当国家领导人身上出现执政危机或丑闻,几乎所有媒体都会对这些事件用“门”(gate)来概括,如“伊朗门”“拉链门”“虐囚门”等。但用“门”进行概括传播事件能够追溯到我国古代,明代《永乐大典》中就有“句法门”“丽人门”等。如今,“门”已经从政治事件扩展到社会的多个层面,如“故宫门”“章子怡诈捐门”等。
与传统舆论监督相比,网络舆论监督是网民依靠互联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公众人物、公共事件进行监督,广泛、充分地交流和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和意见,从而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管理层面重视的一种舆论监督形式。网络舆论监督已经成为社会监督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将现代科技文明与政治的开放需求相结合,从而为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平台。
在此背景下,当社会上某个标志性事件发生,其核心词瞬间被网民概括、提炼成热词,通过微博、微信等更快捷的方式首先以独立于事件的形式广泛传播,将“词媒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表哥”“房姐”“郭美美事件”“艳照门”等这一个个热词代表的“词媒体”使我国舆论监督的主体结构发生了转变,公众由新闻媒介的背后逐渐走向了幕前,舆论监督中公民地位相对于传统媒体时代在慢慢变得透明化和直接化。
“词媒体”的出现也改变着舆论监督主体的结构,正在成为实时民意调查系统。在我国未进入网络时代前,舆论监督依靠新闻媒介。但舆论监督的主体不应以新闻媒介的发挥作用作为唯一衡量的标准,也不应由公众表达的自由程度来成为决定舆论监督主体资格的绝对因素。舆论监督应当是新闻舆论监督(监督形式为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与非新闻舆论监督(监督形式为公众舆论)的有机结合。“词媒体”的出现,使公众能够直接或间接参与社会事务,广泛地表达社情民意,并促使公众主动去维护公共利益,弥补了依靠电话、信件等沟通方式进行传统舆论监督的短板,使公民进行舆论监督的表达更加直接化、透明化。
“词媒体”以迅猛之势席卷舆论场,反映出公众对于自身舆论监督权意识的逐渐清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公众对渴望成为舆论监督主体的一部分的诉求。
3.1“词媒体”有效实现了公民对媒体的“使用与满足”
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枪弹论”或“皮下注射论”对媒体发展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还有部分新闻管理者、从业者认为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被动的接受信息,就像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但“词媒体”的出现使“枪弹论”强有力地被推翻。如“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蜗居”“被就业”“表哥”等词语的出现,表明中国网络社会的信息传播具有较高的公众参与性和交互性,所谓的“微博反腐”也是网民对媒体的“使用与满足”模式应用的有力阐述。
3.2有利于缓解受众情绪
“词媒体”本质是民众争取话语权的一种体现,即使现实不易改变,但也要说出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词媒体”的出现能对民众的不满情绪起到缓解作用。此外,这种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应当鼓励,正确引导可以激发公众对社会事务的参与热情,树立他们的监督意识,促进民众政治素养的提高。
3.3有利于发展协商民主,促进问题解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论述,做出了“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等新论断。
协商民主是一种共同参与公共决策和公共治理的民主形式,其“实质是要实现和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民众用合理、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解决利益矛盾,在此基础上才能共同构建出一个和谐的社会”。以“表哥”“房叔”还是“房姐”等“词媒体”为例,每个词语掀起的舆论最终都引起政府重视,并得出有效率令大众满意的结果,这正是“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开始。通过“词媒体”的快速传播和深刻影响,不仅能引发社会思考,也推动了政府加快解决相关问题的步伐。
诞生于网络的“词媒体”自带着网络的弊端,每次传播的信息也并不是都经过理性思考的。在关注“词媒体”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它的弊端,加以管理,进行导向引领,防止传播性质和方向出现偏颇。
4.1避免舆论势力的审判权
每个“词媒体”诞生后,都会在网络中成几何倍数传播,如果被随意运用或“误用”,就会使舆论监督权力在网民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演变成舆论势力,从而使得舆论监督的性质发生消极的转变。
如2015年清明节,“少林寺僧人劝捐100元”这一假新闻在网上流传后引起网友热议,纷纷指责该行为,并对河南进行地域性攻击,对少林寺以及河南形象造成极大损害。4月8日,经过核实,少林寺官方网站发声明称并无此事。
因此,网络中一些没经过核实的事件传播开后,很容易被不明所以的网民大肆围观并用有负面意义的“词媒体”去传播,迅速组成强大的舆论势力,有的甚至直接无视司法用舆论得出最终结论甚至做出审判,如“药家鑫案”中,将当事人药家鑫用“富二代”热词加以标注。这种情形应当避免。
4.2过分强调平民化,有失客观公正
由于网络背后的平民数量庞大,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自由表达意见,因此平民大众的价值和理想总会被推崇,同时平民的需求、情绪或愿望等总会被首先当作考虑或者判断问题的前提或归宿。于是,此时“词媒体”中一旦出现跟平民价值或理想稍有不同的热词,无论真伪都会在“瞬间”被推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如果不加以分辨,而是一味推波助澜,势必会造成信息传播的肤浅化倾向,也给事件当事人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电影《搜索》就将这种情况展现得淋漓尽致。
4.3过于泛滥使用会扭曲主流价值观
“词媒体”的使用频率如今越来越频繁,涵盖范围越来越大,自由度也越来越高。据统计,现在每分钟有1个新词产生,每天有1 400个新词产生。尽管“词媒体”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但无序泛滥的使用也令人感到乏味,甚至冲击着我们传统的价值观。比如“哥、姐、叔”本是一种亲人间的称谓,但现在网络出现这些字眼就充满调侃和蔑视,造成汉语表达的粗鄙化现象,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词媒体”在传播学和舆论监督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它适应碎片化阅读方式,带来了高涨的舆论监督热情,使得公众在舆论监督中发挥的作用更加直接和清晰。研究它,正是为了更清醒地认识它,我们在肯定“词媒体”传播对信息传播、舆论监督带来有益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它自身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媒体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48字方针,树立严格的把关理念,规范“词媒体”的使用,使其在舆论监督和协商民主建设中发挥正能量的作用。
注释
①腾讯公司.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
[1]张挺,魏晖.互联网环境下语言文字舆情监测与实证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1(2):6-12.
[2]张淑华.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权利和权力的对话[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刘家林,黄利飞.探析词媒体传播[J].新闻知识,2011 (3):18-20.
[4]宋巍.“词媒体”内涵及数据论证[J].东南传播,2011 (6):99-101.
G2
A
2096-0360(2016)15-0025-03
刘洋,河南日报总编室。